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菜子油制取加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菜子油制取加工rapeseed oil extraction从油菜子中制取油脂和饼粕的过程。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植物,有甘蓝型、白菜型与芥菜型之分,其子粒呈黄色、棕红色或褐色等的圆球形,平均直径1~3毫米。油菜子含油率30%~48%,含壳15%~25%,蛋白质19%~30%,纤维6%~15%,灰分4%~6%,糖类10%~24%。普通油菜子含芥子甙(硫代葡萄糖甙)4%~6%,加工时易水解成异硫氰酸酯(ITC)和恶唑烷硫酮(OZT)等有毒物质。同时,菜子油中芥酸含量高达18%~60%。芥酸是由22个碳原子组成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人体不易吸收,营养价值低。目前,单低型(低芥酸)或双低型(低芥酸、低芥子甙)油菜子新品种,已培育成功并取得进展。例如,加拿大的卡诺拉(Canola)油菜子芥酸含量低于2%~5%,芥子甙含量低于0.5%~2%。中国一些省区引种的单低型奥罗(Oro)和双低型杰弗尔(Zepher)等油菜品种也取得成功。油菜子加工不仅可制取各种规格食用油脂、饲料用或食用级饼粕,而且,菜子油中的芥酸是良好的化工原料,可用以生产防水剂、防腐剂、润滑剂与增塑剂等。 菜子油制取工艺流程 精炼工艺 普通菜子油与低芥酸菜子油含饱和脂肪酸较少,脂肪酸凝固点较低,含游离脂肪酸高,毛油呈深黄或琥珀色,具有特殊气味与苦辣味。精炼菜子油除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外,还可用以生产色拉油或塑性油脂产品。普通菜子油的间歇式全炼工艺是:毛油过滤→磷酸脱胶→碱炼→升温(50~52℃)→静止沉淀(6小时)→净油水洗→静置沉淀→预脱色→过滤→脱色→过滤→(脱脂)→脱臭→过滤→精炼油(特种烹调油或色拉油)。精炼工艺的主要操作规程为:❶磷酸脱胶,按油量的0.1%~0.3%加入85%浓度的磷酸,以每分钟60转的速度搅拌约半小时。这样,除有助于脱磷、沉淀皂脚和减少油耗外,还有利于去除叶绿素等。 ❷碱炼。使用16~18°Be′碱液,超碱量0.2%~0.3%,搅拌约1小时。 ❸水洗。将净油升温至85℃,按油量的15%加入盐水、碱液(浓度为0.4%、温度为90℃),放油脚后再用清水洗涤2~3次,要求净油含皂量低于0.03%。 ❹真空脱水、预脱色与脱色。在真空度约为98.5千帕的条件下,将油升温至90℃脱水后,按油量的0.5%~5%加入活性白土搅拌脱色,降温到70℃时过滤。 ❺脱臭。温度升高到185℃、残压为400~700帕,进行约5小时的罐式脱臭。 ❻冬化脱脂。调节油温至40℃,冷却到-2℃,在0~2℃时结晶、养晶36~48小时,在3~5℃时过滤,即可得色拉油。一般烹调油不经冬化工序。双低型卡诺拉菜子油精炼工艺有两个特点。一是毛油含磷量较高(大于3.5%),一般须采用磷酸脱胶, 脱除非水化性磷脂, 使含磷量降到10~50 ppm(普通水化法为150~250 ppm)。二是碱炼后含硫量较低,具有与大豆油相近似的氢化条件,有利于生产起酥油等产品。 饼粕利用 菜子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含量丰富的饲料用蛋白。菜子蛋白中的蛋氨酸、胱氨酸及赖氨酸的含量均优于或相当于大豆蛋白。但是,普通菜子饼粕饲用前,必须进行脱毒处理。饼粕中芥子甙含量应低于45 ppm。普通菜子饼粕的去毒方法主要有干热钝化芥子酶;混合溶剂(如含氨甲醇与己烷)浸出提取芥子甙;碱处理膨化法;高温蒸煮法;水煮法;坑埋法;发酵中和法;化学添加剂如Ne2CO3、Ca(OH)2或0.5%FeSO4等处理。菜子饼粕去毒后除主要用作饲料外,经脱皮、去毒、脱脂后,还可用作食品,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