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茼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茼蒿3886蒿子秆。闽语。广东潮阳〖〗。

茼蒿tónghāo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和叶有特殊气味,可以食用。某些地区也说蓬蒿。

茼蒿tónghāo

〈名〉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花黄色或白色,茎叶有香气,可以吃。
【提示】又作“蓬蒿”。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茼蒿
茼蒿  tónghāo

菊科植物茼蒿的乾燥莖菜。莖直,光滑,柔軟;葉互生,橢圓形,無柄,邊緣具深齒裂或羽裂。主治膈中臭氣,二便不利,痰飲。唐·孫思邈《千金·食治·茼蒿》:“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同蒿》。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蒿葵 > 茼蒿
茼蒿  tónghāo

亦作“同蒿”。亦稱“蓬蒿”。菊科,一年生草本。八九月下種,冬春採食肥莖。花葉微似白蒿,味辛甘。四月起薹,高二尺餘,開黄花,狀如單辦菊花。一花結子近百,成球,如地菘及苦蕒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同蒿》:“〔釋名〕 蓬蒿。”又“〔集解〕時珍曰:‘茼蒿八九月下種,冬春采食肥莖,花葉微似白蒿,其味辛甘,作蒿氣……’”

茼蒿

茼蒿tóng hāo

旧时卖花行谓蒿菊。《切口·卖花》:“茼蒿: 蒿菊也。”

茼蒿【同义】总目录


蓬蒿茼蒿

茼蒿garland chrysanthemum

菊科(Compositae)菊属中以嫩茎叶为食的栽培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Chrysanthemumcoronarium L.var.spatiosum Bailey,别名蓬蒿、春菊、蒿子杆。染色体数2n=2x=18。具特殊气味,营养丰富。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茼蒿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欧洲常作花坛花卉。
原产地中海。中国已有900余年的栽培历史。根浅生,须根多。营养生长期茎高20~30厘米,春季抽薹开花,茎高60~90厘米,根出叶无叶柄、叶较厚、互生、二回羽状深裂。头状花序,花黄色。瘦果,褐色。


茼 蒿


茼蒿依叶的大小分大叶茼蒿和小叶茼蒿两类。大叶茼蒿又称板叶茼蒿或圆叶茼蒿,叶宽大,缺刻少而浅,叶厚,嫩枝短而粗,纤维少,品质佳,产量高,但生长慢,成熟略迟,栽培比较普遍。小叶茼蒿又称花叶茼蒿或细叶茼蒿,叶狭小,缺刻多而深,叶薄,但香味浓,嫩枝细,生长快。品质较差,产量低,较耐寒,成熟稍早,栽培较少。此种类型,在北京已培育成嫩茎用品种——蒿子杆。
茼蒿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20℃左右。12℃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春秋两季都可播种,以秋播的生长期长,产量高。茼蒿植株小,生长期短,可与其他蔬菜间、套作。多直播,每亩用种量(秋播)3~4公斤。广州等少数地方也行育苗移栽。秋茼蒿播种后,出土前需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茼蒿要用薄膜覆盖防寒。秋茼蒿出土后35天左右,苗高14~16厘米,可选大株分期分批采收。春茼蒿容易抽薹,应在抽薹前及时采收。但北京采用高度密植,收获较迟,在抽薹后见蕾前采收。茼蒿采种多在春播田中选留具本品种特性的健壮种株。行株距30厘米见方,4月至5月开花,6月上旬果实成熟。也有在秋季选避风向阳地,择优良种株留种,这种方法对提高茼蒿的品质、耐寒力和晚抽薹均有效。

茼蒿

见“蒿子秆”。

茼蒿

菊科茼蒿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中国有900多年栽培史。根浅生。营养生长期茎高20~30 cm。春季抽苔开花,茎高为60~90 cm。叶互生,2回羽状深裂。头状花序。瘦果,种子千粒重1.8~2 g。生长适宜温度约20℃。12℃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分大叶茼蒿和小叶茼蒿2种。

茼蒿

garland(/crowncaidy)chrysanthemu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