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菜用大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菜用大豆soya bean豆科(Leguminosae)大豆属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Glycine max(L.) Merr.,别名毛豆、枝豆。染色体数2n=4x=40,中国特产之一,鲜、干豆粒均可作菜用。每100克嫩豆粒含水分57~69.8克,蛋白质13.6~17.6克,脂肪5.7~7.1克,胡萝卜素23~28毫克,并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可炒食、凉拌,加工制罐或速冻。干豆作豆腐或生豆芽。中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普遍栽培,为当地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菜用大豆 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形成 大豆生育过程经历发芽期、幼苗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成熟期。❶发芽期:从种子萌发到子叶展开。种子发芽始温10~11℃、适温20~22℃。 ❷幼苗期:从子叶展开到植株开始分枝(或第二个复叶初展开)。生长适温20~25℃,-5℃以下受冻。第一个复叶展开第3个复叶初现时开始花芽分化,分化期25~30天。 ❸开花结荚期:始花到幼荚形成。有限生长品种单株花期20天,无限生长品种30~40天或更长。适温22~25℃,短期-0.5℃时花朵受害。 ❹鼓粒成熟期:幼荚到子粒成熟。适温19~20℃,成熟株-3℃冻死。豆粒增长初期有胚乳,以后被吸收成种子内层,子叶同时发育。豆粒发育所需物质70%来自开花鼓粒期叶子的光合产物;30%来自茎、荚的光合产物和荚中贮藏的养分。 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多数品种在12小时左右光照下形成花芽,延长光照抑制发育。有限生长类型和南方极早熟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春秋两季均能开花结实。 栽培技术 大豆须在无霜期内栽培。无霜期100~170天地区为春播,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8月收获。少数6月上旬播,霜前收。无霜期180~240天的地区以夏播为主,也可春播,无霜期240~260天地区春、夏、秋均可播种,忌连作,行2~3年轮作,适于pH6.5~7.0排水保水良好的土壤,每生产100公斤子粒,约吸收氮8.5公斤,磷0.84公斤,钾3.04公斤及多种微量元素。整地时须施有机基肥和适量磷、钾肥。粒选种子,也可用根瘤菌拌种或用锰、锌、硼和钼处理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撒毒饵防地下害虫。穴播营养面积25~35×16~25厘米,每穴4~5粒,也可条播。 种子萌芽时需充足的水分。南方春播时常遇雨,应注意排水防烂子。育苗移植可提早收获和保证全苗,晚霜结束时定植。每亩留苗1万~1.5万株,封垄后叶面积指数4~5为宜,秋毛豆可留苗2.5万~3万株,中耕2~3次,促发根和提高根瘤菌的活动。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防止根群外露和倒伏。苗期怕涝,适宜的土壤湿度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65%,而分枝期需水稍多,为65~70%,干旱不利花芽分化。开花初期需光照较多,湿度低;结荚到鼓粒期蒸腾强度迅速上升,需水量多,保持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耐涝性差,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烂根,叶卷曲发黄,花荚大量脱落。苗期可施少量氮肥促发根和分枝,早熟品种尤为明显。开花初期重施氮肥可明显提高产量,叶面喷过磷酸钙和钼酸铵液可减少落花落荚、加速豆粒膨大,生育期中后期因缺钾而使叶先端或边缘发黄,可在叶面喷施钾肥。无限生长型中的晚熟品种,盛花期后可摘心,防止徒长倒伏,促早熟。播种后70~90天,荚壳由绿变黄绿,豆粒饱满而尚保绿色、四周仍带种衣时收,糖分高、品质好。出粒率45~48%,高者58%。 采种时选无病株的下部荚作种,于多数叶变黄、茎秆干枯、豆荚呈褐色、豆粒干硬已脱离荚壁时收,脱粒后晒干,种子含水量12%左右贮藏。南方春播最好用秋季成熟的种子,因其未经长时间贮藏和高温季节,种子饱满充实,适应性强,种子生活力强。重复种植3~4年后会出现退化现象,可采用异地繁殖留种的方法更新复壮。 主要虫害为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属鳞翅目卷叶蛾科。一年一代,大龄幼虫在豆茬田越冬,8月上旬产卵,幼虫蛀食豆荚和豆粒。可在食心虫化蛹和羽化时多中耕消灭蛹和幼虫: 在田间插一定数量一端沾有滴滴畏的高粱秆等进行熏杀; 释放赤眼蜂灭卵。 菜用大豆soya beanGlycine max(L.)Merr.,又称毛豆、枝豆、青豆。产地、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见“大豆”。作为菜用的大豆,一般在豆荚鲜绿、豆粒饱满时采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嫩豆粒可炒食、凉拌、加工制罐或速冻。干豆粒做豆腐或生豆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