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荸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荸荠bíqi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种在水田里。地下茎也叫荸荠,扁圆形,皮赤褐色,肉白色,可以吃。 荸荠bíqí❶ 〈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扁圆形,可食。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其他 > 烏芋 > 荸薺 荸薺 bíqi 即烏芋。 荸荠【同义】总目录 马蹄地栗荸荠乌芋黑三棱 荸荠Chinese water-chestnut莎草科(Cyperaceae)荸荠属能形成地下球茎的栽培种,多年生浅水性草本植物。学名 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 et Schult。别名地栗、马蹄、乌芋、凫茈。球茎质脆多汁,每100克新鲜球茎含水分74~85克、蛋白质0.8~1.5克、碳水化合物12.9~21.8克 (其中淀粉占1/2) 及其他营养成分。可生食、炒食、煮食,也可加工罐藏和提取淀粉,有健胃、祛痰、解热的功效。原产中国南部和印度。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两千年前的《尔雅》中称为“芍,凫茈”。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广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苏高邮、苏州,福建福州等地为著名产区; 长江以北有少量栽培。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美国也有栽培。
类型与品种 按球茎的淀粉含量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水马蹄类型:为富含淀粉类型。球茎顶芽尖,脐平,含淀粉多,肉质粗,适于熟食或加工淀粉。如苏荠、高邮荸荠、广州水马蹄等。二是红马蹄类型:为少含淀粉类型。球茎顶芽钝,脐凹,含水分多,含淀粉少,肉质甜嫩,渣少,适于生食及加工罐头。如杭荠、桂林马蹄等。按脐洼(靠匍匐茎端)深浅分类,有平脐和凹脐二种。 生长发育与球茎形成 萌芽期 从母球顶芽萌动至芽长2厘米左右。发芽始温为10~25℃,适温为15~25℃,约需20~30天。 分蘖分株期 栽植后的苗,在抽生叶状茎的同时不断分蘖,形成母株。母株侧芽向四周抽生匍匐茎3~4条,匍匐茎顶芽萌生叶状茎,形成分株。如此方式分蘖,分株,约需120~150天。高温长日照有利于分蘖和形成分株,25~30℃时分株最旺。早栽者生长期长,母株可产生分蘖30~40个,分株4~5次,早生的分株还可发生二次分株。此期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叶状茎和根系的生长。 球茎形成期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日照变短,分蘖分株基本停止,地上茎绿色加深,自分株中心抽出花茎,开花结果。同时,地下匍匐茎先端开始形成球茎,约需70天。前期光合产物大部分供给叶状茎生长和球茎形成,后期光合产物主要输入球茎,促其迅速膨大,为淀粉快速积累期。 栽培技术 荸荠喜温暖。行育苗栽种。长江流域从清明到小暑间都可育苗。早栽者,夏季大量分蘖分株,入秋后结荠多。荸荠宜实行2~3年轮作。育苗前先行催芽,当叶状茎开始生长并有3~4个侧芽萌发时栽入育苗田,将催芽后的种荠排列按入泥中,使芽头高低一致,保持1.5~3厘米浅水。苗高15~25厘米,并有5~6根叶状茎时即可定植。宜施足有机肥的砂壤土栽培。栽植时将母株上的分株和分蘖自匍匐茎中部切断,去梢,留25厘米高的叶状茎栽入田中。每穴一株或具有3~5根叶状茎的分株一丛,带球茎的秧苗入土约9厘米深(分株约12~15厘米深)。栽植时,田间灌浅水,分蘖期保持1.5~3厘米水层,球茎膨大期4.5~6厘米水层。追肥宜在分蘖分株初期进行,一般2~3次。白露至秋分结荠时,如尚未封行,应在第二次追肥后7天,每亩再追尿素5~7.5公斤,作为结荠肥。 在长江及黄河中下游,小满至夏至定值的称为早水荸荠;大暑至立秋定植的为晚水荸荠,以冬至前后采收的品质较好。种荠须在翌年春分萌芽前挖出。采收前一天排干田水。选皮色深、脐部深、芽粗短的球茎带泥摊置阴处,至八成干时撒上细干土。即可窖藏或堆藏。 荸荠药名。出《日用本草》。又名乌芋、地栗、马蹄。为莎草科植物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Roxb.) Roem. et Schult. 的球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甘,寒。入肺、胃,肝经。清热凉血,化痰,消积,除翳。 荸荠water chestnut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t.,又称地粟、马蹄、乌芋、苾荸、凫茨、黑三棱。