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根腐病tea root rot diseases茶树根部腐烂病害的总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南部茶区, 湖南、四川、贵州、浙江、安徽等省也有发生。随着地理、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不同, 其发生种类和优势种也有不同。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东非等国发生普遍并有发展蔓延之势, 成为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森林垦植茶园中,该病发生严重, 引起大片茶树死亡。这是一类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 寄生茶、三叶胶、咖啡、可可、栎、台湾相思树、苦楝等多种植物。茶树根部发病初期,常不易觉察, 随着病情逐渐发展, 地上部分表现生长衰弱, 枝叶稀疏, 叶形变小黄绿, 芽梢少而瘦小, 枯枝增多, 最后全株枯死。常见有七种根腐病。 茶红根腐病 病原系茶红根腐菌, 学名为 Poriahypolateritia(Berk)Cooke, 国外报道还有Ganoder-ma pseudoferream Overneme Wakefield。染病植株突然死亡, 凋萎叶片仍附着在茶树上一段时间, 根部粘附泥沙较易洗去, 洗后可见枣红色或黑色革质菌膜。根颈部或茎上有时可见粉红色或红色子实体薄片,平伏其上。根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有白色菌膜。 茶褐根腐病 病原系茶褐根腐菌, 学名为Phelli-nus noxius (Corner) G. H. Cunn。病株突然死亡, 凋萎叶片仍附在茶树上一段时间。根部粘附泥沙粗糙不易洗去, 具黑褐色薄而脆的菌膜和铁锈色疏松绒毛状的菌丝体。根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有白色或黄色绒毛状菌丝体, 木质部剖面呈蜂窝状褐纹。 茶黑根腐病 病原系茶黑根腐菌,学名为 Ustuli-na zonata(Lev.)Sacc.。全株突然死亡或部分逐渐死亡。根部表面光滑, 根颈部长有白色毡状子实体, 硬化后颜色变黑, 炭质。根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有白色具绢丝光泽的扇状菌丝体, 木质部剖面有不规则的黑线。 茶臭根腐病 病原系蔓球束菌, 学名为Sphaeros-tilbe repens Berkely et Broom。病株叶片黄化下垂, 逐渐死亡, 有时叶青绿色即脱落。病根表面紫色或黑色, 酸臭味, 根颈部有不明显的黑色子实体。病根木质部表面有扁平而粗壮的白色至紫黑色羽纹状的菌索, 木质部剖面不具条纹。 茶根朽病 病原系蜜环菌,学名为Armillariellamellea(Vahl.)Pat.。病株叶片逐渐变黄, 从枝梢渐向树干枯萎,乃至全株枯死。病根表面附着有黑色菌索,树根腐烂, 树皮易剥离, 后期从病株根颈部长出黄白色簇生的伞状子实体。病根皮层与木质部间有厚而白色的菌丝膜。 茶白纹羽病 病原系白纹羽病菌, 学名为Rose-llinia necatrix(Hart)Berl.。北部茶区发生较多,除茶树外, 亦可寄生桑、苹果、梨、葡萄、桃、柑桔、马铃薯等多种植物。病株叶色变黄, 芽叶稀少纤弱, 最后全株枯死。根颈部和病根部呈褐色腐烂状, 表面缠绕白色或灰白色丝网状或羽纹状菌索, 有时在木质部表面生有黑色圆形菌核。 茶紫纹羽病 病原系紫纹羽卷担子菌, 学名为Helicobasidium purpureumPat.。北部茶区发生较多,除茶树外,还可寄生桑、苹果、梨、橡胶等多种植物。病株地上部分枝叶枯萎, 严重时全株死亡。病根颈部常呈紫褐色, 表面缠绕有紫褐色菌索, 后期有半球形紫红色菌核。 在中国南方茶区,病原菌无越冬现象。林地初垦后残存有病的树桩、树根、碎木块是茶树根腐病的侵染源。茶树根腐病菌多属土壤习居菌,在土中营腐生性生活,一般只能侵染树势衰弱的茶树根系, 或先将土中残存树桩、树根的残余物作为食料基地, 再由此通过菌丝体或菌索蔓延,与健根接触后侵染。在北方茶区中,病原菌一般以菌丝体、菌索或菌核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当环境适宜时, 在菌核或菌索上长出营养菌丝侵染邻近茶树根部;还可通过风、雨传播担孢子进行侵染,但以接触传染为主。带病茶苗的移栽和调运可远距离传播。茶园管理不善、树势衰弱、土壤水位过高、粘重偏酸的茶园或前作、间作有感病寄主植物的, 根腐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防治方法: 新开垦的茶园要彻底清除残桩、残根:茶园内疏伐覆荫树后, 伐桩断口应涂上一层沥青, 以防感染: 加强茶园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料, 改变土壤理化性状, 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健苗移栽前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浸根10分钟, 有预防病害的作用; 及时连根挖除病株并烧毁, 挖去病上, 换以无病新土, 再用1 000倍高锰酸钾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浇灌根部及周围土壤, 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茶根腐病tea rootrot diseases茶树根部腐烂病害的总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浙江、湖南、四川、贵州、安徽等省区茶区;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及非洲东部也有分布。因土壤、气候条件不同,发生种类亦有差异。为害茶树、咖啡、可可、橡胶等亚热带木本植物。病株根部出现不同色泽的腐烂症状,地上部分生长衰弱,叶色黄化枝叶稀疏,严重时全株死亡。在茶园中常成片发生。最普遍的有:茶红根腐病〔病原菌为Poria hypolateritia (Berk.)Cooke〕、茶褐根腐病〔病原菌为Phellinus noxius (Corner )Cunn〕、茶黑根腐病〔病原菌为Ustulina zonata (Lev. )Sacc〕和茶紫纹羽病(病原菌为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Pat.)等多种。在中国南方茶区病原菌无越冬现象。林地初垦后残存的有病树根、碎块是茶根腐病的侵染源。树势衰弱、土壤排水不良和黏重土易于发病。对新开垦的茶园宜彻底清除残根,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发现病树及时拔除烧毁,并用土壤杀菌剂灌浇消毒。 
茶红根腐病 1.刚挖出的病根 2. 用水洗去泥土的病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