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Literature in Enlish在加拿大国内或由侨居外国的加拿大人创作的英语文学作品。有时也用“殖民地文学”、“联邦文学”、“美洲文学”、“用英语创作的新文学”、“英语加拿大文学”等名称指用英语创作的加拿大文学,但越来越多的人拒绝使用“英语加拿大文学”,认为它仅指由英裔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加拿大英语文学发展的多个阶段不同程度地受到英美文学的影响,很多出生在国外的加拿大作家往往以域外人的眼光来看待加拿大,有的作家则对加拿大抱有难以消除的成见。作家笔下的加拿大有多种表现形式:法国或英国的殖民地、美国的第51个州、太平洋边缘国家、北极巨人、友善之邦、不宜生存的荒野、自然的沙漠、文化的荒原、投资环境不成熟的地区。为迎合一部分读者的心理,作家有时不得已需要创作一些浪漫的历险记,把白雪冰封的北方描绘成原始、危险、仅有外来文化存在的荒漠。随着民族和国家意识的觉醒,作家开始关注民族特性,尝试用文学记录本国的经验并塑造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单纯地机械地模仿外国作家的风格和技法,或者成为某种外国文化的分支。在语言方面,加拿大作家必须学会使用本国词汇准确地表达动植物名、地名以及重大的事件。19世纪以来,作家的文学语言中融入了土著印第安人的词汇(如igloo)、法语借词(如tugue)、英语经适应性变化形成的词汇(如separate school)、区域性的词汇(如slough)以及方言的独特节奏。但加拿大英语中绝大多数词汇还是国际上通行的英语词汇,既不妨碍交际,也不至于让外国读者感到无所适从。随着作家队伍的不断壮大,加拿大的文学形式由少到多,日渐丰富。讽刺是20世纪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模式,纪实和系列短篇一度成为最常见的文学体裁。纪实有多种文学类型:历史记载、短篇故事、戏剧和长诗。此外,寓言、民间故事、零碎结构故事、幽默小品、讽刺故事等都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创作。纽芬兰作家E.J.普拉特确立了长诗的传统,大草原作家R.克罗奇采用了轶闻传统,安大略作家M.E.阿特伍德和R.W.戴维斯则运用将讽刺和道德秩序融为一体的模式。这些作家风格迥异,各具魅力,对方言的节奏驾驭自如,能准确地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内在动机和特定的社会背景。加拿大作家喜欢采用间接的叙事方法(常见的有比喻和寓言形式),作品的隐含意义往往比表面意义更为丰富、深刻。 民族特性是加拿大文学中的常见主题。加拿大文化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在文学语言和类型方面都能得到直接的印证。加拿大文学中常见的叙事模式有:社区的高墙隔开了广袤的荒野(军营心理);离开祖国的游子把祖国视为异邦,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却有局外人之感;一个女人经过奋斗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创造和文化修养的局限(殖民地与帝国之间的冲突);表面上看似麻木的旁观者对周围的骗子和谎言的清醒认识;冒险家把失败变成荣耀;孩子长大成人后面对充满希望或失落的复杂世界;历史学家对过去的思索;人在奋斗中认识到空旷的荒野能给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在加拿大文学中,背景往往带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魅北克——信奉天主教的神秘土地,既令人神往又让人生畏;安大略——道德与不道德的奇特结合;沿大西洋地区——旧有价值观的象征;西海岸——盲目追逐的梦想;欧洲——修养与歧视的发源地;美国——成就与成功的象征。 英语文学在发展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数量以及外国作家的多种影响。评论家一般把英语文学分为5个时期。 殖民地时期(1620~1867)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深受英国和欧洲的影响,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家在创作技法上更多地追随英国的文学时尚。17世纪,在纽芬兰地区创作和流行的诗歌明显地具有詹姆斯国王一世时期的一些书信体小说,主要反映军营生活、社会风情和当地旖旎的自然风光。美国独立战争前后,效忠英国皇室的保皇党人士大批移居到沿海各省和上加拿大,创作出一批政治讽刺诗。19世纪早期的作品包括民谣、民间故事、浪漫派诗歌、小说。J.理查森和R.勒普罗翁是殖民地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位小说家,其作品反映加拿大人对广袤原野的热爱,但沿用的是欧洲的社会和文学传统,在文体风格和主题方面都表现出欧洲文学的巨大影响。诗人O.戈德史密斯和C.桑斯特是这一时期的两位主要诗人,他们沿用英国文学传统来讴歌加拿大的壮丽景色。政论作品和自传堪称传世之作。J.豪的社会道德批评和T.哈里伯顿的针砭时弊之作也同样受到读者的青睐。哈里伯顿不仅在其幽默叙事集《钟表商》(1836)中成功地塑造了滑稽人物S.斯利克的形象,而且还创造出一些很有趣的词语,沿用至现在的文学作品中。值得一提还有探险家、移民的日记和旅游见闻,代表作家是C. P.特雷尔和S.穆迪。S.