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范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范宽

宋初画家。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工山水画。初法李成,继法荆浩。虽有所得益,总认为“尚出其下”,便决意到大自然中“对景造意”,强调“写山真骨”,终于“自立家法”。他居于终南、大华山中,以此为其画“千岩万壑”之生活基础。亦喜画雪景。其山水画有一种“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枪笔俱匀,人屋皆质”的风格。存世作品有《雪景寒林》、《溪山行旅》等图。

范宽fàn kuān

(称)见仲立。

范宽

范宽约950—1027

本名中立,字仲立。华原 (今陕西耀县)人。其性缓宽,故人称范宽。擅长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 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 对景造意,不取繁饰,别成一家。与关仝、李成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写山水,山顶好作密林,水边置突兀大石,屋宇笼染黑色,画出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逼人的景象。落笔雄劲而凝练,用墨厚实而滋润,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人称“雨点皴”,又称“芝麻皴”。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著录有五十八件,现存《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图》等。

☚ 李建中   范中立 ☛

范宽

 北宋著名画家。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字仲立。宋初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性情豁达宽缓,人称范宽,本名反不为人所知。不拘世故,常往来于两京之间。善画山水,初师李成,继法荆浩,继而叹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乃迁居终南太华山地区,对景写生,不取繁饰,自成一家。与关仝、李成齐名,是五代北宋山水画主要画家之一。其作品下笔雄强有力,有质感。山峦浑厚峻拔,评者以为“得山之骨”“善为山传神”。屋宇笼染墨色,称为“铁屋”,晚年作品因用墨太多,有些过于深暗。《宣和画谱》载录作品五十八件。所作《雪景寒村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溪山旅行图》原藏故宫博物院,现在台湾。

范宽

北宋画家。约946年生,约1026年去世。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精山水画,擅写雪山。与关仝、李成并列为五代北宋间三大山水画家。与李成、董源并称“北宋三大家”。作有《溪山行旅图》轴(206.3cm×103.3cm)。《雪山萧寺图》轴(182.4cm×108.2cm)。《雪景寒林图》轴(193.5cm×160.3cm)。

范宽

范宽

北宋画家。字中立,华原 ( 今陕西耀县)人。天圣中尚在。初学李成,继而师法荆浩,后悟“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深入自然山川,居留于终南、太华山中,观察体验自然风云的变幻。对景造意,删去繁饰,自成一家。其画构图奇伟宏大,正面常有巨石峰峦,山顶密植林木。落笔劲健凝重,常用状如雨点的小笔皴染出山石的质感,生动真实地表现了秦岭一带的雄伟奇崛。被认为“得山之骨” 和具有“远观不离其座”的逼人气势。与关仝、李成为五代、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的代表,并一直影响到南宋李唐、马远等的绘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著录其《冒雪高峰》、《 四时山水》、《故事》、《人物》等;《宣和画谱》著录其《四圣搜山图》、《春水平远图》、《夏山烟霭图》、《秋山图》、《雪山图》、《海山图》等58件。存世作品*《溪山行旅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雪景寒林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 赵光辅   宋澥 ☛
范宽

范宽

北宋画家。字中立,华原 ( 今陕西耀县)人。天圣中尚在。初学李成,继而师法荆浩,后悟“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深入自然山川,居留于终南、太华山中,观察体验自然风云的变幻。对景造意,删去繁饰,自成一家。其画构图奇伟宏大,正面常有巨石峰峦,山顶密植林木。落笔劲健凝重,常用状如雨点的小笔皴染出山石的质感,生动真实地表现了秦岭一带的雄伟奇崛。被认为“得山之骨” 和具有“远观不离其座”的逼人气势。与关仝、李成为五代、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的代表,并一直影响到南宋李唐、马远等的绘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著录其《冒雪高峰》、《 四时山水》、《故事》、《人物》等;《宣和画谱》著录其《四圣搜山图》、《春水平远图》、《夏山烟霭图》、《秋山图》、《雪山图》、《海山图》等58件。存世作品*《溪山行旅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雪景寒林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 赵光辅   宋澥 ☛
范宽

