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菀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菀柳

菀柳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三家《诗》无异义。从诗的内容看,是一个被周王贬谪流放的大臣所作怨诗。他曾受周王信任,参与国政,后无故被撤职流放。后人有以为此诗刺厉王,现已无考。全诗三章,每章六句。诗中多用对比来揭露周王的暴虐无常,多用议论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结尾用反诘句,“如撞钟,清音有馀”(谢榛《四溟诗话》)。

☚ 角弓   都人士 ☛

菀柳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
 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
 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
 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这是孔子的一段著名的论述诗歌也即文学作品社会作用的话,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引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尤其在汉代独尊儒术,孔子被抬至圣人的地位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进而规范了中国诗歌的“温柔敦厚”的倾向。
 “兴、观、群、怨”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转化的。但就每一首具体的诗,则各有所侧重。“小雅”中的许多诗歌就更多地具有“怨刺”的内容。
 《菀柳》这首诗,就是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一个遭贬斥的官吏的艾怨情绪。
 表达了作者对周王喜怒无常、难以捉摸的心态的不满和愤懑,抒发了对自己一朝受用,一朝见弃的境遇的悲凉心情,而且还透露出一股离恨的情绪。
 阅读这首诗,应当把握住其充分抒发幽愤郁结之倩的特点。不错,在表现形式上,每章开头两句,都是很好的起兴。“有菀者柳,不尚息焉”,是说,柳树的枝叶已变得焦黄昏暗,枯萎而毫无生机了。它就象一个行将倒毙的巨人,千万莫要在它的下面乘凉休息。仔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这是作者在预言周王朝的未来。周王作为一国之主,而感情用事,喜怒无常,失却应有的理性,如此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所以,在这样的君主手下,想做一番事业是很危险的。伴君如伴虎。除非你助纣为虐,成为阿谀奉承之徒。诗人也还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与几多的怀恋,“俾予靖之,后予迈焉。”这里既有对周王背信弃义的指责,又含有对过去君臣议事的怀恋和想往,两种感情交互融合,更见出复杂和深沉。而今不但弃我不用,反而贬逐去别城他乡,则又别有一番怨恨涌上心头。
 第一、第二两章,在句式结构上,基本没有两样。作者只作个别字的改动,意在加强和渲染自己这种愤懑、艾怨的情感。这一咏三叹,低回吟诵,确实构成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给人一种情感的冲击和震荡。
 最后一章,可以明显感到作者的愤怒有所加强,抑郁哀怨之情逐步上升到一种反抗性的责问:“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剥削阶级的忠实信徒,向自己的主子发出了愤激的谴责。不管这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统治阶级的一分子竟发出了愤怒的吼声,那么就可以想象出平民百姓的处境以及他们的思想感情了。
 回味一下读过的全篇,我们就自然摸到了诗人情感发展由低到高的脉络。愤怒出诗人。看来,这首诗的确是作者有所感而发,决不是在作无病的呻吟,所以,它才这样生动感人,不失为“小雅”中的一首富有真挚情感的好诗。

诗经《菀柳》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菀柳》


讽刺周幽王暴虐无亲,有功者反而获罪。
有菀者柳,(一) 柳树大,柳阴浓,
不尚息焉。(二) 可以歇在下面啊。
上帝甚蹈,(三) 上帝变动不常,
无自暱焉。(四) 不要自取灾殃。
俾予靖之,(五) 叫我为他办事,
后予极焉。(六) 后来反而害我。

有菀者柳,柳树大,柳阴浓,
不尚愒焉。(七) 可以息在下面啊。
上帝甚蹈,上帝变动不常,
无自瘵焉。(八) 不要自寻祸殃。
俾予靖之,叫我为他办事,
后予迈焉。(九) 后来反而恨我。

有鸟高飞,鸟儿高高地飞翔,
亦傅于天。(十) 飞呀飞到天空上。
彼人之心,那个人呀心乱想,
于何其臻。(十一) 哪能满足他欲望。
曷予靖之? (十二) 为何我为他办事,
居以凶矜。(十三) 反而叫我遭灾殃。


