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药物性变态反应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药物性变态反应drug-induced allergic reaction当人口服或注射某种药物后,发生水肿、荨麻疹、哮喘,甚至休克等变态反应时,叫药物性变态反应。这些药物本身无抗原性,但可与人体内的某些物质结合,而获得抗原性,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再次遇到同一抗原时就会引起变态反应。防治:禁止乱用药,对已知的过敏药勿用;发生过敏反应后用抗过敏药、对症等;反应强烈而危重者应抢救。 药物性变态反应 药物性变态反应药物性变态反应是指应用药物于治疗剂量或低于治疗剂量时机体所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仅少数用药者会发生。一般具以下特点: 药物变态反应分型和致敏药物
临床表现 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中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而同类型临床表现又可由不同药物引起。临床症状常与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关,注射(包括皮下、肌肉和静脉)比口服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且更严重和迅速,两者皆多表现为全身性反应。接触引起的变态反应多为皮肤粘膜反应; 粉尘吸入常引起呼吸道反应,亦可为全身反应。 常见而严重的症状是青霉素过敏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任何给药途径,任何剂量与制剂均可发生,为Ⅰ型变态反应,其抗体是IgE。休克多于数秒钟、5分钟至20分钟内发生,主要症状为脑水肿,喉头水肿及喉痉挛,支气管、细支气管痉挛及粘膜水肿等,因呼吸道阻塞而发生窒息、紫绀以至呼吸衰竭,以及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有时尚伴有皮疹、皮肤瘙痒和胃肠道反应。链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其发生率比青霉素低,但死亡率高。 药物变态反应一般的共同症状有皮疹、皮肤瘙痒和发热。可有荨麻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疹、多形红斑、疱疹、过敏性紫癜、固定形药疹、剥脱性皮炎等多种表现,可仅有皮肤瘙痒而无皮疹,亦可先瘙痒后出疹。亦可发生口腔炎、舌炎、结膜炎等。发热一般于用药后7天左右发生,为低热或高热,热型不一,停药24~48小时后,体温可恢复正常。总之皮疹、皮肤瘙痒和发热三者可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也可仅有其中的1~2项。尚可有关节肿痛、肌疼、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等类似血清病反应。少数病人可有黄疸、血尿、蛋白尿和肠出血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药物变态反应与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鉴别点是: ❶药物变态反应仅微量即可引起反应,反应程度与剂量无关,药物中毒则常需较大剂量和长期用药始发生,剂量愈大,反应愈重。 ❷药物变态反应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无关,不同结构的药物可有相同或相似的反应,而药物毒性反应,因结构不同而各有其特异反应。 ❸同一患者对同一药物在不同时间,可有不同的变态反应,而同一患者对同一药物在任何时间或同一药物对不同患者均发生同样毒性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诊断主要依据用药史,个人和家族过敏史,有一定潜伏期及临床症状出现比较突然等综合分析进行,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以及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除确定是否药物过敏以外,应确定系由何种药物引起,皮内试验对发现青霉素过敏的意义较大,但如可疑过敏而再去做皮内试验则有一定危险,必须慎重。其他药物皮内试验阳性率不高。结膜试验,于皮内试验假阳性时谨慎行之,可进一步判明结果。斑贴试验对确定接触性皮炎的致敏药物可能有一定意义。有条件者,可作白细胞组织胺释放试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rausnitz-Küstner试验)及皮肤嗜酸粒细胞反应等。 治疗 原则为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大量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的排泄。仅有皮疹、无热或低热、一般情况好的轻型患者,可给予抗组织胺药及维生素C口服。有高热伴重症皮疹,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尚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和大量维生素C,必要时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防止并发症,但须注意防止新的过敏反应。有内脏病变者给予相应治疗。加强皮肤粘膜护理,可根据皮疹类型选择适宜剂型的外用药。 药物性休克应就地抢救。不论任何药物引起的过敏休克均应首先使用肾上腺素,一般1次用0.1%的溶液0.01ml/kg(一次最大量不宜超过0.2ml),皮下或肌肉注射,每20~30分钟可重复一次,直至脱险,一般可连用4次。必要时可同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链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除肾上腺素外,应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 预防 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不滥用药物; 已有药物变态反应史者,不得再用已证明为致敏的药物。初次注射或3天未使用过青霉素者或用青霉素过程由调换另一批号者,均需做皮肤过敏试验,注射后应观察20~30分钟。已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不应再作皮内试验。避免在过分饥饿情况下注射青霉素。 ☚ 消化道变态反应 婴儿湿疹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