406 范宽约950—1027

名中立,字仲立,性宽厚大度,人呼范宽。北宋画家。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好绘事。山水初师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遂卜居秦川数十载,遨游于终南、太华千山万壑间,尝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落笔雄伟老硬,峰峦浑厚,气势逼人,既得山之骨,又为山传神,而自出新意。与关、李并驰方驾,为北方山水之主流。时人谓:“李成之笔近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其坐外,皆所谓造乎神也。”宋王诜将李、范比作 “一文一武”,足见范宽山水画气魂雄峻,境界浩莽之风貌。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有专条)、《雪景寒林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等。

☚ 李成   武宗元 ☛
范宽

范宽生卒不详

北宋早期山水画家,字中立,因性情宽和,人称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常往来于汴京、洛阳间。初师李成,继法荆浩,后感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于是移居终南、太华,体味大自然,对景造意,自成一家。其所画山水,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俱均,人屋皆质。喜用雨点皴或钉头皴画山,以丁香枝法画树,短挫有力,能表现出秦陇一带山川的奇伟雄强之势。与李成、关仝两家山水鼎足而立,影响甚大。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 李成   武宗元 ☛
范宽

范宽Fankuan

北宋画家。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尚在。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领悟到 “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范宽深入自然山川,长期居留于太华、终南诸山中,观察体验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终于创造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画雪景。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则画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 “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他的《溪山行旅图》,以峻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真实地画出北方山川壮美,使人身临其境。《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也传为他的作品。

溪山行旅图 范宽

☚ 李成   郭熙 ☛
范宽

范宽生卒年不详

北宋山水画家。字中立(传说本名中正,因其性情纯厚,人称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善画山水,初师李成,继学荆浩,既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于是移居终南、太华山林中,遍观奇胜,体验山水风神气骨,对景造意,自成一家。其画山水,落笔雄伟老健峰峦浑厚,势状雄强。与李成、关仝三家鼎立,并列成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可为百代之师。所画绢本巨幅高206.3厘米、宽103.3厘米的《溪山行旅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董其昌评为“宋(山水)画第一”;现代画家徐悲鸿称赞:“中国之宝,故宫有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外有《雪景寒林图》(藏天津艺术博物馆)、《雪山萧寺图》、《春山平远图》、《夏山烟霭图》、《秋景山水图》等传世。

☚ 荆浩   李成 ☛

范宽约950~1027

北宋山水画家。原名中立,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性情温厚度量宽宏,故浑名为 “宽” 。他的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等人。他重视写生,长期居终南山、太华山中,朝暮体会观察,进行描绘,对雄伟的关中景色得心应手,落笔雄健,画出千岩万壑,使人看了真如处在深山大壑之中。范宽的山水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他善为山传神,能“得山之骨” ; “山顶好作密林” ,“水际作突兀大石” 是其绘画特点。范宽的传世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 气势磅礴,章法奇特。雄厚而突兀的山头迎面而立,占去整个画面的2/3,山间瀑布一落千丈,山下被烟云拦腰遮断,空濛一片,浑厚壮阔的关中景色,如逼目前。此画历来被评为 “宋画第一” 。《雪山萧寺图》和近年发现的 《寒林雪景图》都是描写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特别是《寒林雪景图》 ,水墨雪景,群山积雪,山顶枯树寒柯,山石高峻,雄气敦厚,有冒雪出云之势,凛凛寒气逼人之感,确是范宽的伟大杰作。此画184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圆明园时,流散于民间。为当时收藏家张翼所购买,而后家传后代,密不示人。直到1966年才为国家收藏,现存天津美术博物馆。

范宽?—约1026

宋初杰出画家。字中正,一说字仲立,因性情宽缓,人呼“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画山水初学李成、荆浩,后感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迁居终南山,对景造意,脱去旧习,不取繁饰,写山真貌,自成一家。画法雄伟老硬,绘出北方山岳浑厚峻拔的气势,评者以为“得山之骨”。尤擅画雪山。他和关仝、李成三家,各创独特风格,鼎峙北方,与江南董源都是五代、北宋之际,推动山水画发展的主要流派。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