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草豆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草豆蔻
草豆蔻  cǎodòukòu

亦稱“豆蔻”、“漏蔻”、“草果”、“草蔻”。薑科植物草豆蔻之成熟種子團。圓球形或橢圓形,徑半寸至一寸,灰白色或灰棕色。種粒卵圓狀多角形,大小若蕎麥子,灰棕色。主治心腹冷痛,濕熱吐瀉,痰飲積聚,噎膈反胃,去口臭氣,止霍亂、一切冷氣,消酒毒,治瘴癘寒瘧、痞滿吐酸、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溼,開鬱破氣,殺魚肉毒。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草豆蔻》:“凡使須去蒂。”明·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第八帙·豆蔻》:“《草物志》名漏蔻。鄭樵《通志》名草果。”清·吳儀洛《本草從新·草部·草豆蔻》:“閩產名草蔻。暖胃健脾,燥濕祛寒。”

草豆蔻

草豆蔻【同义】总目录


草豆蔻百子堂

草豆蔻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祛寒药。出《雷公炮炙论》。见《司牧安骥集》。又名豆蔻、草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Hayata的种子团。去壳取仁,捣碎生用。主产广东、广西等地。辛,温。入脾、胃经。功能温脾暖胃,下气消食。主治:❶脾胃虚寒,与益智仁、陈皮、砂仁、厚朴、党参配伍,如益胃散(《元亨疗马集》)。
❷寒湿郁滞,气逆作呕,与高良姜、吴茱萸、生姜配伍。
❸伤水腹痛,冷肠泄泻,与砂仁、陈皮、健曲等配伍。牛、马15~30克;猪、羊3~6克。为末或煎汤灌服。阴血不足、无寒湿郁滞者慎用。本品含挥发油,主要为豆蔻素。少量(1:125~400)水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剂量增至1:17~100时,呈抑制作用,其挥发油的饱和溶液也呈现抑制作用。

草豆蔻

药名。出《雷公炮炙论》。又名草蔻、草蔻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Hayata的种子团。主产广西、广东。辛,温。入脾、胃经。温中燥湿,开郁破滞。治脘腹胀满、冷痛,食欲不振,噎膈反胃,呕吐泄泻,痰饮积聚,寒疟,瘴疟寒多热少证,口臭湿热秽浊之。煎服: 3~6g。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桉叶素、葎草烯、金合欢醇等。另含山姜素、小豆蔻查耳酮 (Cardamomin)。还含槲皮素、山萘酚、生松黄烷酮等。水煎剂小剂量对离体豚鼠肠管呈兴奋作用; 大剂量或挥发油则呈抑制作用。水浸出物能增加胃蛋白酶活性。

草豆蔻cǎo dòu kòu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豆蔻(31)。药名。
【基原】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种子团。
【别名】豆蔻(《别录》),漏蔻(《南方异物志》),草果(《通志》),草寇(《本草从新》),大草寇(《药材资料汇编》),偶子(《中药志》),草寇仁、飞雷子、弯子(《广东中药》)。
【性味】辛、温。
❶《别录》:“味辛,温,无毒。”
❷《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毒。”
❸《医学起源》:“气热,味大辛。”
【归经】入脾、胃经。
❶《汤液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❷《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温中,祛寒,行气,燥湿。治心腹冷痛,痞满食滞,噎膈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
❶《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嗅气。”
❷《开宝本草》:“下气,止霍乱。”
❸《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❹《本草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嗝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
❺《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八分至一钱半钱;或入丸、散。

草豆蔻cǎodòukòu

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又名草蔻、草蔻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广西、广东。辛, 温。入脾、胃经。燥温健脾, 温胃止呕。治脘腹胀满、冷痛, 食欲不振, 噎膈反胃, 呕吐泄泻, 痰饮积聚,寒疟, 瘴疟, 口臭。煎服: 3 ~ 6 克。本品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桉叶素、葎草烯、金合欢醇等。另含山姜素、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min)。水煎剂小剂量对离体豚鼠肠管呈兴奋作用, 大剂量或挥发油则呈抑制作用。水浸出物能增加胃蛋白酶活性。

草豆蔻

草豆蔻

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种子团。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本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健脾,温胃消痞。主治寒湿客于中焦之心腹冷痛、呕吐、噎膈、反胃、脘腹痞满、泄泻、宿食不化及口臭等证。治心腹冷痛,泛吐清涎酸水,用本品与吴茱萸、高良姜、香附等药配用,以散寒止痛。治寒湿积滞不化,脘腹痞胀,噫嗳不舒,呕吐泄泻,可与苍术、厚朴、藿香、陈皮、木香等配用,以散寒除湿。若虚寒久泻,又宜与诃子、木香、肉桂等温中固涩药同用。如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及食积不化等,可与人参、神曲、甘草、陈皮等益气健脾药同用,有健脾开胃,行滞消食之功。本品亦治痰饮,如《圣济总录》豆蔻汤治冷痰呕逆、胸膈不利,用草豆蔻、半夏、陈皮,生姜煎服。此外,草豆蔻与细辛研末口含,能去口臭。煎服,2~6g。不宜久煎。阴虚血燥者忌用。
实验研究: 种子含挥发油1~1.5%,其中含有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α-葎草烯和金合欢醇,还有芳樟醇、橙花叔醇、樟脑、松油烯-4-醇、乙酸龙脑酯、乙酸牻牛儿酯、桂皮酸甲酯等廿余种成分。另含山姜素、小豆蔻素。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浓度则为抑制作用。挥发油对离体肠管为抑制作用。

☚ 白豆蔻   草果 ☛

草豆蔻

草豆蔻

草豆蔻,维吾尔药物名优米拉克 卡克拉。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种子团。我国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本品性干热,味辛。功能生干生热,温中补胃,燥湿止痛,止吐止泻,化痰止咳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胃虚,湿性呕吐、腹泻,关节酸痛,痰多咳嗽等。内服1—3g。本品可入汤剂、蜜膏、消食膏等制剂。

☚ 八角茴香   榅桲 ☛
000251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