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菜豆病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菜豆病害common bean diseases

全世界已知约80种,至1991年中国报道近40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炭疽病、锈病、细菌疫病、枯萎病与根腐病、病毒病。
炭疽病 1875年在德国初次报道,世界各地分布广,中国菜豆产区均有发生。除叶茎荚外,种子亦被害。荚上病斑近圆形,褐色,中央色淡、凹陷,边缘色深、稍隆起,潮湿时上生粉红色粘质小粒(病菌粘分生孢子团); 叶片和茎上病斑条状,或连接成多角形,病粒变褐色。病原物为豆小丛壳〔Glomerella linde-muthianum (Sacc.et Magn.) Shear et Wood〕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菜豆炭疽菌,属半知菌,黑盘孢目。病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变化很大,寄主范围限于豆科植物; 品种间抗病性不同,美国的“Comell49-242”近乎免疫。在中国,蔓生种抗病性较强,矮生种较弱; 中国东北种和朝鲜种抗病性较强,欧洲种较弱。发病温度为17℃左右,相对湿度100%,如温度超过27℃,湿度低于92%,病害很少发生,因此温凉多湿(多雨、多露或重雾)的地方发病重。病害控制:应选用无病种子,有条件的地方选择较干燥的环境单独制种;清洁田园,实行2~3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发病期间喷施代森锌、克菌丹、多菌灵、硫菌磷等杀菌剂。
锈病 分布普遍。叶片、叶柄、茎及荚均被害。叶片上形成稍隆起的黄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病菌夏孢子),后期疱斑变为黑色或新生黑疱斑,内含大量黑褐色的冬孢子,发生多时茎叶枯死。病原物是疣顶单胞锈 〔Uromyces appendiculatus(Pers.) Ung.〕,属担子菌,锈菌目。单主寄生,有生理分化现象,寄主范围限于豆科植物。矮生种较抗病,蔓生种易感病。温度20~25℃,多云潮湿容易发生,高温低湿限制病害发生; 日间温度32~33℃,夜间温度26~27℃,菜豆不表现症状。主要以病残体越冬,种子带菌,广东南部有的年份病菌无冬孢子阶段。通常,冬孢子产生担孢子引起初侵染,锈孢子阶段为期极短,频繁的再侵染主要靠夏孢子,夏孢子由气孔侵入,气流传播。病害控制: 应在采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病重区选种抗病品种,菜豆蔓生种细花和穗圆8号较抗病; 发病期间喷施粉锈宁,萎锈灵,灭病威,代森锰,代森锌等杀菌剂。
细菌疫病 长江流域以南较普遍。叶斑不规则形,褐色,周围有黄晕; 茎上病斑条状,红褐色,稍下陷; 荚上病斑不规则形,红褐色,凹陷,潮湿环境下病斑上有黄色菌脓; 病种子种皮皱缩,有黑色微凹的斑点。病原物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haseoli (Smith)Dye〕。植物细菌除菜豆外,还为害豇豆、扁豆、绿豆、赤豆等,暴风雨后常发病严重。主要靠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种子带菌,风、雨、昆虫传播。病菌自水孔、气孔及伤口侵入。温度24~32℃时,潜育期一般为2~5天,再侵染频繁。病害控制: 应选用无病种子,或播前以福美双或敌克松将种子消毒; 采收后清除并烧毁病残体; 与非豆科蔬菜轮作2年; 发病期间喷施可杀得、代森铵或抗菌素401等杀菌剂。
枯萎病与根腐病 发生普遍,前者在北京春播菜豆损失较大,后者矮生型品种容易被害。因二者在田间均引起根腐,可先后共同为害,极易混淆。通常枯萎病在开花前后出现症状,被害植株嫩叶最先萎蔫,由黄转褐,全叶枯死,地下部根系少,后期可出现根腐,茎秆维管束变褐,茎基部维管束变色最早。病原物为尖孢镰孢菜豆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 sp.phaseoli),属半知菌,瘤座孢目。寄主范围很窄,只为害菜豆属。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北京的丰收一号、秋抗19号较抗病。根腐病通常出苗一星期后开始发病,3~4星期进入发病高峰。病株下部叶先发黄,自边缘向内发展,主根、侧根均可变黑褐色腐烂,有时茎基部皮层开裂。病原物为茄类镰孢菜豆专化型。属半知菌,瘤座孢目。寄主范围较窄。二种病害均以连作地、低洼地严重。病菌的厚壁孢子可在土内存活多年,但主要由田间病残体、带菌肥料、农具及流水传播。枯萎病还可种子传病。病害控制: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5年轮作; 清除烧毁病残体。多菌灵拌种对枯萎病及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磷药土撒在茎根周围对根腐病有 一定效果。
病毒病 分布很广,已报道的至少11~12种,中国至少有6种,发生最普遍的是普通花叶病、黄色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三者症状基本相似,一般表现嫩叶呈明脉、缺绿、皱缩、斑驳、泡斑,叶片向下弯曲,有的品种叶片畸形,病株矮缩,开花延迟。通常,普通花叶病呈黄绿相嵌的斑驳,皱疱状叶,有些叶畸形; 黄色花叶病也有黄绿斑驳,颜色较黄,叶片边缘下卷较重; 黄瓜花叶病呈轻重花叶,严重时花变形,茎蔓上有褐色稍凹陷的条斑。病原物分别为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BCMV)。属马铃薯Y病毒组,粒子线状。侵染菜豆属植物及豇豆、蚕豆、扁豆等,传毒昆虫为棉蚜、桃蚜、菜缢管蚜、菜蚜、豆蚜、黑蚜等。汁液传病,种子带毒率高达30%~50%,土壤不传病;黄色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属马铃薯Y病毒组,粒子线状。除普通花叶病毒的寄主外,还能侵染豌豆、大豆、三叶草、唐昌蒲、羽扇豆、草木樨,传毒昆虫是豆蚜、豌豆蚜、桃蚜,汁液传病,种子与土壤均不传病。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virus,CMV)见瓜类病毒病。此外,菜豆上还有坏死斑驳病,使植株矮小,叶小、花畸形,不抽蔓,生长点坏死。病原物为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TNV),常与其他病毒混生。有的品种上有番茄不孕花叶病,表现系统花叶、斑驳与泡突,病原物是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TAV)。丛矮病,表现株矮叶小,病原物是花生丛矮病毒(Peanut clumpvirus,PCV)。
上述三种最普遍的病毒病,通常蔓生种发病比矮生芸豆重,品种间差异很大; 少雨干旱年份,蚜虫发生多时病重; 菜豆地周围寄主植物多的病重,温度高于30℃或低于15℃,普通花叶病可不表现症状。其病害循环,初侵染主要是越冬寄主植物和带毒种子(黄色花叶病不能种传),在田间主要由蚜虫传播,造成再侵染,病害控制: 选用抗病品种,自无病田块留种,加强水肥管理和及时防治蚜虫等。