穆迪在《丛林中的艰苦岁月》(1852)里生动地描绘了缺乏心理准备的加拿大移民的困境,并告诫英国的中产阶级不要盲目移民加拿大。这一时期,随着当地出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一批文学杂志,如豪的《阿卡迪亚纪事》和J.洛弗尔的《文学花环》,用以激励作家们充分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和天赋,创作出反映本地风土人情的佳作。1867年,文学界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许多杂志同时刊登反映加拿大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政治和道德评论以及以欧洲和东方为背景的怪诞故事。 创始时期(1867~1914) 1867年,加拿大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自治领,获得部分独立,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发展民族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一批以加拿大的历史和新国家的政治前途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家脱颖而出,如W.柯尔比、J.德米耶和帕克等。新创刊的杂志,如《加拿大杂志》和《女王季刊》,为作家们开辟了发表政治见解的新园地。弗雷德里克顿和蒙特利尔成为这一时期两个主要的艺术中心。1882年,以发展民族艺术和科学为宗旨的加拿大皇家学会正式成立。多伦多著名的《环球报》也积极介绍和评述加拿大人的诗作,并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但加拿大新文学的发展也遇到多种阻力。一些加拿大作家选择外国出版公司和英、美杂志发表自己的作品,强邻美国的影响与日剧增,英、美畅销小说充斥加拿大市场,加上经济压力和国家版权法的修改,加拿大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发展举步维艰。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也出于经济或个人的原因而离开祖国,远走他乡谋生,其中C.G. D.罗伯茨和B.卡曼到了美国,S.J.邓肯去了印度。诗人C.梅尔成为“加拿大第一”政治运动的积极分子,G.史密斯、W.D.莱索尔和J.沃森也怀着一腔爱国热忱投身政治。20世纪初期,英语文学在大草原地区有了进一步发展,不列颠哥伦比亚的首府维多利亚成为西部地区兴盛的文化中心。东部沿海省份产生了两位有世界影响的儿童文学家M.M.桑德斯和L.M.蒙哥玛利,前者创作了《美丽的乔》(1894),后者写出了《绿山墙的安妮》(1908)。两部作品皆为当时的畅销书,现仍是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同期还产生了加拿大第一位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的作家S.李科克,他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嘲讽上流社会生活,并对某些时髦文体,如矫饰主义喜剧、诗剧、历史浪漫剧和冒险故事进行了微妙的讽刺。诗歌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学类型。19世纪末,文学界的杰出代表是“联邦诗人”,其代表人物有D.C.斯科特、C.G.D.罗伯茨、A.兰普曼和B.卡曼等,他们都受到过英国后期浪漫主义诗人和美国超验主义作家的影响,摈弃了桑斯特词藻华丽、主题严肃的风格,努力以更朴实的方式来描绘加拿大的自然美景和社会现实,用客观、自然的意象表达他们的精神追求,作品文笔朴实无华,饱含爱国激情,反映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加拿大民族意识,对加拿大的诗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雏形时期(1914~194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后果对加拿大的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拿大人对帝国和国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并对在英联邦内的自治领地位感到不满,要求享有彻底的政治独立。在加拿大国内,魁北克法语区强烈要求保留自己的独特文化,从而使英语区与法语区之间的矛盾日趋表面化。同时,来自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移民大批涌入加拿大。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为加拿大的文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客观上起到促进加拿大文学发展的作用,涌现出大量反映移民生活、种族主义和种族冲突的文学作品。另外,随着德国和东欧移民在大草原定居,一批引人注目的家世小说相继问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F.P.格罗夫。斯科特1921年提出,新时期的暴力现实要求诗人以更为露骨、更具反叛性和批评性的方式来反映这一时期的价值观。这一观点得到小说家的响应。早期的战争小说包括C. Y.