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药物性溃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药物性溃疡

药物性溃疡

药物性溃疡是因使用致溃疡特性的药物所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药物导致粘膜损伤可轻可重,急性损伤如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和糜烂可在短期内愈合,长期、反复地使用某些药物则可引起溃疡。药物性溃疡是近代医学根据有关的动物实验、药理作用和临床对照观察所提出的较新的命名。其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资料,同一种药物引起溃疡的发生率,在各地区也不一致。可能和用药时的原发病不同及使用药物的剂量与疗程各异有关。药物性溃疡的发病原理可能涉及以下因素:
❶药物对胃粘膜的直接损伤,破坏胃粘膜屏障,如阿斯匹林所致者,甚至有时在胃镜下可观察到药片镶嵌在胃粘膜糜烂、溃疡的陷窝中;
❷刺激胃酸分泌,如利血平可引起胃酸分泌增高,可能为致溃疡因素之一;
❸修补更新过程障碍,胃粘膜有较强的更新和修补能力,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能导致更新和修补障碍,使粘膜糜烂逐渐发展为药物性溃疡;
❹减少胃粘液的分泌率及其成分,如消炎痛等使胃粘液层缺失而丧失正常的保护作用。
每种药物可涉及多种致溃疡的发病原理。目前已知致溃疡药物为数不少,但有些药物缺乏对照研究,本文仅列举一些公认的和常用的致溃疡药物,分别归类阐明其可能的发病原理(见表)。
致溃疡药物剂量大、疗程长、年龄大、联合用两种以上的上述药物、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史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药物性溃疡的发生率更高。临床表现包括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粪便隐血阳性、黑粪、呕血甚至穿孔。阿斯匹林还可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和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可引起凝血机制紊乱,从而导致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类固醇溃疡周边柔软,基底无纤维化,容易导致出血与急性穿孔;患者常无消化道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与轻度钝痛,因此可在并发穿孔或上消化道大出血时方被发现。
首先应慎用一切致溃疡的药物,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使用致溃疡药物时出现有关症状,应作胃肠X线钡餐检查,以便早期作出诊断。一旦发现溃疡形成,是否停药应取决于原发病对药物的依赖程度,如必须继续使用,可将药量减少至能基本控制原发病为度,同时配合服用制酸剂或甲氰咪胍,并应予周密观察。由于类固醇溃疡的愈合需时较长,内科治疗须相应延长,应警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并给予及时相应的治疗。

常用药物致溃疡可能的原理


药物名称刺激胃酸
分泌
破坏粘膜
屏障
破坏更新
和修补
减少粘液
分泌
酒 精+++ 
组 胺+   
利血平
咖啡因
辛可芬
+
+
+
+
+
+
+
 
保泰松
水杨酸盐
消炎痛
++
+
+
++
+
+
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
  ++
5-氟脲嘧啶
6-巯基嘌呤
氮 芥
 +
+
+
+
+
+
 
☚ 应激性溃疡   胃神经官能症 ☛
000162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