菜豆的其他常见病害

为害部位病害名称病 原 物
叶、茎、荚立枯病(纹枯病、
荚腐病)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白粉病
角斑病
轮纹病
斑点病
叶斑病
Oidium spp.
Phaeoisariopsis griseala
Ascochyta phaseolorum
Septoria phaseoli
Cercospora canescens,
Pseudocercospora cruenta
茎或茎基菌核病
白绢病
炭腐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thelia rolfsii
Macrophomina phaseoli
茎基或根猝倒病Pythium ultimum
镰刀菌根腐病
根结线虫病
矮化线虫病
滑刃线虫病
Fusarium solani f.sp.phaseoli
Meloidogyne incognita
Tylenchorhynchus lourus
Aphelenchus avenae
绵腐病
灰霉病
Pythium aphanidermatum
Sclerotinia fuckeliana
侵染维管束黄萎病Verticillium nigrescens

此外南方花叶病,中国尚无报道,在不同感病品种上表现系统侵染或局部性的病斑。前者开始中度斑驳,叶脉间中央的组织比紧靠叶脉的颜色淡,并产生疱斑,严重感病的品种则叶脉坏死,早期落叶,荚上呈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浸状的斑块; 后者叶上产生直径1~3毫米的圆斑,边缘呈淡褐红色。病原物为菜豆南方花叶病毒(BBSMV),有2个变型,一个产生黄色斑驳,另一个引起较大的局部斑,植株矮化,叶卷曲,畸形,变小。除菜豆外还为害棉豆(phaseolus lunatus)。传毒昆虫为豆叶䖬(Ceratoma trifurata),机械传病,种子带毒率虽不如普通花叶病毒高,但可传病。
菜豆的其他常见病害见上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