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英镑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英镑区yīng bàng qūстéрлинговая зóна英镑区pound area又称“英镑集团”,是1931年金本位制瓦解后,英国为弥补其损失和维持其原有的势力范围而组成的以英镑为中心的地区。其特点是以英镑为国际储备,并以英镑进行交易。在开始并非一个正式组织,直至1939年9月才以法律形式将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固定下来,称为英镑区。英镑区实行区内成员国和地区的通货平价与英镑紧密联结,以英镑作为贸易借贷的主要清算手段,并采取干预措施维持对英镑的固定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均衡。1949年和1967年英镑两次贬值后,英镑区成员国逐渐脱离英镑,改与美元挂钩。1972年6月33日,英国宣布英镑实行浮动汇率,并对英镑区内部资金转移加以管制,英镑区成员国纷纷退出。英镑区范围缩小到只包括英国本土和爱尔兰,英镑区已经基本上瓦解。 英镑区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1939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组成的英镑集团。区内各国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可以自由兑换;区内贸易、信贷用英镑结算;资金移动在区内不受限制,对区外国家则须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收入黄金和美元,大部分须售给英格兰银行。1972年6月英国宣布英镑实行浮动汇率,对区内资金移动实行管制后,英镑区基本上瓦解。 英镑区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1939年正式成立。参加国主要有:英国、英联邦成员国以及一些与英国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国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比价;贸易、信贷以及其他债权和债务以英镑结算;各国持有黄金和外汇必须按规定价格卖给英国或指定银行;区内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动。1972年6月英国实行浮动汇率后,英镑区成员仅包括英国本土和爱尔兰。1979年10月,英国取消外汇管制,英镑区遂告解体。 英镑区 英镑区英国控制的以英镑为中心的排他性货币集团。1939年根据英国外汇管制条例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其前身是1931年组成的英镑集团。特征是: 各成员国基本上实行英国外汇管制条例; 各国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彼此可以自由兑换; 区内贸易、信贷和其他帐务一律用英镑结算; 资金移动在区内不受限制,兑换区外国家的货币须经英国外汇管理机构批准; 成员国所得黄金、外汇须按官价卖给英国或其指定银行,集中存入英国的“黄金美元总库”作为“共同储备”。成员包括除加拿大以外的英联邦各国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保护国”、“保护领地”、托管地,以及与英国有密切联系的国家,如爱尔兰、新加坡、印度、乌干达、塞拉利昂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由于英镑危机频繁发生,英镑区许多国家的货币与英镑脱离关系,改以其他外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英镑区的范围日趋缩小。1972年6月23日,英国实行英镑浮动,并对区内资金移动实行管制,英镑区缩小到仅限于英国本土和爱尔兰以及后来加入的直布罗陀。1979年10月,英国取消外汇管制后,英镑区已告瓦解。 ☚ 英镑 英镑危机 ☛ 英镑区Sterling Area以英国为首,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英镑集团。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英国被迫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为了维护其势力范围和殖民体系,增强经济上的竞争力量,就同英联邦成员国及其他一些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集团。1939年9月,英国为了加强外汇和外贸管制,颁布了外汇管理条例,用法律形式将英镑集团成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并改称英镑区。原英镑集团中不属英联邦的其他国家就未再参加。英镑区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国基本上实行英国的外汇管理条例;货币同英镑保持固定比价,相互之间一般可以自由兑换;区内贸易和金融往来均用英镑结算;资本调拨在区内不受限制,对区外须经英国管汇部门批准;成员国收入的美元外汇须按官价售给英国财政部或外汇指定银行,集中存入美元总库,作为英镑区的共同外汇储备。1972年6月23日起,英国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此时英镑区实际上已缩小到只包括英国本土、爱尔兰和直布罗陀。1978年12月初,爱尔兰宣布参加欧洲货币体系,决定爱尔兰镑对英镑实行浮动。至此,英镑区已名存实亡。1979年10月,英国取消外汇管制,英镑区便正式宣告解体。 英镑区以英镑为中心的区域性货币组织。英国迫于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压力,不得不于1931年放弃了金块本位制和自由贸易政策。为了维护其势力范围、与美国争夺世界市场,英国在同年联合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除外)和其他许多与英国经济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包括丹麦、挪威、瑞典、葡萄牙、埃及、伊拉克、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组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英镑集团。在英镑集团内部,各国货币与英镑挂钩,汇率保持稳定;对集团外国家货币的汇率,随着英镑的变动而变动;同时将英镑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在国际结算中也以英镑作为清算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外汇和贸易管制。1939年9月,英国颁布了外汇管制条例,同时在英镑集团的基础上成立了相互间关系更为密切的英镑区,目的是维护本区域的经济利益,与其他货币集团(主要是美元集团)相抗衡,争夺国际市场。英镑区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组织,参加国包括英联邦国家(加拿大除外)和地区以及部分在经济上与英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原英镑集团中不属于英联邦的一些国家没有参加。