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莫璠《蝶恋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莫璠《蝶恋花》

莫璠《蝶恋花》

莫璠

三潭印月

秋净寒潭澄见底,五色蟾蜍,飞入清泠水。睡熟骊龙呼不起,颔珠光照冰壶里。宴赏此时能有几? 还忆同欢,今夜人千里。试问龙渊深几许? 骑鲸欲共姮娥语。

这是作者题咏西湖十景的十首《蝶恋花》词作中的一首,题咏的是“三潭印月”。三潭,最早是宋代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所建。他在疏浚西湖时,为了防止湖泥淤积,便在湖水最深处立了三座瓶状的石塔,作为标志,禁止在三塔范围内种植菱芡。后三塔塔身、塔基相继毁坏。明天启元年 (1621) 钱塘县令在小瀛洲岛边重新修建了三座石塔,状如带顶的香炉,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洞,每逢月夜,或是塔内点燃灯火,光透圆洞,倒影入湖,湖面化成五个月亮般的光影,随波摇动,蔚为奇观,故名“三潭印月”。

词上片写景:“秋净寒潭澄见底,五色蟾蜍,飞入清泠水。”以“寒”字和“澄”字写出了秋潭的特点: 水冷而清。五色蟾蜍,因神话传说月宫里有五色蟾蜍,故以蟾蜍作月亮的别称。清泠水,也是神话中的深渊名 (见《庄子·让王》和《山海经·中山经》)。这句是写明净的月亮倒映在寒潭之中。“飞人”二字,将月亮写活了。“熟睡骊龙呼不起,颔珠光照冰壶里。”这里又是引用神话故事。《庄子·列御寇》载: 有个穷孩子游进深渊里去,在睡熟了的骊龙颔下探得了一颗夜光珠。诗人以骊龙颔珠比“三潭印月”的秋月,以冰壶比湖水经月光照射,透明莹亮的情景。

下片先写对月怀人:“宴赏此时能有几?还忆同欢,今夜人千里。”谢庄《月赋》有句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因为月亮光照两地,所以诗人对着月亮追忆今夕远隔千里的昔日同欢,感情激动,浮想联翩,于是便写下了“试问龙渊深几许?骑鲸欲共姮娥语”的豪句。龙渊,指三潭。作者把三潭想象成有龙潜伏在内的深潭。骑鲸,典出唐代李白自称海上骑鲸客,表示自己有超凡出世的幻想。诗人用这个典故,也表示自己有李白那样遨游天海的情怀。姮娥即嫦娥。这两句意为: 诗人沉醉在“三潭印月”的美景中,不禁引发起骑鲸入水以探月的豪兴。

这首词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首先是因为接连运用神话故事,奇幻无比,使人乍喜乍惊,心驰神往。其次是因为结句充满了逸兴豪情。其风神韵致,直追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不过李白是要上青天揽明月,本词的作者则是“骑鲸欲共姮娥语”,即入水探月,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所要探的月,不是天上的月,而是天上那轮倒映在水中的月。如此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给三潭印月的美景增添了无穷的情趣,格外地令人向往。


莫璠《蝶恋花》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 可可诗词网

莫璠《蝶恋花》

莫璠《蝶恋花》

莫璠

平湖秋月

璧月呈辉湖渌靓,一色琉璃,倒浸山河影。花外琼宫明愈莹,人间无此清凉境。笑撷芙蓉乘舴艋,醉掬文漪,摇动金千顷。欲唤坡仙同赋咏,桂花露湿衣襟冷。

作者莫璠,字仲屿,钱塘 (今杭州) 人。明万历《钱唐志》上说他隐居在西湖上,和诗友们往还。好读史书,常追慕谢安、文天祥一类人物;意气横发,有古烈士风。他写过题咏西湖十景的词作十首,这是其中一首,题咏的是“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远在唐代,这一带就已经是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曾建有一座望湖亭。历宋元明至清康熙年间,在望湖亭旧址筑御书楼,楼前筑平台,临湖沿岸建水轩,四周有曲栏画槛,面临宽阔开朗的外湖。每逢中秋月圆,人们在这里赏月,但见湖平如镜,水月交辉。这首词所描绘的正是这样一种优美景象。

词的上片一开头,便先以大笔濡染出一幅月色水光、山河倒影的开阔图景:“璧月呈辉湖渌靓,一色琉璃,倒浸山河影。”不说明月说璧月,不仅从形状上谓圆月如圆璧,而且以精美的圭璧状圆月,一下子便唤起人的美感和联想。璧月将无尽的银辉洒向湖面,湖面清澈宁静,象碧琉璃似的。以琉璃状湖面之平、静、透亮,这一方面说明无风无浪,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月色之美好,水天一色,湖面和天宇都十分明净,群山倒映湖中,仿佛浸泡在湖水里似的。这是一幅充满诗的意境的水墨画。置身如此画中,使人有置身仙境之感:“花外琼宫明愈莹,人间无此清凉境。”琼宫,神话传说中仙人的宫殿是用琼瑶筑成的; 这里比拟“平湖秋月”的亭台楼阁。这些亭台楼阁在明亮的月光下,象似镀了一层银似的,格外晶莹!“人间无此清凉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明月朗照下的西湖美景,比天堂里的仙境还要美好!

下片写诗人月下荡舟的情景:“笑撷芙蓉乘舴艋,醉掬文漪,摇动金千顷。”芙蓉,指荷花。舴艋,即小船。趁着美好的月色,泛着小舟,在平静的湖面上采摘荷花; 带着醉意,想去捧出映在水中的月影,结果搅动了的水面,漾起了千顷金波。这里的“醉”字,可理解为酒醉,也可理解为被眼前美景陶醉,或者说两者兼而有之。“掬文漪”,则明显受唐代诗人于良史“掬水月在手”诗句的影响,这里则更带有想到水中去掬月的意趣。宋代词人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 中曾写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的动人词句,其意境跟这首词的意境很相近。结句“欲唤坡仙同赋咏,桂花露湿衣襟冷。”收笔比较清冷。坡仙,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他号东坡,人称坡仙。诗人泛舟西湖为什么要唤苏东坡一同作赋题咏呢?一是因为苏东坡曾出任杭州通判,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题咏西湖的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历来脍炙人口。二是因为苏东坡写过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以当诗人月夜游西湖身临其地时,适逢金秋遥对一轮明月时,怎么能不想起这位使西湖添色、令明月增辉的坡仙呢?! 末句中“桂花”解释成秋天桂树所开之花,也行; 但要是解释成月华,与诗意更切。古代神话说月中有桂,所以常以桂代月,花、华同字,桂花,即月华。夜已经很深了,清辉湿露,令人衣寒襟冷。

这首词画面纯净,月下西湖,一色琉璃,表里俱澄澈; 意境清幽,上片以“清凉境”结,下片以“衣襟冷”结,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描写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感伤之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