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yingguo wenxue
古代英国文学留传下来的最早作品是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以主人公杀巨魔、斗毒龙的业绩,歌颂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界恶势力的英勇斗争。中世纪盛行用韵文写成的骑士传奇,其中著名的有《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颂扬骑士对君王的忠诚和对贵夫人的爱情。14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杰出的诗人乔叟(约1340~1400),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用活泼、优美的韵文写一群来自各行业的人去坎特伯雷朝圣的路上各人所讲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此后,还有据传为兰格伦(约1330~1400)所写的《农夫皮尔斯》和流传在民间的罗宾汉谣曲。前者以梦幻的形式和富有寓意的象征写14世纪后期的农村生活,后者描写一群绿林好汉劫富济贫、打击僧侣和官员的英雄事迹。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魏阿特和萨里首先引入了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形式,随后,锡德尼等人较为纯熟地运用这一诗体,到莎士比亚,则推陈出新,创造了一种与意大利彼特拉克式不同的新的韵式,被人称作莎士比亚式的十四行体。除十四行诗以外,其它诗体也很流行。斯宾塞(约1552~1599)是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仙后》以英雄传奇和寓言的形式歌颂伊丽莎白女王、英国人辉煌的业绩和崇高的道德精神,其韵文自成一格,常为后世诗人效仿。
这一时期戏剧的成就极其辉煌,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登峰造极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尝试了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等多种形式。他的多数作品都是杰作,特别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更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珍品和后世的楷模。围绕着莎士比亚还有一批出色的戏剧家。在他之前有马洛(1564~1593)、基德(1558~1594)、格林(约1558~1592)等人,在他之后有鲍蒙特(1584~1616)、弗莱彻(1579~1625)、琼森(约1572~1637)等人,他们都以自己才华横溢的剧作为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增添了光彩。
17世纪英国文学的巨匠是弥尔顿。这位最后双目失明的诗人不仅以高超的艺术造诣写出了《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三部不朽的作品,而且还表现了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写下了许多支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抨击封建暴政的政论文。另一位作家班扬(1628~1688)的《天路历程》用寓言的形式写虔敬的基督徒在通往天国程途上的艰难历程,谴责人间、特别是上层社会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虚伪与邪恶。此外,以多恩(1572~1631)为首的一批诗人用夸张的意象、机智的曲喻、似非而是的隐喻写物质与精神、灵与肉、生与死等问题、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形而上的玄思和奇想,被同时代的约翰逊和德莱顿称作“玄学派诗人”。玄学派诗歌对20世纪的现代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德莱顿(1631~1700)和蒲柏(1688~1744)是英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他们推崇古希腊、罗马作家,强调理性、规律和作品形式的完美。前者以文论见长,后者以用熟练的英雄对偶体(或称英雄双韵体)写讽刺诗闻名。
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出了一批小说家,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读者大众强烈要求阅读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于是小说家们不再注意那些远离现实的题材。笛福(1660~1731)的《鲁滨逊漂流记》写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代新人的奋斗和追求;斯威夫特(1667~1745)的《格列佛游记》虽然采取了寓言的形式,但讽刺的矛头始终针对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的弊端;理查逊(1689~1761)以书信体小说写普通妇女在婚姻上的不自主,抨击贵族、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菲尔丁(1707~1754)的《汤姆·琼斯》以宏大的篇幅写普通男女的生活经历和婚恋纠葛,歌颂善良、忠实、热心、真诚等高贵品质、鞭挞自私、虚伪、势利的丑恶人物;在创作方法上,这些小说家们都重视故事和情节的生动曲折、人物形象的鲜明、背景的真实、结构的完整。他们的创作为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英国文学是一个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时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先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18世纪后期的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1759~1796)从民歌吸收营养,热烈歌唱爱情,歌唱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新思想,给诗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等到新世纪开始时,布莱克(1757~1827)以新的诗风揭开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序幕。