英镑区的特点是: 成员国基本上实行英国的外汇管制条例;成员国的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的比价,相互之间一般可以自由兑换;区内贸易和金融往来均用英镑结算;资本调拨在区内不受限制,对区外调拨须经英国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成员国收入的美元外汇须按官价结售给英国财政部或指定外汇银行,集中存入美元总库,作为英镑区的共同外汇储备,需要时再向总库支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2年6月,英镑实行浮动汇率,英镑区成员国名义上有40多个。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政治、经济地位下降,英镑危机日益频繁和深化,英镑区各国的离心力逐渐加大。1967年英镑再次贬值后,绝大多数成员国非但没有随同英镑贬值,相反大量提取它们的英镑结存,并将货币由与英镑挂钩改为与美元挂钩,使英镑区陷入困境。70年代,英国为了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则上同意逐步减少其英镑结存,英镑区进一步走向解体的边缘。1972年6月23日英国实行浮动汇率的同时,将英镑区缩小到只包括英国本土和爱尔兰的范围。1979年10月,英国取消外汇管制,英镑区彻底消亡。 英镑区以英国英镑为中心的排他性国际货币区域,由原英镑集团改组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解决外汇缺乏,加强外汇和对外贸易管制,1939年9月颁布了外汇管制条例,以法律形式把英镑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固定下来,并改称为英镑区。参加英镑区的有英联邦中的各国以及在战时同英国保持密切联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主要内容是: 参加国基本上实行英国外汇管制条例; 区内各国和地区的货币同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可以自由兑换; 区内贸易、信贷和其他业务一律用英镑结算; 资金移动在区内不受限制,要兑换区外货币则须经英国外汇管理机关批准; 各成员国收入的黄金、外汇,按官价售给英国财政部或其指定银行,存入英国的黄金美元总库,作为共同储备,换回英镑存款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大为削弱,英镑地位日益衰落,很多成员国相继脱离英镑区。1972年6月23日英国政府实行英镑浮动,同时宣布英镑区范围仅包括英国本土和爱尔兰(以后又加上直布罗陀)。1979年,爱尔兰参加的“欧洲货币体系”正式生效,英镑区实际上已瓦解。 英镑区由英国控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英镑区的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英镑集团。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国为了维持原有的势力范围,增强经济上的竞争力,就同一些关系密切的国家建立了英镑集团。1939年9月,英国为了加强外汇和外贸管制,颁布了外汇管制条例,用法律形式将英镑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并改称英镑区,试图以此来联合和控制区内的国家和地区,维护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对抗美元集团和其他货币集团,争夺世界市场。参加英镑区的有英国、英联邦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同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英镑区的主要特征是,区内各国或地区基本上都实行英国外汇管制条例,它们的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相互之间一般可以自由兑换,区内贸易、信贷和其他账户均用英镑结算,资金移动在区内不受跟制,参加国或地区收入的黄金和外汇必须按官价卖给英国或指定银行,作为英镑区的共同储备,区内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收支实施外汇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英国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的作用日渐削弱。60年代以来,由于英镑危机频繁发生,英镑区内许多国家的货币与英镑脱离关系,改以其他外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英镑区的范围日益缩小。1972年6月23日,英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后,英镑区实际上已只包括英国本土、爱尔兰和直布罗陀。1978年末,爱尔兰决定参加 “欧洲货币体系”,并于1979年3月30日宣布爱尔兰镑对英镑实行浮动。至此,英磅区便正式宣告解体。 英镑区 英镑区pound sterling area以英镑为中心组成的排他性的货币联盟或集团。它是在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后建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于1925年4月实行了金块本位制。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迫使英国于1931年9月放弃了金本位制,遂与贸易金融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殖民地附属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英镑集团规定:参加国和地区的货币与英镑建立固定比价,随英镑汇率的变动而变动;参加国和地区要以英镑作为外汇储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39年9月实行了严格的外汇管制并以法律形式把英镑集团的成员国和地区的关系固定下来,称为英镑区。参加英镑区的国家和地区先后有英国本土、爱尔兰、马耳他、冰岛、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科威特、约旦、阿曼、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塞浦路斯、加纳、尼日利亚、赞比亚、马拉维、冈比亚、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斐济以及所有英国海外殖民地、“保护国”、“保护领”和托管地。英镑区的主要内容是: ☚ 稀缺货币条款 卢布集团 ☛ 英镑区 英镑区由英国控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英镑区的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英镑集团。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国为了维护原有的势力范围,增强经济上的竞争力量,就同一些关系密切的国家建立了英镑集团。1939年9月,英国为了加强外汇和外贸管制,颁布了外汇管制条例,用法律形式将英镑集团成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并改称英镑区,试图以此来联合和控制区内的国家和地区,维护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对抗美元集团和其他货币集团,争夺世界市场。参加英镑区的有英国、英联邦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同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 ☚ 美元区 法郎区 ☛ 英镑区 英镑区Pound Area亦称“英镑集团”。