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浅水性草本。原产中国南部和印度。茎分短缩茎、匍匐茎、球茎及叶状茎4种。在短缩茎的侧面发生匍匐茎,其尖端形成球茎,为产品及繁殖材料。短缩茎顶芽及侧芽向上抽生一丛叶状茎,叶状茎上的叶片退化成叶鞘。穗状花序,褐色,小花呈螺旋状贴生。小坚果倒卵形,皮革质,灰褐色,不易发芽。喜温暖湿润,适于水田栽培。球茎质脆多汁,可生食、炒食、煮食,也可加工制罐头和淀粉。入药,有健胃、祛痰、解热的功效。 荸荠 荸荠别名地栗、马蹄、乌芋。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叶缺,只在秆基部有2—3个叶鞘。小穗顶生,圆柱状,淡绿色,有多数花。小坚果宽倒卵形。花果期5—10月。产乌鲁木齐、米泉等地。用作绿化引种栽培。球茎作蔬菜,亦可代水果,也可制淀粉。 荸荠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浅水性宿根草本植物。球茎繁殖。从球茎抽生短缩根。须根入土20 ~30 cm。叶状茎,高约1 m。球茎扁圆形,有环节3~5圈。穗状花序,雄蕊3,雌蕊1枚,子房上位,柱头3裂。小坚果。球茎含碳水化合物约21%,含蛋白质1.5%。分水马蹄和红马蹄2种类型。 荸荠 荸荠biqiEleocharis tuberosa俗称“马蹄”。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水生草本。具匍匐细长的根状茎,其顶端生球茎,即可供食用的荸荠,扁圆形,表面平滑,老熟后呈深粟色或枣红色,有环节3~5圈,并有短喙状的顶芽及侧芽。地上茎丛生,直立,圆柱状,浓绿色,有节。叶片完全退化,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褐色。穗状花序,花褐色。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以地下球茎繁殖,春夏间育苗栽植或直播,冬季采收。原产印度,我国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省的低洼地区有栽培。球茎富含淀粉,可供生食或熟食,或提取淀粉,亦可作蔬菜或代水果;药用具开胃、消宿食之功效。 ☚ 芋头 慈菇 ☛ 荸荠 荸荠Biqi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有细长的匍匐根状茎和球茎(即荸荠)。秆丛生,直立,高15—60厘米。无叶片,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小穗单生茎顶端,圆柱状,长1.5—4厘米,有多朵花,鳞片螺旋状排列,下位刚毛6条,有倒刺;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国内大部分地区栽培。球茎供食用或制淀粉、罐头等,也可供药用,有开胃解毒、消食健胃功效。 ☚ 芦苇 椰子 ☛ 荸荠 荸荠Flcocharistuberosa又称“马蹄”。单子叶植物,莎草科。原产印度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方栽培较多,以广东、浙江、产的质量更好。地下有匍匐茎,顶端逐渐膨大为扁圆形的球茎。老熟球茎为深褐色或红褐色,有节3~5圈,顶芽尖而明显。性喜温暖,不耐寒。肉白色,鲜食清甜爽口,可代水果,熟后可供蔬菜用,也可制成淀粉。荸荠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高达22%,蛋白质1.5%,多种维生素和磷、钙、铁等矿物质、鲜食嫩脆味甜,可利咽开胃,消渴益气,清肠利便,还有抑制细菌、防癌降压的效果。
☚ 藕 百合 ☛ 荸荠bí qì《本草纲目》果部第33卷乌芋(8)。药名。乌芋的别名,参见“乌芋”条。 荸荠 荸荠古代菜蔬, 《尔雅》称凫茈,“生下田中,苗龙须而细,根如指头,黑色可食。”汉代长安已以荸荠为菜。《盐铁论》称时富人所食,有“浚茈蓼苏”,茈即荸荠。 ☚ 温韭 蓼 ☛ 荸荠bíqí中药名。出元·吴瑞《日用本草》。别名乌芋、地栗、马蹄。为莎草科植物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 (Roxb. ) Roem. etSchult. 的球茎。甘, 寒。入肺、胃经。清热化痰, 消积凉血。治热病烦渴目赤、咽喉肿痛、痰热咳喘、痰核、瘰疬、黄疸、痞积、便血、血痢, 煎服: 60 ~ 120 克, 或捣汁服。本品含荸荠英等。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荸荠 荸荠荸荠,又名凫茈、地栗、马蹄、马薯。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乌芋。为莎草科植物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 (Roxb.) Roem. et Schult. 的球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松萝 丝瓜藤 ☛ 荸荠water chestnu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