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莫愁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莫愁湖

莫愁湖

汉族名胜传说。见《南京风物志》。南京水西门外,有周长六公里、水陆面积约七百余亩之湖,曰“莫愁湖”。清际,莫愁湖被誉为“金陵第一名胜”。相传此湖因南齐莫愁女得名。传说最早载于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后人为纪念莫愁女,便将她之住地及石城湖,改称“莫愁湖”。有关莫愁之各种传说在南京广为流布。

☚ 方山   胜棋楼 ☛
莫愁湖

莫愁湖

在今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外,水陆面积七百余亩。相传南朝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远嫁江东富户卢家,曾居湖滨,故名。此处湖水如镜,楼亭错列,有朱元璋赐给徐达的胜棋楼和莫愁女塑像等胜处,被誉为金陵第一名湖。

☚ 门上和桥上   长亭饯别 ☛

莫愁湖

 位于南京城西水西门外,周长5公里,水陆面积共47公顷,其中湖面33公顷。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长江与秦淮河的交汇处,后长江北移,江河故道中的残留水体,形成众多的池塘和湖泊。莫愁湖为其中最大者,唐时名横塘。北宋始得今名。明初,朱元璋鼎都南京,在湖滨栽花植柳,修建楼台亭阁,后又将此湖赐于徐达作为私家花园。清初,莫愁湖日渐荒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宁知府李尧栋惜其倾废,集资重修,建有郁金堂、湖心亭、赏荷亭、光华亭等。荷风芦雪,揽胜四时,当时有“金陵第一名胜”、“江南第一名湖”之誉。“莫愁烟雨”清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年间(1862—1874年),再度重建,并增建华严庵。现存建筑,部分是清代遗存。1912年3月,为纪念辛亥革命保卫南京临时政府、粉碎张勋进攻南京而牺牲的粤军将士,在郁金堂西部建有“粤军殉难烈士墓”。墓前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成仁”碑,其上有黄兴撰写的《粤军殉难义士之碑》和粤军司令姚雨平撰写的祭文碑。1949年后,几近芜废的莫愁湖修葺一新,增建了大门、湖心亭、待渡亭、六角亭、露天舞台、走廊,并新雕了莫愁女塑像,与湖内原存的胜棋楼、郁金堂等胜迹交相辉映。游人值此,真可领略“水面荷花堤上柳,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
 〔古诗文赏析〕 追忆莫愁湖纳凉 清·郑燮