哈里森创作的反映残酷现实的《将军们在床上死去》(193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中,许多作家以这次战争为题材,创作出反映战争残酷和恐怖的小说,其中较著名的作家有P.蔡尔德、R.斯特德、A.诺兰和T.芬德利。随着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加拿大出现一批反映城市中社会各阶层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小说。女作家I.贝尔德在《滥用的遗产》(1939)一书中揭示了大萧条时期温哥华市的阶级冲突。J.G.赛姆、M.麦克贝思和稍后的J.马歇尔更为关注妇女问题,反映城市妇女所受到的来自社会习俗和规章制度的种种束缚。著名小说家W.卡拉汉描写了大都市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罪与罚,其朴实无华的文体开创了加拿大小说文学语言的独特风格。在加拿大西部温哥华地区,画家兼作家E.卡尔写下反映西海岸印第安人的文化和性格的小说,发掘出加拿大文学的一个独特题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诗歌和戏剧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大萧条以前最杰出的剧作家M.丹尼森对空洞的民族主义和早期英语剧场中的虚饰之风进行了辛辣的讽刺。H.沃登在戏剧中借鉴了德国表现主义的技巧,O.瑞安则把戏剧直接用作表达左翼社会主张的一种形式。20年代著名的“麦吉尔诗人”(包括F. R.斯科特、A.J.M.史密斯和A.克莱因)在蒙特利尔迅速崛起。他们创办《麦吉尔评论双周刊》,介绍外国现代诗技巧,积极响应T. S.艾略特、W.H.奥登和J.乔伊斯的主张,反对“联邦诗人”那种维多利亚时代的形式主义。同期知名的作家还有纽芬兰诗人E.J.普拉特、R.克尼斯特和W. W. E.罗斯,D.利夫赛和A. E. 伯尼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发展时期(1941~1959) 20世纪中期是加拿大文学史上一个走向成熟过渡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加拿大思想体系发生变化的契机,促使加拿大进入一个更为觉醒、寻求进步和发展的阶段,要求摆脱殖民主义桎梏、获得主权独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引人注目。文学作品中的加拿大题材和主题为文学走向全面成熟和沿多元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H.麦克伦南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率先利用小说形式开创加拿大传统,是严肃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其代表作《气压表在上升》(1941)开创了一个重新自由评论加拿大文化的全新时期,另一部小说《长夜漫漫》(1959)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对政治的彻底失望。著名诗人利夫赛和伯尼在这一时期开始利用多种诗歌形式和技巧进行创作,反映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对立,并且在以后约30年的时间里探讨了诸如麦卡锡主义、非洲独立、女权运动以及加拿大国内的贫困与落后等重大问题。一些评论家认为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其局限性,即过多地关注个人主义的自信心理。M.劳里的《在火山下》(1947)和E.威尔逊的《沼泽天使》(1954)分别探讨了酗酒者的心理压力和妇女有限的选择自由的问题。S.罗斯的《我和我的住宅》(1941)和W.O.米切尔的《谁见过风》(1947)探索了大草原地区妨碍个人融入社会的心理障碍。T.拉德尔、E.巴克勒和H.克顿泽尔对沿海省份的这一问题表示关注。1959年,M.里奇勒发表讽刺辛辣的作品《杜德·克拉维茨的学徒生涯》,S.沃森也推出风格简洁的现代主义的作品《双重圈套》,预示着加拿大文学即将进入一个在立场和技巧方面更具批判性的文学新时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运动兴起,出现一批新诗人和新杂志,如蒙特利尔的“世界主义者诗人”(包括P.安德森、P. K.佩奇等)及其《展望》杂志,“无产者诗人”(包括L.杜德克、E.莱顿等)及其《第一声明》杂志,J.萨瑟兰及其《北方评论》杂志。这些新杂志为诗坛新秀发表成名作提供了机会。发展时期的戏剧和广播的发展、剧团的壮大以及“小剧场运动”的出现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小剧场运动”反对戏剧商业化道路,主张创造艺术戏剧,鼓励以加拿大题材进行创作,成为加拿大戏剧走上民族化道路的一个重要起点。广播剧是发展加拿大戏剧民族特色的另一重要因素,同时也促进了加拿大独幕剧和舞台剧艺术的进步,M.穆尔、F.马克尔、M.格兰南是当时著名的广播剧作家,W.O.米切尔的系列广播剧《杰克与儿童》等作品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发展。总的说来,发展时期的英语文学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有一个新的飞跃,加拿大文学日臻成熟。