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莫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莫尔1478—1535Thomas More

英国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生于伦敦皇家高等法院法官家庭,历任财政副大臣、下议院议长、大法官等职,后因拒绝承认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领袖,于1535年7月被亨利八世判处死刑。1516年用拉丁文出版《乌托邦》 (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以对话形式叙述一位虚构的航海家航行到一个虚构的岛国的见闻,借以抨击私有制和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自己的理想社会蓝图。在这个社会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贫富之分,人人参加劳动,产品交公,合理分配;国家管理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一切重大问题交由人民大会解决;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宗教信仰的自由;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必须以“公共的利益为前提”。但这个以家长制的手工劳动为基础,而且还有奴隶存在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一词后来便成了“空想”的同义语。

莫尔

(一)指亨利·莫尔 Henry More(1614—1687)英国哲学家,剑桥柏拉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一个乡绅家庭,曾在剑桥基督学院学习。先倾心于亚里士多德哲学,后转向新柏拉图主义宗教道德。1639年被选为神学研究员,后来长期从事哲学和宗教道德的研究。《伦理学纲要》(又译《伦理学手册》)是他的伦理思想的代表作。莫尔认为,伦理学是关于幸福及获得幸福的知识的学问。这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幸福的知识(包括关于幸福的本性和幸福的事物的理论);另一部分是如何使生活幸福的技艺。他首先对善恶的本质作了规定,认为善是对于任何具有生命和感觉的生物都是愉快的、合意的、和谐的东西,它能起到保持生物的生命的作用;恶就是与善相反的东西。根据对善恶的这种规定和区分,他提出人们在行为上“应当择善避恶”,为了幸福而应以最大的热情去追求最大的善,以中等的热情去追求中等的善,以较低的热情去追求起码的善。他还明确提出,拥有财产和追求快乐幸福的生活是善的;服从上帝是最高的善。莫尔非常强调理性对人的行为和美德的作用,认为人的心灵本质是理性的,人的行为是由理智的判断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他强调美德是一种理智的能力,而不是习惯。在他看来,善的本质和道德原则是由理智辨析的。这种理智的辨析能力是人心固有的决定因素,它能使人类控制兽性的情欲冲动,具备公正、节制、审慎、刚毅等方面的美德。在意志自由问题上,他区别了“自愿的行为”和“具有自由意志的行为”。认为一个自愿的行为,也就是一个能够做出或不能做出的行为;一个自愿的行为者也就是一个能够行动或不能够行动的人。而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行为,却是能够使这种行为不受自己意愿影响的行为,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行为者,也就是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不受自己的意愿影响的人。自愿的行为,仅仅是行为的原则就在行为者自身之中,行为者理解和认识自己的行为;非自愿的行为,就是出自无知的行为或被外力强迫的行为。所谓“自由意志”,是以自由的选择为条件的。当这种选择能力能够避免卑劣的行为时,这种选择就是伟大的、善美的;当它导致邪恶行为时,就是错误或罪恶的。人们平常对自己热情的控制,对自己某些行为的悔悟,以及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评价,都表明人们实际上是有自由选择能力的。人们是否能够达到美德,就在于是否能够发挥这种自由选择的能力,择善避恶,努力去追求美德。而这又是由人的理智能力决定的。亨利·莫尔的伦理思想,对近代伦理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二)指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re (1478—1535)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及其伦理思想的奠基人。生于伦敦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林肯律师学院。曾因反对英王离婚重娶和担任英国国教最高首领,遭到监禁和处死的报复。主要著作有《乌托邦》等。在伦理思想方面,他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幸福论,反对斯多葛学派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认为人们的生活目的就是为了既使自己幸福,也使他人幸福,而幸福的唯一或主要内容则在于快乐。快乐有肉体的和灵魂的,有真正的和虚假的。真正的快乐是精神的,它与认识生活、陶冶性情和培养德性联系在一起。幸福与财产所有制有关,它的最根本的要求是不受剥削。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然造成贫富对立。少数剥削者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而多数劳动者却贫困潦倒,生活无靠。私有制严重地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道德品质,因此,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消灭道德败坏。他设想乌托邦人的幸福建立在一切归全民享有的基础上,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人们既有充分的物质、文化享受,也有自觉劳动的义务。乌托邦人都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把个人的享受与他人和社会的幸福联系起来。托马斯·莫尔的伦理思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和近代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莫尔

莫尔1898—1986MoerH·Moore

英国当代雕刻家。生于卡斯尔福特。1919—1921年,在利兹和伦敦学习,1925年去巴黎、罗马等地留学。1933年起,先后在伦敦、切尔西、斯列依德等地的美术学校里任教。1940—1942年曾为战争画家,十分活跃。之后,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共团体制作了许多巨大的纪念碑式雕刻。作品多直接雕刻而成,常利用凹陷的大块面和空洞的有机组合,塑造堂堂的人物像,并具有一种心理性的特征。代表作品有《国王和王妃》、《横卧的人像》等。

国王和王妃 莫尔

☚ 马利尼   考尔德 ☛

莫尔

反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提倡幸福论;强调是自然命令人生活得更愉快,德性是依从自然命令的生活。认为私有制使人堕落、阻碍人获得幸福。主张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是空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奠基人。伦理思想见于《乌托邦》。参见“政治学”中的“莫尔”。


莫尔1478—1535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实行公共教育制度以普及教育。认为智育内容既要包括广泛的自然学科知识,也要有古典文学。重视劳动教育,是西方最早考虑劳动教育问题的思想家之一。重视科学研究。重视提高成年人的文化科学水平,并具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参见“政治学”中的“莫尔”。


莫尔1478—1535Thomas More

英国早期人文主义者。主要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以对话形式揭露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性,描绘理想社会,对后来描写理想社会的文学有较大影响。


莫尔1478—1535Thomas More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出身于法官家庭。亨利八世时迭任要职,因拒绝承认英王为国教最高首领,被判处死刑。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意即“乌有之乡”)一书。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祸害的总根源。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主张在这个理想社会里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强调民主原则,主张各级行政官员由选举产生。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对后来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参见“伦理学”中的“莫尔”。

莫尔

莫尔

莫尔(1478—1535),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首次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提出无论是男是女,都应该接受教育。重视劳动教育,运用直观原则的教学,教学采用本族语言。教学内容主要有:读、写、算、几何等。此外对成人教育、德育、体育等问题都有专门论述,是最早提出劳动教育的教育家之一。著作有《乌托邦》 一书。

☚ 王守仁   李贽 ☛
莫尔

莫尔

莫尔 (1478—1535),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首次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提出无论是男是女,都应该接受教育。重视劳动教育,运用直观原则的教学,教学采用本族语言。教学内容主要有:读、写、算、几何等。此外对成人教育、德育、体育等问题都有专门论述,是最早提出劳动教育的教育家之一。著作有 《乌托邦》一书。

☚ 王守仁   李贽 ☛
000059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