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芋筍 > 苦筍 苦筍 kǔsǔn 亦稱“䇘筍”,苦竹之筍。宋·黄庭堅《苦笋賦》:“焚道苦笋,冠冕兩川,甘脆愜當,朽而反成味……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爲之流涎。”宋·釋贊寧《筍譜》:“笠筍,七月生,至十月間,縉雲以南多出。味苦節疎,大於箭筍少許,山人採剥,以灰汁熟煮之,都爲金色,然後可食,苦味減而甘,食甚佳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竹筍》〔集解〕引蘇頌曰:“竹筍,諸家惟以苦竹筍爲貴。然苦竹有兩種:一種出江西及閩中者,本極粗大,筍味殊苦,不可啖;一種出江浙及近道者,肉厚而葉長闊,筍味微苦,俗呼甜苦筍。” 苦笋【同义】总目录 苦笋吓饭虎竹笋 竹笋笋(~干;春~;篾笋;玉笋;毛笋) 箘(竹箘) 稚(稚龙;稚子)鞭 樨龙 箨龙 龙雏 龙芽 龙孙 竹子 竹萌 竹胎 竹芽 竹牙 玉节 玉虬 玉版(玉版师;玉版僧) 玉婴 猫头 边幼节 甘锐侯 笋的美称:白玉婴 竹的地下茎:鞭节 竹地下茎上横生的芽:鞭笋 破土猛长的笋:迸笋 初生的竹笋:鞭茁 箭茁 嫩笋:箈 稚笋 笾笋 新笋:牙笋 冬采的笋:冬笋 潭笋 晚笋 雪笋 苦竹之笋:苦笋 谏笋 小笋:箭萌 大笋:母笋 (竹的嫩芽:竹笋) ☚ 竹的各部 芽、苗 ☛ 苦笋药名。出《食疗本草》。为苦竹笋之简称,详该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