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害虫apple pests世界已知700余种(包括螨类),中国有340多种。主要虫种有苹果蠹蛾、红带卷蛾、梅象甲和苹实蝇。潜在性重要虫种有:苹白小卷蛾、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绿果夜蛾、玫瑰色卷蛾、梨圆蚧、榆蛎蚧、苹果蚜虫、苹绵蚜、蚕豆微叶蝉、苹全爪螨、二点叶螨等。在美国有经济重要性的40余种。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法国的苹果害虫有许多相同种类,如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苹绵蚜、卷叶虫类、蚧类及叶螨类等。 中国栽植苹果的主要产区有:渤海湾老苹果区,黄河故道苹果区,秦岭北麓苹果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区。渤海湾老区在40年至50年代初,果园荒芜,树势衰弱,食叶和蛀干害虫危害严重,如苹果小吉丁虫和苹果透翅蛾一度成灾。经加强管理和药剂控制,树势逐渐恢复,结果量增多,但苹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上升为主要害虫。遂于50年代研究并推广了一套针对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刮老树皮、地面撒药、树上喷药等代替沿用多年的果实套袋的办法,将虫果率压低到3%以下,食叶害虫也显著减少。冬季刮老树皮和连续使用滴滴涕、对硫磷等广谱性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使原属次要害虫的叶螨类上升为主要害虫。50年代末山楂叶螨普遍发生,60年代苹果全爪螨为害扩大,果苔螨也有局部发生。使用杀螨剂后,叶螨之害有所缓和。卷叶蛾优势种为苹果小卷叶蛾,混同发生的有苹褐卷叶蛾和黄斑卷叶蛾。 1962年以前黄河故道和秦岭北麓果林,苹果树处于幼龄阶段,以食叶害虫为主,梨星毛虫为优势种,卷叶蛾类和黑星麦蛾为害亦重,局部发生的有刺蛾类和金龟甲类。此间以人工防治为主,同时保护和利用天敌。1963年以后,果树进入结果期,食心虫为害加重,开始普遍使用有机氯和有机磷杀虫剂。控制了食心虫和食叶害虫(包括蚧类及蚜虫类),但叶螨类危害上升,旋纹潜叶蛾也较突出。1971年开始使用三氯杀螨砜。同时为保护天敌而严格控制广谱性有机磷农药的使用。由于叶螨对杀螨剂产生抗性,1974年改用杀虫脒,效果较好,但杀虫脒对叶蝉类基本无效,乃引起葡萄二星叶蝉的发生,桃小食心虫也显著回升,部分地区金纹细蛾为害严重。秦岭北麓苹果林带大部处于山麓和深谷,与山林邻接,出现一些地区性害虫,如1963~1965年吸果蛾一度大发生,一些山林害虫,如刺槐尺蠖和桑褶翅尺蠖也为害苹果。黄土高原新建苹果生产基地的苹果害虫问题与黄河故道相似。新疆苹果害虫似欧洲区系,是中国唯一有苹果蠹蛾的地区。 4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表明,防治苹果害虫应采用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释放天敌,合理施药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例如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增加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控制害虫暴发的频度和幅度,保护和引进捕食螨,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引进新线虫防治桃小食心虫,释放赤眼蜂防治卷叶虫,桃小食心虫的化学防治重点放在地面施药以保护自然天敌,用性外激素进行虫情测报等,已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