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荆襄农民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荆襄农民起义明中期规模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荆襄地区是以郧阳(今湖北郧县)为中心的广大山区。明初,为防止农民聚众起义,把这里划为禁区。英宗时,大量流民不顾禁令,入山垦荒,人数增到150万人。明廷虽多次强行驱散,但越聚越众。成化元年(1465年)三月,在刘通、石龙领导下,4万名流民在房县大石厂起义。刘通称汉王,年号德胜。次年,明廷派工部尚书白圭、湖广总督李震前往镇压。刘通在血战中被俘牺牲。石龙率众转战四川, 由于叛徒的出卖也被俘,不屈而死。部下李原脱险,与王彪等继续在南漳(今属湖北省)、内乡(今属河南省)等地宣传与组织群众。六年(1470年)十月,再举义旗,李原称太平王,流民投附者100余万人。明廷派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集中20万人兵力,分八路围剿起义军,并以准许流民复业瓦解义军,李原被俘牺牲。荆襄流民遭受血腥的屠杀,死者枕籍山谷。144万名流民被强迫返乡,其中90万人死于途中。十二年(1476年)河南欠收,饥民又不断涌向荆襄。明廷害怕再次酿成民变,派副都御史原杰进行安抚,并撤销禁令,允许流民在那里垦荒和附籍为民,并设立郧阳府与竹溪等县,以加强统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