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豆lima bean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属中以食用豆粒为主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学名Phaseolus lunatus L.,别名棉豆、荷包豆。染色体数2n=2x=22。100克嫩豆荚含水分约69克、氮化物1.3克和维生素C 30.8毫克。100克豆粒含水分9.8~13克、淀粉58~63克、蛋白质17.3~19.7克。鲜食豆粒柔嫩味甜,以白色类型更优,可干制或油炸。种子含有产生氰的糖苷,在苦杏仁酶的影响下,可降解为氢氰酸,食用前需用水浸泡后煮沸,排除氰化钾。 莱豆起源于美洲热带,公元前6 000~前5 000年秘鲁的出土文物中已有莱豆,小莱豆则在公元前500~前300年墨西哥已有记载。16世纪传到欧洲,又从法国传入非洲,由西班牙传入美国后横跨太平洋传到菲律宾,又逐渐在亚洲传播,20世纪30~40年代传入中国。 莱豆分为小莱豆(P.lunatus L.)和大莱豆(P.li-mensis Macf)两种,每种莱豆中都有矮生类型和蔓生类型。矮生的高30~70厘米,蔓生的蔓长2~3米。根系发达。三出复叶,小叶不对称,菱形,长5~13厘米。总状花序,腋生,每花序着生30余朵白色小花,旗瓣淡绿色,翼瓣和龙骨瓣白色。荚果扁平,成弯月形,成熟时荚果开裂。种子有球形、椭圆形、肾形等。皮色白、褐色或花斑。 小莱豆一年生,茎细而脆弱,叶小而薄,早熟。荚长5~10厘米,宽1.2~1.9厘米。每荚含种子2~4粒,种子小,自脐部至缝线有明显放射状线条,千粒重500~600克。大莱豆为一年生或多年生,植株生长势旺,分枝多。叶大、厚而硬,晚熟,荚长7.6~15.2厘米,宽2.6~3.2厘米,种子大,千粒重1 200~1 300克。 莱豆对温度的要求严格,16℃以下和35℃以上都不宜生长。大莱豆适温暖,不耐寒,生长期较长,一般需80~150天,在冬季温暖地区可多年生长。莱豆耐旱,不耐湿,适腐殖质丰富、湿度适当和通气良好的中性土壤生长,有较高的抗盐性。 栽培技术见菜豆。 莱豆lima beanPhaseolus lunatus L.,又称利马豆、棉豆、龙爪豆、荷包豆。豆科,菜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草本。2n=2x=22。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可分小莱豆和大莱豆两种。每种都有矮生与蔓生类型。总状花序,每序着花30余朵,但结荚率低,每荚有种子2~4粒。种子球形,椭圆形、肾形等,白色、褐色或花斑,千粒重500~1 200 g。为短日性植物。中国南部栽培较多。适宜在无霜期长、夜间温度较高的地区种植,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产量较高。鲜豆粒可干制或油炸食用,但食用前需用冷水浸泡。 莱豆 莱豆菜豆,又称白饭豆。维吾尔药物名罗比亚,别名排日哈。为豆科植物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我国主产于河北、湖北、江苏、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国外各地亦有分布。 本品性二级湿热,味微甘。功能生湿生热,填精催乳,润肺化痰,通尿通经,软坚退肿等。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干性精液减少、乳汁不足、顽痰不化、小便不利,寒性月经不调、慢性炎肿等。内服3—12 g,外用适量。本品不宜消化,可引起腹胀,矫正药为肉桂、干姜、冰糖。若本品缺货,可代用红菜豆。本品可入汤剂、甜糊剂、敷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种子含糖蛋白,其糖分为甘露糖、葡萄糖胺、阿拉伯糖、木糖及岩藻糖(frcose),其蛋白部分含胱氨酸(或半胱氨酸)极少,但含较大量的芳香族氨基酸。又含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物,此物几乎完全不含糖,但与淡粉红-蓝色的色素牢固地结合;含胱氨酸几乎近15%,但含缬氨酸与芳香族氨酸很少。又含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e),对人类红细胞有很强活性。未发芽种子的子叶和轴部分含豆甾醇、谷甾醇和少量菜油甾醇(campesterol)。 ☚ 黑木沙里 伯孜当 ☛ 00025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