 江上名湖号莫愁,纳凉先极楚江秋。
 风从绿若梢头响,云向青山缺处流。
 尚忆罗襟沾竹露,可堪清梦隔沙鸥。
 遥怜新月黄昏后,团扇佳人正倚楼。


 诗名《追忆莫愁湖纳凉》,顾名思义,是作者对往事的回首,回首的事情是“纳凉”,“纳凉”的地点是在“莫愁湖”。这样,全诗自然就从莫愁湖写起了。“江上名湖号莫愁,纳凉先极楚江秋。”古代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楚国的地方,故那一带的长江又叫“楚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金陵,地势低,夏天气候闷热。可是,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莫愁湖却似乎先得秋意,无怪乎诗人要到莫愁湖去乘凉,也无怪乎诗人事后还念念不忘,写诗追忆了。
 但莫愁湖的魅力还不仅仅在于可以去那里乘凉避暑,它那优美如画的环境,更给诗人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风从绿若梢头响,云向青山缺处流。”这两句,一写近景,一写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风景画。微风吹过,绿叶摇曳的树梢发出哗哗的响声。这里把风声写得十分传神,深得画家的匠心而又超出其外。风无踪无影,在画面上也无法直接表现,只得借助于其它物体在风中的变形来暗示。作者擅长画竹,他画过许多风竹的风姿。作者以这种画家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一下便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夏天的风,是清风、微风、和风,它刮过时,树干不会动,树枝也不会动,只有树梢微微晃动。可是,现在毕竟不是作画,而是作诗,因而作者不用“梢头动”而说“梢头响”。这个“响”字,诉诸人们的听觉,这是画面所无法做到的。从表达效果来看,“响”比“动”更符合当时的情景。我们在夏天乘凉时,也常有这样的感觉,微风轻来,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不是晃动的树枝,也不是身有凉意,而是树梢上叶子哗哗的响声。树叶的响声使诗人抬头望去,白云飘荡在青山之间,哪儿有空间,它就流向哪里。一个“流”字,使我们看到这不是一朵一朵的云彩,而是一片一片的云雾。
 实际上,真正使诗人难以忘怀而写诗追忆的,并不是莫愁湖的良辰、美景、山山水水,诗人意在山水之间。“尚忆罗襟沾竹露,可堪清梦隔沙鸥。”山水之间的人,才真正是诗人的意之所在。“罗襟”,丝做的衣服,这里指女子的衣服。“沙鸥”,飞行于江海之上的一种水鸟,栖息于沙洲之上,这里喻距离之遥远。乘凉至衣服被竹露打湿,可以想象时间之长,而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感情之深。
 当时的情景,回忆起来分明如在眼前,但又终究不在眼前。眼前的现实是两人天各一方,甚至在梦里也难相会。
 很明显,作者回忆往事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恋之情。诗人想起过去在莫愁湖乘凉的情景,而眼前则物异人非,觉得不堪回首,似乎再也没什么可说了,但诗人笔锋突然一转,“遥怜新月黄昏后,团扇佳人正倚楼。”在新月当空的良夜,佳人手执团扇,正在倚楼眺望思盼自己的心上人早日到来。作者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但却避开自己,反说佳人正在思念他,真是“两处相思,一种闲愁”啊!这里,诗人表面上未言自己,实际上却表达了自己更深沉、强烈的思恋之情。同时,整首诗以执扇倚楼望穿秋水的佳人这一形象作为结束,正是言犹尽而意无穷。

(张惠杰)


 〔现代散文〕 我的老家世居南京城西,离水西门极近,出了城前行不远,便是莫愁湖了。童年曾多次和小同学们在湖边玩耍。及长,也常和一些同事来湖边小坐,一壶香茗,足够消磨半天。
 那时的莫愁湖,瓦砾遍地,荒草没踝,从华严庵进去,无景可言,迎面便是胜棋楼,年久失修,走在楼梯上摇摇晃晃的,仿佛随时都可能倾圮。但毕竟是南京名胜,因而楼上下的楹联极多,颇多佳句,特别是彭刚直所题一联曰:
 王者五百年,湖山别具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此联刚健婀娜兼而有之。楼旁的郁金堂,也是一片破败,蛛网纵横,不知出于何人之手的那帧莫愁女画像,看去已黯淡无光。从方亭下面那条走廊过去,便是莫愁湖小学。操场旁有几堆水泥坟冢,那是民国初年任粤军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修的粤军建国烈士墓。再向前行,便是菜畦与荒地了。
 尽管如此,但莫愁湖还未至于“门前冷落车马稀”,胜棋楼下的茶座里,常坐了些文艺界名流,胡小石、汪东、吴梅、张大千、徐悲鸿、张书旂……这些名教授、名画家,都曾在此徘徊过。新闻界人士来的更多,张恨水就曾在此写下了“莫愁湖畔雨萧萧,景物模糊似六朝……”的好诗。本来,“莫愁烟雨”是金陵四十八景中的一景,不知吸引了多少骚人墨客。在盛暑,满湖的荷花,象无数艳装女郎亭亭玉立,更使游人流连忘返。
 抗战胜利后,我又曾去过多次,荒凉一如往昔。物价飞涨,战前小洋六分一壶的清茶,几乎卖到一百万一杯,而茶味淡得很。所好正是三伏天,又饱赏了一次荷花,红衣翠盖,香风袭人,此外别无可言。
 这次海外归来,拜访了亲友之后,便在他们陪同下,旧地重游。我们从三山街乘七路车直达门口,花了五分钱买门票,便进了莫愁湖公园。大门很有气派,入门后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尽头是一泓水池,布置了些假山石,两旁湖水碧绿,垂柳依依,有条曲廊,可供小坐。循大道来到胜棋楼前,当中是一座高达七米的太湖石,它和苏合厢前稍矮一点的另一太湖石一样,远望颇似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状烟云。胜棋楼当然已翻一新,匾额还是清末状元梅启照所书的那块。楼前有一副楹联: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
 王侯事业,都付一局棋枰。

