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英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英歌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广东、福建2省。舞者均是男子,按戏剧脸谱化妆,每人胸前挂梁山英雄名字,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击打,少则10余人,多达108人。一般排成双队表演,队形变化有30余种,舞蹈节奏分快、中、慢3种。 英歌 英歌汉族民间舞蹈。俗称唱英歌。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在福建又称鹰歌。相传明末时,汉剧 (外江戏)演出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深受潮汕农民喜爱,便纷纷学习扮演,组成了英歌队。最初是歌舞形式,后演变为单纯的舞蹈,有锣鼓伴奏。舞者都是男子,按戏剧人物化妆,有脸谱,每人胸前挂梁山英雄名字,多者一百零八人,少者几十人,赤足排成双队进行表演,分前、后棚,队形变化繁多,由宋江身背战鼓指挥,时迁手舞布蛇前后联络,李逵、林冲领舞,其他人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双臂随腰部俯仰上下转动击打,头颈自然晃动。舞至高潮,螺号和呐喊声交织,气势磅礴。各地英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矫健活跃,有的勇猛刚强。 ☚ 男欢女喜 蹦跶会 ☛ 英歌 英歌英歌又称“因歌”、“秧歌”、“莺歌”,它广泛流传于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盛行于普宁、潮阳两市,邻近的惠来、揭阳、揭西及澄海、陆丰等县也有活动。英歌的表演形式分为“前棚”、“中棚”和“后棚”三部分。“前棚”是男子群体舞蹈,“中棚”由演唱、小戏或戏曲片断的表演组成,“后棚”为武术表演。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前棚”的表演。
英歌的表演风格有很多流派,大致分为慢板、中板、快板3种。慢板英歌步伐稳健,动作幅度大,“醉”态突出,慢中见气势,具有浑重、豪迈的特点。中板英歌槌的击法丰富灵活,动作以南拳中的“大战马”等为基础,稳扎稳打,矫健有力,队形构图也较丰富。快板英歌木槌的击法灵活多变,队形变化丰富,动作的突出特点是快而不乱,动中求静,快击快收,因快夺人。 英歌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至情绪激烈时,一般都伴有呼喊声和螺号声。 英歌主要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活动,遇有盛大庆典或喜庆节日时也参演。至时,一支支的英歌队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锣鼓喧天,棒槌飞舞,相互竞技,观者如云,形成南国风韵的奇观。 ☚ 秀山花灯 绕三灵组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