以英镑为中心组成的排他性的货币联盟。它是在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后建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于1925年4月实行了金块本位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迫使英国于1931年9月放弃了金本位制,遂与贸易金融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殖民地附属国组成了英镑集团。英镑集团规定: 参加国和地区的货币与英镑建立固定比价,随英镑汇率的变动而变动; 参加国和地区要以英镑作为外汇储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39年9月实行了严格的外汇管制,并以法律形式把英镑集团成员国和地区的关系固定下来,改称英镑区。参加英镑区的国家和地区先后有:英国本土、爱尔兰、马耳他、冰岛、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科威特、约旦、阿曼、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塞浦路斯、加纳、尼日利亚、塞拉利昂、毛里求斯、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冈比亚、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斐济以及所有英国海外殖民地、“保护国”、“保护领”和托管地。 ☚ 货币集团 美元区 ☛ 英镑区 英镑区是以英国英镑为中心的有法律约束并有严密组织的排他性国际货币集团或货币区域。1939年随英国外汇管制条例颁布而正式成立。英镑区的前身是1931年组成的松散式的英镑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鉴于英国的贸易发生困难,经济受到削弱,参加英镑集团的一些国家纷纷脱离而出。英国为了加强外汇和外贸管制,1939年9月颁布外汇管制条例,并同时用法律形式把继续留在英镑集团内的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固定下来,组成英镑区。这些国家是: 英国、爱尔兰、马耳他、冰岛、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科威特、约旦、阿曼、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塞浦路斯、加纳、尼日利亚、塞拉利昂、毛里求斯、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冈比亚、南非、博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哥、牙买加、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裴济以及英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保护国”、“保护领地”和托管地。区内各国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相互之间一般可以自由兑换; 区内贸易、信贷和其他帐务一律通过英镑办理; 资金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对区外国家流动及对区外国家货币的兑换须由外汇管理机构批准; 区内各国各地区所收入的黄金和外汇必须按官价卖给英国或其指定银行,存入黄金美元总库,作为英镑区的共同储备。 ☚ 英镑集团 亚洲美元 ☛ 英镑区 英镑区Sterling Area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前身是1931年9月,英国联合有关殖民地、自治领,以及财政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的国家组成的英镑集团。1939年9月英国颁布了外汇管制条例,严格外汇管理,用法律形式把英镑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固定下来,改称英镑区。它是英国控制区内国家,与美国以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武器。主要内容是:参加国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区内货币可自由兑换,资金可自由流动;区内贸易与非贸易结算使用英镑;参加国实行英国的外汇管制条例;兑换区外国家的货币要经英国外汇管理机构批准;参加国的的黄金、外汇收入必须按官价售与英国政府或指定的银行,集中存入英国的“黄金美元总库”作为英镑区的“共同储备”,各成员国则换回英镑存款。战后,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英镑区日益缩小,1972年6月英政府宣布英镑浮动,同时宣布英镑区缩小到只包括英国本土爱尔兰共和国,以及直布罗陀;对原来英镑区内国家居民的英镑帐户,一律改为境外帐户,其货币改称外币。至此英镑区实际上已告瓦解。 ☚ 联邦开发公司 伦敦黄金市场 ☛ 英镑区 英镑区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于1931年成立英镑集团,包括英联邦成员国与其他一些关系密切的国家。1939年9月,英国颁布外汇管理条例,用法律形式将英镑集团中英联邦国家之间关系确定下来,改称英镑区。主要内容是: 成员国基本实行英国外汇管理条例;成员国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相互可以自由兑换; 以英镑作为区内贸易与金融结算手段; 成员国收入的美元外汇集中存中英国财政部集中管理的黄金总库,作为英镑区共同外汇储备; 随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及英国实力的衰落,英镑区大为缩小。在1978年12月,爱尔兰镑对英镑实行浮动后,英镑区已名存实亡。1979年10月,英镑区正式宣告解体。 ☚ 美元区 法郎区 ☛ 英镑区 英镑区以英镑为中心的、由英国控制的货币集团或货币区域。前身是1931年9月组成的英镑集团,1939年随英国颁布外汇管制条例而正式建立。参加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英联邦各国及与英国有密切联系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保护国”、“保护领地”和托管地等。建立英镑区是英国维护其势力范围,加强对其殖民地和区内国家的控制和掠夺,防止区外国家渗透的一种手段。主要规定是:参加国基本上都实行英国外汇管制条例; 区内各国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可以相互自由兑换; 区内贸易、信贷和其他帐务一律用英镑结算; 资金在区内可自由流动,兑换区外国家货币须经英国外汇管理机关批准; 区内各国收入的黄金和外汇必须按官价售给英国财政部或其指定银行,集中存入黄金美元总库,作为英镑区的共同储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政治经济实力削弱,英镑地位日益衰落,不少英镑区国家相继脱离与英镑的联系,英镑区的范围日益缩小。1973年6月英镑实行浮动汇率后,英镑区已缩小到只包括英国本土和爱尔兰。1979年10月英国宣布取消外汇管制,英镑区遂告解体。 ☚ 货币集团 法郎区 ☛ 英镑区sterling area (1939年组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成员包括英联邦各国、英属殖民地及与英关系密切的国家,但加拿大除外。1979年后逐步解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