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余毒也余:也写作“予”,第一人称代词“我”。没有人再来毒害我了。泛指失去了真正的敌手,不再遭受危害或威胁。也作“人莫予毒”。春秋时,晋、楚两国争霸。晋文公派兵攻打曹国、卫国并胁迫他们与楚国断交。楚国国相子玉怒不可遏,率军进攻晋国,不料在城濮这个地方吃了败仗。晋国上下欢欣鼓舞,晋文公却闷闷不乐。大臣们问他怎么回事,晋文公忧虑地说:“楚军虽然败了,但子玉还活着,他对晋国始终是个威胁啊。”后来子玉因得罪楚王而被迫自杀,晋文公听说后不禁转忧为喜,他高兴地说:“从今往后再也没有人能危害我了!”(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危害 危害窃 毒(毒祸;毒螫) 贼蠹 危害集体:败群 危害人民:蠧民 危害人民,妨碍政治:蠧民梗政 危害社会:祸世 图谋危害:规害 侵扰危害:扰害 定虐 扰累 行为错误,事与愿违,带来的危害更严重:引虎拒狼 引狼拒虎 禁止公众言论造成极大危害:口壅若川 没有谁能危害我:莫予毒也 莫余毒也 莫或余毒 (使国家、社会、革命等受损害:危害)
另见:损害1 国家 社会 ☚ 危害 危害国家 ☛ 莫余毒也mò yú dú yě没有谁再能危害和威胁我了。今多指可以为所欲为。“余”,我;“毒”,危害。《左传·僖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 ‘莫余毒也已!’” 莫余毒也mò yú dú yě见“莫予毒也”。 莫余毒也mòyúdúyě〔主谓〕 莫,没有谁。余,我。毒,伤害,威胁。没有谁能危害得了我。多有自傲的含义。现多用来形容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两国城濮之战,楚国统帅子玉因战败而自杀。“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己。’”[例]李登辉之流以为天下~,违反历史潮流,大搞台独,绝没有好下场。 △ 贬义。多用于表示人的思想品格方面。 【近义】莫敢谁何。 也作“莫予毒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