 联意仿佛带有一股“浮生若梦”的霉味,此时此地,挂上这对子,实在觉得很不相称。再看看别的旧联,也无好的。我记得北伐后首任市长刘纪文,曾题有一联是:
 乐府新声郁金旧迹,
 六朝烟雨三月莺花。

 此联上句指湖的得名由来,出自《乐府》、《莫愁乐》二曲,下句指风景,很是得体。为什么不补写挂出来呢?
 登上胜棋楼,满是雕刻精致的红木家具,正中一张棋桌,据说就是明太祖和徐达对弈之处,是耶,非耶?同样也不必认真。下楼转入郁金堂,堂旁的水池内有一座莫愁女采桑归来的塑像,站在她近旁的石头上摄影者极多。其实莫愁女在历史上若有若无,不妨说是中国人所塑造的典型妇女形象,她善良、聪明、勤劳、正直,而又忠厚待人,集中了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若必欲认真考证她的一切,未免蛇足了。
 由此出去,以前的菜畦荒地,已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园,有池、有亭、有水榭,还有一座构造特殊、楼在两旁而中间是舞台的抱月楼。海棠很多,朋友告诉我,其中多有名种,春天曾举行过海棠会,在南京的老书家林散之、萧娴、武中奇等,名画家钱松喦、黄胄、华君武等,名作家萧军、臧云远、黄苗子等全部参加了,并且当场挥笔,盛况空前。可惜我来时已是盛夏,海棠早已谢了。
 海棠虽看不到,却看到了满湖荷花,湖面拓宽了,真成了荷花的世界,恰如杨万里所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来,这里的荷花有很多名种,我看到了并蒂莲,也看到了娇小玲珑的白玉莲;一般都是花大如碗,有深红、有粉红、也有雪似的白,香风阵阵,真够醉人。如果问莫愁湖有什么特点的话,恐怕就在这里,当然还得加上春天的海棠与仲春的烟雨。几十年光阴匆匆如梦,然而莫愁湖的美景却将幽梦融尽,化作不尽的乡思。

(石三友)


山水名胜诗之《莫愁湖》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莫愁湖

 

(清)张之洞

萧衍黠老公①,艳体托丽人②,
 制为莫愁曲, 歌者颊生津。
 遂令石城水, 曼腻娇千春③。
 将柳作腰枝, 以山当眉颦④。
 六代迄弘光⑤,海枯湖不湮⑥。
 颠倒满城客, 仿佛游洛滨⑦。
 可叹游观末, 亦罕真赏存。
 了无川屿嵋, 一勺安足珍⑧。
 白雨忽飞洒, 水草生精神。
 明镜顿如拭, 一洗金粉尘⑨。
 