注 释
(一)毛亨:“菀,茂木也。”
(二)陈奂:“《释词》云:‘不,语词。’不尚,尚也。案息者,休也。茂然之柳木,人可以休息之。”
(三)戴震:“按:蹈谓动变不常。”
严粲:“曹氏曰:‘躁动之貌。’”
(四)王引之:“家大人曰:‘《广雅》:暱,病也。言幽王暴虐,慎无往朝以自取病也。’”
(五)陈奂:“《释文》云:俾本作卑,后皆同。卑,使也。”
吴闿生:“靖,治也。……使我治事,后反穷我。”
(六)俞樾:“极当为忣。《说文·心部》:‘忣,疾也。’言其后乃憎疾我也。”
(七)毛亨:“愒,息也。”
(八)方玉润:“瘵,病也。言无自取病也。”
(九)俞樾:“谨案《白华》篇:‘视我迈迈。’《传》曰:‘迈迈,不悦也。’《说文·心部》:‘𢘥,恨怒也。《诗》视我𢘥𢘥。’是今诗作迈迈者,乃𢘥字之假字。此迈字亦当读为𢘥,言其后乃不悦我也。”
(十)郑玄:“傅、臻,皆至也。”
(十一)吴闿生:“彼王之心何所至乎?”
(十二)吴闿生:“何予为治之,而反以凶危待我。”
戴震:“厉与矜同义。厉为危,故矜亦为危。《广雅》:‘矜、厉,危也。’”

注 音
菀yu郁 蹈dao岛 暱ni溺 愒qi气 瘵zhai债 迈mai卖 傅fu附 臻zhen贞 矜jin斤

《诗经》之《菀柳》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菀柳

 〔原文〕
 有菀者柳,
 不尚息焉。
 上帝甚蹈,(韩蹈作陶。)
 无自暱焉。
 俾予靖之,
 后予极焉!
 (柳、蹈,幽部。息、暱、极,之部。)
 有菀者柳,
 不尚愒焉。
 上帝甚蹈,(鲁帝作天,蹈作
 无自瘵焉。神。焉作也。)
 俾予靖之,
 后予迈焉!
 (柳、蹈,幽部。愒、瘵、迈,祭部。)
 有鸟高飞,
 亦傅于天。
 彼人之心,
 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
 居以凶矜!
 (天、臻、矜,真部。)
 〔译文〕
 这茂盛的是柳树,谁不想去休息遮阳?周王喜怒无常没定时,不要自取灾祸。叫我为他办理国事,而今却反而加害于我?
 这茂盛的是柳树,谁不想去休息遮阳?周王喜怒无常没定时,不要自取灾祸。叫我为他办理国事,而今却反而加害于我?
 鸟儿高飞,飞呀飞到天空上。那个人的心呀,怎能满足它的要求?为何当初叫我商量国事,而今却反而加害于我?
 〔评介〕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关于诗之主旨,历来几乎都涉及到了周王暴虐无亲而引起诸侯们不满与忧愤的内容,但在说法上却存在某些差异。《毛诗序》云:“《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朱熹《诗集传》云: “王者暴虐,诸侯不朝,而作此诗。”姚际恒《诗经通论》对上述“诸侯不朝”之说提出驳议,他说:“君虽不淑,臣节宜敦,不朝岂可训邪?大概是王待诸侯不以礼,诸侯相与忧危之诗。”此说可通。程俊英《诗经译注》认为:“这是一个被周王流放的大臣的怨诗。他曾被周王信任,商议过国政,后被撤职流放。”屈原在《离骚》 中曾不无愤慨地吟唱道:“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本诗作者的情形亦与屈原颇为相似。
 三章诗,首二章句式相同,诗意相类,主要揭露周王昔日重“我”而今日 “害我”的事实,批判周王的喜怒无常,不可依靠。一、二章开头分别以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菀”:茂盛。“尚”:常。“愒”:休息。)起兴,以柳树的茂密成荫可供人休息来反比君王的不可亲近和依靠。“俾予靖之,后予极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靖之”:治理国事。“极”: 借为 “忌”,忌恨。“迈”:行,指放逐。)这就是无法回避的残酷事实。因此,才不得不使诗人发出沉痛的“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上帝”:指周王。“蹈”:喜怒无常貌。“暱”: 病,引为灾祸。)的强烈控诉和呼告。第三章进一步谴责周王的暴虐无常和摧残人才的罪愆。开头以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起兴,比喻周王主意不定而又没有边际,令人琢磨不透。结尾“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曷”:为什么。“矜”:危。)二句,以反问形式出之,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如此结尾,犹如撞钟,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增强了讽刺效果。
 此诗巧用比兴,或正写反说,或正面设喻,形象自然,生动贴切。特别是一、二章,句末连用六“焉”字,加强了感叹语气,突出了诗人的悲哀与怨愤之情。确是一首语短情真,直抒胸臆的佳作。

诗词《菀柳》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菀柳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
 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
 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注释】 ①菀(yun运):通“苑”,枯萎。不尚:不可、不能。②上帝:指周幽王。蹈:指变动无常。暱:《广雅·释诂》:“暱,病也。”引申为灾祸。③俾:使。靖:治理。之:指王事、国事。极:通“殛”,放逐。④愒(qi气):休息。⑤瘵(zhai债):病。引申为灾祸。⑥迈:行,引申为放逐。⑦傅:至、到。⑧彼人:指周幽王。臻(zhen贞):至。⑨曷:为什么。以:于。矜:危险。
 
 【译文】 柳树枯且萎,不能得阴凉。幽王意无常,无自惹祸殃。命我勤王事,后却贬穷乡。柳树枯且萎,不能待阴凉。幽王意无常,无自惹祸殃。命我勤王事,后却逐穷乡。鸟儿任高飞,高飞摩之天。幽王不测心,狠毒无止境。为啥勤王事,却处凶险境?
 