他的诗充满神奇的想象和神秘的宗教感。早期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歌唱人生的欢乐和理想,揭露政府和教会对儿童和妇女的摧残,后期的诗作表现出强烈的宗教精神和象征色彩。华兹华斯、柯尔律治(1772~1834)等被称作“湖畔派”,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代重要诗人,他们不仅创作了大量歌颂大自然的抒情诗篇,而且还对浪漫主义的诗论做出了贡献。随后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比他们的前辈更富有激情,他们忠于法国革命的理想,对封建暴政深恶痛绝,表现出十分激进的革命精神。浪漫主义在小说方面的代表是司各特(1771~1832),他的历史小说通过历史题材,展现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人民的反封建斗争,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特殊意义。
19世纪中期,英国国内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作家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社会问题上,现实主义小说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此前的奥斯丁(1775~1817)上承18世纪现实主义传统,以女性的纤细和敏感,写乡绅女儿们的婚姻和日常生活,轻微的嘲讽中包含着真挚的情感。狄更斯在随后的现实主义作家群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暴露社会的黑暗,谴责贵族的残暴,批判拜金主义,同情人民的疾苦和斗争,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把细节的真实性、人物的典型化和诗意的描写结合起来,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萨克雷(1811~1863)的《名利场》以高雅的笔触讽刺上层社会的欺诈和贪婪;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特等女作家的创作在这一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为女性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解放而奋斗(《简·爱》);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竭力渲染人性中那种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本质力量(《呼啸山庄》);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以同情的笔调描述工人的斗争(《玛丽·巴顿》);乔治·艾略特(1819~1880)则在小说中剖析伦理道德问题,宣扬无私的“仁爱”。此外,特罗洛普(1815~1882)和梅瑞狄斯(1828~1909)也创作了各具特色的现实主义小说。
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在小说家哈代的笔下发展到相当高度。哈代以在资本主义侵入下宗法制社会崩溃的乡村为背景,写农民的不幸和灾难,谴责宗教观念和资产阶级道德的伪善,赞颂下层人民勤劳、朴实、纯洁、善良的品质。但他的一些作品流露出较浓重的悲观情绪和宿命论色彩。这一时期,肖伯纳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戏剧的又一个高峰,也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莫里斯(1834~1896)晚年成为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和宣传者,他的《乌有乡消息》以丰富的想象力写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工人作家特莱塞尔(约1869~1911)在《穿破裤子的慈善家》中告诉工人,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才能摆脱贫困和失业,他们的创作为英国以后的无产阶级文学开辟了道路。
以斯蒂文生(1850~1894)为代表的新浪漫主义和以王尔德(1856~1900)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是另外两个重要的流派。前者要求文学脱离反映现实的轨道,去写虚构的罕见事物和新颖故事;后者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否定艺术的社会功用。
19世纪后期产生了勃朗宁夫妇和丁尼生等著名诗人。勃朗宁夫人(1805~1861)以写缠绵绯恻的情诗《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名垂后世;勃朗宁(1812~1889)创立了戏剧独白体的新诗形式,《我的已故公爵夫人》是其代表作;丁尼生(1809~1892)诗艺圆熟,长诗《悼念》以清新、优美、富有音乐性著称。
20世纪英国文学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可与前一世纪媲美。这一时期的创作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即以继承传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和以创新和实验为主的现代主义文学。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分别成为主导倾向,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出色彩斑斓、复杂多变的面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三位现实主义作家雄踞文坛。威尔斯(1866~1946)写科幻小说和反映社会风貌的作品;高尔斯华绥(1867~1933)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通过一个家族数代人的生活经历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资产阶级由盛而衰的历史。这部杰作使他获得了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肖伯纳继续上一世纪的创作,写出了不少批判锋芒不减当年的作品。
30年代,出现了左倾与进步文学。以奥登(1907~1973)为首的一批年轻诗人写反法西斯侵略和同情人民斗争的内容;麦克迪尔米德(1892~1978)创作了歌颂列宁的诗篇;剧作家奥凯西(1880~1964)以充分的自信和热情描写工人为争取民主和解放进行的斗争。