【题解】
 一般人咏莫愁湖,往往艳称莫愁女的姿容风韵,此诗另出机杼,谓莫愁女系萧衍假托,并对世人给予善意的嘲弄。幽默风趣,别具一格。
 【作者】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领袖。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又称广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体仁阁大学士、督抚、军机大臣等。任湖广总督时开办汉阳铁厂等,提出“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反对戊戌变法,以文学著称,诗受白居易、苏轼影响较大,长于五、七言古体,有《张文襄公全集》
 【注释】
 ①萧衍:即梁武帝,曾作《河中之水歌》咏莫愁女故事,下面“制为莫愁曲”指此。黠老公:狡猾的老头。②艳体:艳体诗。丽人:指莫愁女。③“遂令”两句说,因为莫愁曲的传诵,使得莫愁湖千年以来,充满了脂粉味。④“将柳”两句写人们游湖时的想象。⑤六代:指南朝。弘光:南明福王在南京称帝的年号。⑥湮:壅塞。⑦洛滨:洛水之滨。⑧“可叹”四句说,着眼于冶游访艳,乃是俗人,不是“真赏”。一勺:宋人文及翁《贺新郎》:“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语从此化出。⑨金粉:指雕绘所用的颜料。末尾数句,有扫弃无根传说,以自然景色为上的意思。
莫愁湖

莫愁湖

在南京市水西门外,水陆面积七百余亩。湖面宽阔,周长五公里。原名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洛阳少女莫愁远嫁江东,住在湖滨,故名。事实上,六朝时这里还是大江的一部分,唐时叫横塘。北宋时《太平寰宇记》中才有莫愁湖名。明初筑楼湖上,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徐达曾在楼上下棋,朱元璋输了,把湖送给了徐达,因称胜棋楼。清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 江宁知府李尧栋营建郁金堂、湖心亭、赏荷亭、光华亭,道光时建六宜亭、长廊,配以曲榭,号称“金陵第一名胜”。咸丰时被毁,同治年间再建。郁金堂壁上嵌有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及石刻画像。“胜棋楼”匾额为清代状元梅启照书。

☚ 玄武湖   扫叶楼 ☛
莫愁湖

莫愁湖

位于水西门外。占地700余亩,湖面周长6公里。清时有“金陵第一名胜”之称。相传南齐时(479—502)有洛阳少女莫愁远嫁江东富户卢家,居住湖滨,故名。南朝宋乐府诗《莫愁乐》:“莫愁住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莫愁湖典雅幽静,名扬遐迩。现存主要建筑为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胜棋楼,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徐达弈棋于此,朱元璋输后,以莫愁湖相赠。楼旁有平房称郁金堂,传为莫愁女故居。堂内院壁上有莫愁阴文石刻像和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勒石。西侧观鱼池里,有莫愁汉白玉塑像,美丽端庄,发髻高耸,衣裙柔荡,兜存桑叶。由赏荷厅沿台阶拾级而上,可登四方亭,全湖在望,美不胜收。

☚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莫愁湖

莫愁湖

又名石城湖、横塘、南塘。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外。相传六朝时莫愁女居此而得名。由秦淮河与长江交汇处残留河道形成。湖面仅0.37平方公里,呈三角形,湖底浅平,水深1米左右。为公园游览地。

☚ 玄武湖   石臼湖 ☛

莫愁湖

莫愁湖

又称石城湖。在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外。周长5公里。传说南齐洛阳少女莫愁,卖身葬父,远嫁建康,其夫戌边,遭公公欺凌投湖而死,后人因称“莫愁湖”。北宋《太平寰宇记》有莫愁湖之称。明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莫愁湖畔建十亭以迎嘉宾。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宁知府李尧栋营建郁金堂、湖心亭、赏荷亭、光华亭。道光时建六宜亭、长廊,配以曲榭,从此莫愁湖享誉江南。咸丰年间建筑毁于兵火。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1929年辟为公园。新中国建立后大加修葺。公园大门是华辕轩。对面胜棋楼,正中壁上挂有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画像。相传朱元璋与徐达在此对弈,徐达胜,故称胜棋楼。郁金堂传为莫愁女居住之处。梁武帝为莫愁女所写《河中之水歌》刻于壁上。荷花池中,立有汉白玉莫愁女采莲雕像。1979年在莫愁湖西岸建有粤军殉难烈士墓。墓碑正面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成仁”四个大字,背面墓志为黄兴撰文。

☚ 玄武湖   珍珠河 ☛

莫愁湖

Mochou Lak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