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木皆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三幕话剧。夏衍等著。1944年作。1944年4月重庆未林出版社初版。现代剧丛之二。1946年5月重庆美学出版社再版。 ☚ 春秋怨 钟楼怪人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草木皆兵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故事】:公元383年,统一了北部中国的秦王苻坚,率领号称百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谢玄带领八万军队前去抵抗。苻坚的先锋部队二十五万,在寿春被谢玄用奇兵击溃,杀死苻坚的大将梁成。苻坚和他的弟弟苻融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阵列严整,士气很高,似有锐不可当之势;又看看北面的八公山上,把草木都看成是人,认为有大军埋伏在那里。苻坚回过头对苻融说:“这是强劲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少呢:“说着,脸上浮现出失算、恐惧的神情。 【意思】:把山上的草木都认作是敌人军队部署在那里。形容心里极度的疑惧、惶恐,神经过敏,发生错觉。【古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草木皆兵 把山上被风刮得摇摆起伏的草木当作兵马。比喻在极度惊恐的情况下,因神经过敏,产生的某种错觉。 隋炀帝杨广篡位后不久,想以暴戾压制人民的愤怒,便出巡塞北,炫耀武力。突厥国的始毕可汗得到消息,便秘密调动数十万大军,乘机偷袭,将隋炀帝及数万御林军围困在雁门关。杨广遭此意外,急得手足无措,不得已将一份求救诏书刻在木板上,投入汾河里,让它随水漂流而去,希望被汉人拣到,前来搭救。这份刻有诏书的木板被留守太原的李渊拣到了,他即刻派兵前往救驾。当时只有16岁的李世明随军出征,见敌我兵力悬殊太大,便对带兵主将说: 敌军兵多势众,若单凭我们的微薄的兵力,无法解围,不如来个虚张声势,把部队的行列前后拉长数十里,多树旗帜,频敲战鼓,以此吓退敌人。主将依计而行,突厥的军探远远望见隋军队列绵绵不断,旌旗络绎不绝,又闻鼓声响彻云空,以为隋炀帝的大批援军到了,便飞报始毕可汗。可汗大惊,立刻下令全军撤退,遂解雁门关之围。 草木皆兵作为一种计谋,它不仅用于军事,而且还用于智擒歹徒、商务竞争、外交谈判等各种竞争场合。它是一种以缓待争、以静制动、以反常对正常、以特殊对一般的应变之计。若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它能将一场剑拨弩张的行动转化为引而不发的心理战,使对手双方力量的抗衡变成心理上的较量,最终的结果是力量薄弱的一方能以静制动,力量强大的一方却反进为退,从而达到弱者取胜强者的目的。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草木皆兵 一草一木都像是敌兵。形容内心惊恐,疑神疑鬼。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一四:“刘体纯率领疑兵虚张声势,从后追击,并在官军经过处放火烧山,使得官军风声鹤唳,~。”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近义〕风声鹤唳 杯弓蛇影 〔连用〕风声鹤唳 疑神疑鬼 〔俗语〕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看成是敌人。典出《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前秦国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383年,苻坚率领80万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列阵淝水,准备与晋军决战。东晋派大将谢石、谢玄等率精兵8万开到淝水东岸阻击。苻坚很骄傲,认为晋兵少,不堪一击。但前锋一交战,秦军就被晋兵打败,损兵折将。晋兵进至八公山(今安徽中部)下,摆开了迎敌阵势。一天夜晚,苻坚和苻融登上寿阳城的城楼,暗察晋兵形势。只见晋军临水扎营,布阵整齐,将士精锐,旗号鲜明,刀光剑影,不禁暗暗吃了一惊;又见对面八公山上,风吹草动,皆似人影,仿佛都是晋军人马。后来淝水之战,前秦军大败,苻融阵亡,苻坚带伤狼狈逃回。溃逃时“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晋书·谢玄传》)。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概括出“草木皆兵”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紧张恐惧的心理或疑神疑鬼,神经过敏,稍有动静,就非常紧张。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杯弓蛇影】bēi ɡōnɡ shé yǐnɡ 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后疑心中了蛇毒,就病了。后用以比喻疑神疑鬼,无端惊慌。〈例〉事情的真相已经调查清楚了,你就不要再杯弓蛇影,心神不宁了。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 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进抵淝水流域,登寿阳(今安徽省寿县西南)城瞭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晋军,感到十分恐惧。后用以形容惊慌时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心理状态。〈例〉犯罪嫌疑人被公安人员包围起来,吓得惊恐万状,草木皆兵。 辨析 都是比喻性成语;都有疑神疑鬼,见到虚幻的现象就妄自惊恐的意思;都多用作贬义;都常作谓语、定语。 “杯弓蛇影”着重于毫无根据地惊扰,表示不必要的疑虑、惊慌。“草木皆兵”着重于内心十分恐惧,适用于形容战败者或畏敌者的疑惧心理;常和“风声鹤唳”或“八公山上”连用,连用时“风声鹤唳”或“八公山上”在前,“草木皆兵”在后。