1951年颁布的《皇家委员会关于发展全国艺术、文学和科学事业的报告》以及1957年成立的加拿大文化委员会为发展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繁荣时期(1959~1990) 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深受国内经济起伏的影响。但在加拿大文化委员会和加拿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反映加拿大特色的文学作品如雨春笋般涌现。文学出版界竭力反对外国势力的干预和控制,一大批以弘扬民族文化、爱国主义为宗旨的“小出版社”和文学杂志应运而生,如伦西出版社、奥伯伦出版社和《加拿大文学》、《棱镜》、《加拿大研究期刊》、《加拿大小说杂志》和《加拿大儿童文学》等。在英语文学走向繁荣的过程中,众多专业文学团体如加拿大和魁北克文学社、加拿大诗人联合会和加拿大作家协会的建立以及大众艺术节的创办等都为吸引和争取读者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技术进步对出版方式和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60年代采用的是油印技术,80年代使用的则是设计精美的电脑印刷系统。一批诗人开始在诗歌的形式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尤其注重诗歌的语言和视觉效果,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具象诗、声音诗、发现诗和民谣。长篇冥想诗的创作是这一时期诗歌所取得的另一个主要成就。多种文学批评理论、创作指导思想的兴起使加拿大的文学创作更加异彩纷呈。N.弗赖是一位有国际声望的文学理论家,他在《批评之剖析》(1957)一书中所提出的神话原型理论轰动整个西文文学批评界,影响了国内外一大批作家的文学实践。影响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其他理论和思想有基督教与黑山派诗学、重新崛起的各种传统创作模式(如行吟诗)、反对社会不公的思想、现象学、亚洲和土著印第安文化模式、女权主义、语言学理论、使用地方方言节奏的主张、保守派哲学和历史学家、交际理论家和国际著名社会分析家的观点等。繁荣时期的作家对儿童、妇女、政治乃至文学本身等主题都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儿童文学在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女作家M.阿特伍德的诗歌、小说和文学批评作品在世界文坛引起巨大反响,成为这一时期的加拿大文学巨匠,其评论专著《幸存》(1972)成为研究加拿大文学评论的权威之作。M.阿特伍德不仅在诗歌方面进行了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创新,而且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民族主义和女权运动的深刻见解。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妇女问题和政治公正。一些印第安裔作家使用英语创作出反映本民族传统经验和道德的成功之作,另一些作家以文学为主题探讨叙述故事时如何通过技巧唤起读者的想像,并倡导艺术的道德教育作用。繁荣时期的小说不论在语言、主题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P.韦伯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的语言问题;芬德利采用戏剧化手法揭示了20世纪现代社会是丧失纯真天性、走向异化的现实;女作家M.劳伦斯以妇女问题为题材,创造了西方妇女的社会神话;R.戴维斯著名的《德特福德三部曲》从荣格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人的野心和抱负进行解释,对人、人生、人的异化进行了富有哲理性的探讨。随着一些英语作家从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移民至加拿大,敏感的种族问题、文体的多样性和乐观主义精神开始融入加拿大的文学创作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加拿大文学的繁荣。在戏剧界,魁北克地区的创作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以J.里加和M.库克为代表的一批天才剧作家开始在戏剧界崭露头角。此外,文学评论家对加拿大英语文学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撰写加拿大英语文学史,研究其深变过程及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分析其技巧和特有模式,并高度评价其文化价值。以70年代起,加拿大的文学成就越来越令世人瞩目,世界各大洲纷纷成立加拿大研究机构。80年代来,文学批评的重点从主题研究转至技巧研究。一些评论家对文学批评的过程进行了纯理论性的探索,并对解读主要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精确的学术研究。综观20世纪后50年的历史,加拿大英语文学一直不断发展,新人新作层出不穷。加拿大文学开始以其丰富的传统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一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