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茶树品种区划region of tea varieties对茶树品种在不同地域的分布及其适宜种植地区应如何划分的研究工作。中国茶区分布广阔, 从18°~38°N,94°~122°E。垂直分布范围, 最高分布到海拔2 600米的山地,最低到海拔仅几米的低丘。由于纬度地带性, 加上山体垂直层次结构, 造成茶树生态环境千差万别。茶树的生物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茶叶产量, 茶类适制性和品质风格, 都因之产生明显的地域分异性, 特别是对茶叶自然品质的影响, 超过栽培技术和制茶技术措施。 茶树品种和茶类, 对生态环境有其固定要求。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 地域上的纬度地带性, 使茶类和品质风格出现一定的地带性。南方热带或南亚热带地区,适于乔木型大叶类茶树品种生长, 适宜生产红茶,与红茶品质有密切关系的多酚类物质含量高; 中亚热带地区, 适于小乔木型或灌木型茶树品种生长, 适宜生产乌龙茶、绿茶和红茶; 北亚热带地区, 则适于灌木型中小叶茶树品种生长, 适宜生产绿茶。 鉴于茶叶生产的地域差异, 结合生态条件、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等特点, 中国产茶区可划分为4个1级区, 即华南茶区, 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概括地反映茶叶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 华南茶区 位于福建省大樟溪、雁石溪, 广东省梅江、连江, 广西浔江、红水河, 云南省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福建省中部、台湾省、广东省中部及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云南省的南部。茶树品种主要为乔木型大叶类, 小乔木和灌木型中小叶类亦有分布, 适宜生产的茶类为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区划试种推广的品种、品系为制红茶的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风庆种、海南大叶、凌云白毛种、凤凰水仙、英红一号等; 制乌龙茶的铁观音、本山、黄旦、毛蟹、大叶乌龙、凤凰水仙等; 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类的茶树品种。 西南茶区 位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 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 大渡河以东。包括云南省中北部、贵州省、四川省大部。茶树品种分布, 既有小乔木、灌木型品种,也有乔木型大叶种。适宜生产的茶类有红茶、绿茶、沱茶、边茶等。区划试种推广的品种、品系, 为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类茶树品种、崇庆枇杷种南江大叶种、筠连早白尖、湄潭苔茶、黔湄419、701、蜀永1号等;制绿茶的为福鼎大白茶、昆明十里香。湄潭苔茶、筠连早白尖、南江大叶茶、黔湄601等。 江南茶区 位于长江以南, 大漳溪、雁石溪、梅江、涟江以北包括广东、广西北部, 福建大部,湖南,江西, 浙江以及鄂南、皖南、苏南。茶树品种主要为灌木型品种, 适宜生产茶类有乌龙茶, 绿茶、白茶、黑茶以及特种名茶和花茶。区划试种推广的茶树品种品系, 制绿茶的为福鼎大白茶、上梅州种、鸠坑种、香菇寮白毫、黄山种、婺源种、祁门3号、7号、湘波绿、大尖叶、白毫早、龙井43号、碧云、菊花春、金匙、龙井长叶、迎霜、翠峰、福云6、8号、浙农12等; 制红碎茶的为驯化的云南大叶种、政和大白茶、凤凰水仙、江华苦茶、祁门种、槠叶齐、湘波绿、涟茶1、2、5、7号, 浙农25、浙农21、大叶云峰、大叶长、菊花春、福云7号、金桔等; 制工夫红茶的为祁门种、宁州种、政和大白茶、毛蟹、福鼎大白茶、早白尖、祁门1、9号、恩施苔茶、宜昌种等; 制乌龙茶的为水仙、肉桂等; 白茶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等。 江北茶区 位于长江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山东沂河以东。包括甘肃、陕西、安徽、江苏、河南部分地区、山东临沂地区。茶树品种分布主要为灌木型的中、小叶种, 抗寒性较强, 茶类为绿茶。区划试种推广的品种、品系为祁门种、金寨燕子河种、舒城种、紫阳种、信阳种及白毫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