现实主义精神在毛姆(1874~1965)、曼斯菲尔德(1888~1923)和格林(1904~1991)等人的作品中得到了发扬和继承。前二人是短篇小说的名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情世态、暴露丑恶和黑暗,表现了敏锐的观察力;后者既写国际间尖锐的政治斗争,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二次大战后,一些作家继续关注社会问题,出现了斯诺(1905~1980)、威尔逊(1913~ )、坡威尔(1905~ )、奥威尔(1903~1950)等重要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社会批判和社会讽刺作品都有一定的深度。
现代主义文学以亨利·詹姆斯(1843~1916)和康拉德(1857~1924)在小说中的实验和创新为先导,前者开现代心理小说的先河;后者在叙事角度和心理结构上采取两条线交织的手法。到20年代,现代主义盛极一时,产生了艾略特的《荒原》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这样典型的反叛传统的作品。围绕着这两位现代派大师,叶芝写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诗篇;吴尔夫(1882~1941)写讨论生死、自我等问题的意识流小说;劳伦斯(1885~1930)着力表现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重压下,性关系的变态和人性的扭曲。
50年代产生了以剧作家奥斯本(1929~ )为首的一批作家否定一切、攻击一切的倾向,他们被人称为“愤怒的青年”。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是贝克特(1906~1990)和戈尔丁(1911~ )。前者写荒诞派戏剧和小说,用荒诞离奇的情节和手法表现人生和世界的荒诞;后者的《蝇王》以离奇的故事写人性恶,为他赢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文学
英格兰岛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落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5世纪,原住北欧的日耳曼部族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侵入,他们的史诗 《贝奥武甫》 流传了下来。6世纪末,基督教传人,出现了宗教文学。1066年诺曼人人侵,带来说法语的贵族,古英语受到影响,12世纪后发展为中古英语。文学中骑士传奇盛行,代表作为 《高尔爵士与绿衣骑士》。14世纪后期,出现了乔叟的 《坎特伯雷故事集》 和兰格伦的头韵体长诗 《农夫皮尔斯》 等作品。16世纪,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各文化领域以不同形式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托马斯·莫尔的 《乌托邦》、诗人斯宾塞的 《仙后》、马洛的诗剧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等都是这时的重要作品。诗歌、散文、戏剧都得到繁荣,最突出的是诗剧。莎士比亚是最杰出的代表,他一生写了37个剧本,有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最有代表性的是悲剧 《哈姆雷特》。16世纪末,政治、经济矛盾开始加深,17世纪40年代终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诗人弥尔顿写出许多政论阐述进步主张,革命受挫后又写出 《失乐园》 等名作。王政复辟后,讽刺诗、“英雄悲剧”和 “风尚喜剧” 盛行。18世纪前期,文学崇尚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是诗人蒲柏。但启蒙主义发展起来,尤其在散文领域。笛福的小说 《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故事 《格列佛游记》、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 《克拉丽莎》、菲尔丁的小说 《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 都是这时的杰作。斯摩莱特、哥尔德斯密斯、斯特恩等也是重要的小说家。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文学产生,扬格、格雷是感伤主义代表诗人。珀西新编 《英诗辑古》 引起对古民歌的爱好。农民诗人彭斯则吟唱着爱情,吟唱着自由、平等、博爱。世纪末,还出现了渲染神秘、恐怖的 “哥特小说”。19世纪首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布莱克是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接着出现了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等为代表的 “湖畔派”,他们都在上世纪末即登上诗坛。稍后,拜伦、雪莱、济慈使浪漫主义诗歌达到高峰。浪漫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司各特、奥斯丁等。30—40年代起,现实主义小说迅速发展,杰出代表是狄更斯,另外还有萨克雷、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和艾米丽、乔治·艾略特、哈代等。中期,诗界出现了卓越的丁尼生和布朗宁,也出现了唯美倾向的 “先拉斐尔派”。90年代,王尔德和“吟诗者俱乐部” 的青年诗人们形成唯美主义诗派。20世纪,萧伯纳提倡现实主义新戏剧,推动了戏剧的繁荣。重要戏剧作家还有叶芝、辛格、奥凯西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派文学兴起。艾略特的 《荒原》 代表象征派诗歌的最高成就。叶芝的诗也表现出象征主义倾向。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 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沃尔夫也是重要的意识流作家。小说家高尔斯华绥、毛姆、劳伦斯发扬现实主义传统,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小说和戏剧界一度出现韦恩、奥斯本等 “愤怒的青年”。50年代后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剧作家。随后以品特为代表作家的荒诞派戏剧也开始搬上舞台。戏剧再次出现高潮。20世纪后期重要的小说家有戈尔丁、莱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