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integrated control of tea pests and diseases

亦称对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即在明确有害生物种群发生动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把有关防治措施加以协调应用, 使其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限度之内的管理措施。其中重要的是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把农药等可能引起对自然控制的破坏压至最低限度, 维持生态平衡。由于茶园茶树多年生常绿, 茶丛茂密郁闭,生态环境比较稳定,既利于多种病虫和天敌生存繁衍, 群落的网络结构也比较丰富, 自然控制的潜力相应较大, 特别是在山林地区植被复杂环境中的茶园更是如此。这是开展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应该通过防治措施的协调运用, 既把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又使天敌等自然控制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 维持其对病虫种群的经常控制作用。在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选择与协调应用中, 首先需要考虑茶叶生产过程中经常性的丰产优质措施, 诸如茶叶采摘, 应尽可能结合用于病虫害防治, 做到以农业技术防治为基础; 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维护自然天敌对害虫的生态控制能力;发展生物防治, 丰富和稳定茶园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至于综合防治的具体内容和安排,由于各产茶地区的主攻对象不同, 环境条件不同, 必须因地因时制宜。过多依赖化学农药, 不仅增加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也在盲目杀灭天敌, 削弱其自然控制能力,破坏茶园生态平衡,助长一些害虫再增猖獗。对此必须从合理用药做起,选择并协调运用其它措施,组成恰当的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恢复发展茶园良好群落结构和自然控制能力。这也是保障茶叶高产优质,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的需要。
防治指标的研订与应用,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方面,它系指病虫危害给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掌握这个数值, 考虑防治在经济上才符合成本核算、获取经济效益的要求; 在生态上由于控制和减少了用药次数, 无疑有助于天敌等自然控制因素的维护和增长;在食品卫生和环境保护上,则有助于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和减少环境污染。防治指标的确定, 不少来自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但要确切制订一个防治指标, 首先是通过某种害虫的饲养观察, 测定平均每头虫口的取食量及其经济损失, 调查研究当地天敌等自然控制因素, 特别是优势种天敌对害虫的攻击效应的测定; 进而田间划小区选取或接种不同的病虫密度, 观察记载其茶叶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情况, 最后折算经济损失并联系防治成本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指标数值。为了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生产上一般都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适当放宽指标。有关主要茶树害虫的防治指标如下:
茶尺蠖 三龄前平均每丛10头, 三龄后平均每丛5头(皖南农学院, 宣郎广茶叶公司茶科所)
油桐尺蠖 三龄前平均每丛5头, 三龄后平均每丛2头,(皖南农学院, 宣郎广茶叶公司茶科所)
茶小卷叶蛾 采摘后平均每丛10头幼虫(敬亭山茶场实验站)
茶毛虫 每亩1000头幼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黑毒蛾 每亩1000头幼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扁刺蛾 幼龄茶园平均每丛5头幼虫, 大采茶园每丛8头幼虫(敬亭山茶场实验站)
灰地老虎 平均每丛1头幼虫(宣郎广茶叶公司茶科所)
茶细蛾 1%或平均每平方米茶丛有10个受害芽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小绿叶蝉 平均每百叶虫口10~15头, 初期被害芽梢占5~8%(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
茶蚜 平均被害芽梢达10%, 芽下第二叶虫口20头以上(安徽农学院茶业系)
黑刺粉虱 平均每叶虫口2头(敬亭山茶场实验站)
黄蓟马 平均振落量每15~20平方厘米虫口10头茶硬胶蚧 茎粗0.7~1.0厘米,长10厘米的枝干,平均有4~5头健康雌蚧(杭州茶试站)
茶脊冠网蝽 越冬代若虫每百叶虫口300头
茶橙瘿螨 每平方厘米叶面有虫4头, 或有虫叶率40%, 每叶有虫20~30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短须螨 平均每平方厘米叶面有虫1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