 【集评】 宋·王安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者,尚有所极也。‘彼人之心,于何其臻’者,其难知甚矣。”“但谓‘上帝甚蹈’者,不敢斥言幽王之恶。”(《诗义钩沉》卷十五)
 清·姚际恒:“‘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喻得淡,妙。”(《诗经通论》卷十二)
 近·吴闿生:“《序》:‘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不可朝事也。’此诗当为刺幽之作,《序》前三语得之,后二语则非。……此乃有功获罪之臣,作此以自伤悼,故曰奈何使我治其事而后反穷我也。”“旧评云:深婉。”(《诗义会通》卷二)
 
 【总案】 《菀柳》是一首怨诗。作者是一位被放逐的大臣,他讽刺周幽王暴虐无亲,赏罚不明,忠而被疏,有功者反而获罪。本诗的风格特点是“深婉”,所谓“深”,既是指感情的深沉,也是指揭露的深刻;所谓“婉”,是指表现手法的含蓄。诗人以枯柳之难以庇荫,暗喻幽王之暴虐无亲;又以鸟之高飞可知,反衬幽王反复之心难测:都体现了该诗深刻含蓄的特色。
菀柳

菀柳

〔原文〕
有菀者柳,
不尚息焉。
上帝甚蹈,(韩蹈作陶。)
无自暱焉。
俾予靖之,
后予极焉!
(柳、蹈,幽部。息、暱、极,之部。)
有菀者柳,
不尚愒焉。
上帝甚蹈,(鲁帝作天,蹈作
无自瘵焉。神。焉作也。)
俾予靖之,
后予迈焉!
(柳、蹈,幽部。愒、瘵、迈,祭部。)
有鸟高飞,
亦傅于天。
彼人之心,
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
居以凶矜!
(天、臻、矜,真部。)
〔译文〕
这茂盛的是柳树,谁不想去休息遮阳?周王喜怒无常没定时,不要自取灾祸。叫我为他办理国事,而今却反而加害于我?
这茂盛的是柳树,谁不想去休息遮阳?周王喜怒无常没定时,不要自取灾祸。叫我为他办理国事,而今却反而加害于我?
鸟儿高飞,飞呀飞到天空上。那个人的心呀,怎能满足它的要求?为何当初叫我商量国事,而今却反而加害于我?
〔评介〕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关于诗之主旨,历来几乎都涉及到了周王暴虐无亲而引起诸侯们不满与忧愤的内容,但在说法上却存在某些差异。《毛诗序》云:“《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朱熹《诗集传》云: “王者暴虐,诸侯不朝,而作此诗。”姚际恒《诗经通论》对上述“诸侯不朝”之说提出驳议,他说:“君虽不淑,臣节宜敦,不朝岂可训邪?大概是王待诸侯不以礼,诸侯相与忧危之诗。”此说可通。程俊英《诗经译注》认为:“这是一个被周王流放的大臣的怨诗。他曾被周王信任,商议过国政,后被撤职流放。”屈原在《离骚》 中曾不无愤慨地吟唱道:“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本诗作者的情形亦与屈原颇为相似。
三章诗,首二章句式相同,诗意相类,主要揭露周王昔日重“我”而今日 “害我”的事实,批判周王的喜怒无常,不可依靠。一、二章开头分别以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菀”:茂盛。“尚”:常。“愒”:休息。)起兴,以柳树的茂密成荫可供人休息来反比君王的不可亲近和依靠。“俾予靖之,后予极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靖之”:治理国事。“极”: 借为 “忌”,忌恨。“迈”:行,指放逐。)这就是无法回避的残酷事实。因此,才不得不使诗人发出沉痛的“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上帝”:指周王。“蹈”:喜怒无常貌。“暱”: 病,引为灾祸。)的强烈控诉和呼告。第三章进一步谴责周王的暴虐无常和摧残人才的罪愆。开头以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起兴,比喻周王主意不定而又没有边际,令人琢磨不透。结尾“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曷”:为什么。“矜”:危。)二句,以反问形式出之,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如此结尾,犹如撞钟,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增强了讽刺效果。
此诗巧用比兴,或正写反说,或正面设喻,形象自然,生动贴切。特别是一、二章,句末连用六“焉”字,加强了感叹语气,突出了诗人的悲哀与怨愤之情。确是一首语短情真,直抒胸臆的佳作。

☚ 角弓   都人士 ☛
000002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