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自相惊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 “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看成是敌人。典出《晋书·苻坚载记》。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形容极度惊恐疑惧。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成〉形容因惊慌而疑神疑鬼:溃败的士兵简直是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晋书 ·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 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矣。”参见[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同)杯弓蛇影 猜疑 猜疑猜(贰猜:虑猜;作猜) 嫌 疑怀疑狐 疑志 歉疑 嘀咕(犯嘀咕) ☚ 怀疑 嫌疑 ☛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秦晋淝水之战时,苻坚未战先怯、前秦士兵狼狈北逃的典故。383年,苻坚下令进攻东晋,前秦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号称百万,东西万里,水陆并进,直指东南,企图一举灭亡东晋。苻坚吹嘘这支声势浩大的百万大军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 《晋书·苻坚载记》)。同年十月,苻坚甩开大军,率轻骑赶到寿阳 (今安徽寿县),与弟弟苻融登上寿阳城观阵,隔淝水望见东晋军队“部伍整齐,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此亦勍 (劲) 敌也,何谓少乎?’ 怃然有惧色” (同上)。后来,前秦列阵淝水,东晋谢玄等率精兵渡水击之,于是“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 死者十七八” ( 《资治通》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因此,人们后以“草木皆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以 “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参见“淝水之战” 条) ☚ 不拘一格用王猛 坏汝万里长城 ☛ 草木皆兵把野草和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为敌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也形容人极度紧张时,一有动静,就惊恐万状。皆:都。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 皆以为晋兵, ……。”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every bush and tree looks like an enemy—a state of extreme nervousness;fear (/suspect) an ambush behind every tree and in every tuft of grass;grass and trees all look like enemy troops; jittery; see every bush and tree as an enemy soldier; so edgy as to be startled at every bush or tree (/by the slightest movement of grass or the rustle of the bushes); so panic-stricken as to see a soldier in every corner; over-suspicious 草木皆兵cao mu jie bingevery bush and tree looks like an enemy soldier—the panicky state of a defeated army 草木皆兵take every grass and tree as an enemy soldier; a state of extreme nervousness,as if surrounded by enemies; see every bush and tree as an enemy soldier; be suspicious of everything;be panic-stricken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把草丛和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非常紧张、神经过敏。every bush and tree looks like an enemy, be over-suspicions, be seized with imaginery fears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解义】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敌兵。形容人惊慌时错乱不安、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当做敌兵。形容害怕敌兵,疑神疑鬼。《晋书·苻坚载记》:“(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草木皆兵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苻坚即皇帝位后,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383年,他又组织起90万兵马,打算攻灭东晋,统一全国。面对秦军的南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阻击秦军。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杂草树木,都像是敌兵。形容惊恐畏惧到了极点,稍有动静就异常紧张而产生错觉。《晋书·苻坚载记》:“(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释义】形容惊惶不安,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一草一木都像是敌兵。形容内心惊恐,疑神疑鬼。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一四:“刘体纯率领疑兵虚张声势,从后追击,并在官军经过处放火烧山,使得官军风声鹤唳,~。” 紧张恐惧,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格式 掌故式。