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果园meadow orchard一种栽植密度极高, 应用生长调节剂抑制生长、促使开花的试验性果园。在采果同时, 将主干剪除, 仅留近地面短桩, 类如刈割牧草, 故称草地果园。 1969年草地果园起源于英国朗艾什顿果树试验站(Long Ashton Reserch Station), 由拉克威尔(L. C.Luck will) 和查德(R. C. Child)等在MM106砧木上芽接。‘兰堡王’(Lord Lambourne)和 ‘爱格蒙特’(Egrement Rasset)苹果品种。1970年春, 按株行距30厘米×45厘米定植,每公顷栽74070株。萌发后,每株只留一新梢, 当新梢长到大约60厘米高度时, 用2 000 ppm B9喷布, 以抑制生长和促进成花。1971年春大量开花; 落花后再喷2 500 ppm B9一次, 防止旺长和减少生理落果。果实成熟时, 用联合收割机在植株接口以上10厘米处剪留短桩, 割下上部, 并将果实与枝叶分开, 完成两年一个结果周期。如此循环。这种栽培方式在1970~1977年的8年中, 两个栽培品种平均每年的每公顷产量和单果重分别为: 14.825吨和86.5克; 与24.65吨和107.8克。 适于草地果园栽培的品种, 应选生长中等, 一年生枝具有成花能力, 主干剪留短桩后能长出两个以上枝条, 并能用B9抑制生长,促花和减少落果的加工用品种。 1980年格雷(A. Gary Couvillon)在美国东南部佐治亚大学, 用早熟品种红港桃自根苗, 按株行距50.8厘米×203.2厘米于初春定植,每公顷约栽9750株。春、夏生长新梢和分化花芽;翌春开花,坐果, 栽后14~15个月果实成熟时, 将植株距地面13~15厘米割下, 取其果实, 弃去枝叶;短期内树桩上芽萌发, 继续重复前14~15个月的周期, 使年年结果。15个月的产量合每公顷38.7吨。1982年, 弗里兹 (A.Frez) 认为, 这种整形法, 只限于早熟品种。因为中、晚熟品种不能迅速地发出新叶、树桩在日光曝晒下脱水, 会影响新的生长, 甚至导致桃树衰弱、死亡。此外, 骤然割掉绿色树冠, 还会引起严重的缺素症。 草地果园出现后,曾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开展了这项研究。目前对草地果园的前途, 意见尚不一致。英国人对此兴趣已大减, 朗艾什顿试验站已停止试验, 认为苹果苗木投资大, 每次剪留短桩后需大量劳力抹芽, 费用昂贵。此外,采收、施肥、病虫防治等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有些人认为, 草地桃园生产潜力大,自根苗价格低, 一年生枝有成花习性,便于机械化采收和修剪,极富有吸引力。但仍限于试验,尚未达到实用阶段。 草地果园meadow orchard高度矮化密植的果园。因植株矮小近似草本植物而得名。常利用矮化砧、矮生品种、使用生长抑制剂和倒茬换冠等特殊修剪技术。已在苹果、桃上试验成功,定植后1~2年结果,迅速进入旺果期,且产量高,品质也佳。但苗木培植费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