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杯弓蛇影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军队。形容惊恐万状,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晋书·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前秦苻坚在淝水败于晋军后,看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也以为是晋兵,脸上露出害怕的神色。后以“草木皆兵”形容人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心理状态。常与“风声鹤唳”连用。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解释 皆:都。形容惊恐万状,疑虑重重。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形容惊慌失措,疑神疑鬼的心理状态。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解义】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敌兵。形容人惊慌时错乱不安、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ɡ这是《晋书·苻(fù)坚载记》中的故事: 东晋十六国时,前秦君主苻坚率北方各族兵众八十多万南下,进攻东晋。东晋谢玄率八万兵迎敌,由此发生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战前苻坚自负狂傲,仗着自己兵马多,要一举灭掉东晋。不料一经接仗,前秦军失利,苻坚一下子气虚了。他站在寿阳城上,见晋军布阵严整,将士个个精锐强干,远望八公山上,草木森森,就像一个个人形,以为都是伏兵,不禁有些害怕,指着它们说:“这也是一个个强敌啊!谁说他们人少?”最后谢玄大胜,前秦兵拼命逃跑,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叫声,都以为是追兵赶到,吓得魂飞魄散。后来就用“草木皆兵”指因极度恐惧、紧张而神经过敏,无论看到什么都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三毛《哭泣的骆驼》:“恐惧突然抓住了我们,车子开过的街道,看见每一个沙哈位威人,都使我心惊肉跳,~。”参见“风声鹤唳”(77页)。 草木皆兵cao mu jie bing野草树木都像是士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典出《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草木皆兵 疑神疑鬼cǎo mù jiē bīng;yí shén yí guǐ皆:都。《晋书·苻坚载记》说:苻坚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都把这看作是兵士,十分害怕。形容恐惧不安,神经过敏,疑虑过多。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不适当地夸大敌情,弄得~,也坏了不少事。”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唳:鸣叫。听到风声和鹤叫以为敌人来袭;看到草木以为是大敌压境。形容见到一点动静,便十分惊慌和恐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姑娘从方才一个不得主意,此时是~,忙问:‘谁抬我?’褚大娘子道:‘等到了吉时,人家就拿花红轿儿,八个人儿抬了去了。’” 坐立不安 草木皆兵zuò lì bù ān;cǎo mù jiē bīng《晋书·苻坚载记》说:苻坚率兵攻打东晋,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似类人形,十分恐惧。形容坐不稳、站不安,疑神疑鬼,十分害怕的样子。洪澈《江海怒潮》:“实现党员军事化、农村兵营化,使敌人~,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处处喊打。” 人心惶惶 不可终日rén xīn huáng huáng;bù kě zhōng rì惶惶:恐惧不安;终日:一天,整天。形容内心极度恐惧不安,连一天也过不下去。唐人《北洋军阀演义》第四回:“武昌起义消息到得北京,时已夜晚,前门外几家戏院正演夜戏,闻讯下令停演,而且将各处夜市都停了,~。”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皆:都。把野草和树木都当成敌兵。《晋书·苻坚载记下》记载: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领九十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派谢玄、谢石带领八万人马进行抵抗。苻坚先是轻敌,后听说先锋部队被打败,急忙登上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城,见晋军士气高昂,杀气腾腾。又往寿阳城北的八公山上一望,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是晋军。回头对他的弟弟苻融说:“晋军漫山遍野,怎能说是很少呢?”后来形容人极度惊恐,疑神疑鬼。也指一种造成敌人错觉的作战计谋。 CM13【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野草和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紧张害怕,疑是敌人来到。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李治邦《新闻眼》:“我拧开音响,听琵琶作响,那是著名的古曲《四面埋伏》,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捉对厮杀,惊天动地,~。”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晋书·苻坚载记》: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即山上的草木都像敌人的伏兵一样。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时,疑神疑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