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苦参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苦参汤

❶《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方。苦参八两,地榆、黄连、王不留行、独活、艾叶各三两,竹叶二升。为粗末,水煎,洗患处。治小儿疮疡。
❷《外科正宗》卷四方。苦参四两,菖蒲二两。水煎,入公猪胆汁四至五枚,淋洗患处。治痤疿疮,痒痛难以安睡者。
❸《疡科心得集》方。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野菊花、黄柏、地肤子、菖蒲。水煎,入猪胆汁四五枚,洗患处。治各种疥癞疯癣。

苦参汤 《肘后方》卷二

【组方药物】 苦参9克 黄芩6克 生地黄24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取饮片。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适寒温服100毫升,日再服。
【适应病证】 热病,5、6日以上热不除者。
【注意事项】 忌芜荑。
【编者按语】 原书无方名,此据《千金要方》卷十补。


苦参汤 《外科正宗》卷四

【组方药物】 苦参120克 大菖蒲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水煎数滚,临洗和入4~5枚公猪之胆汁,淋洗患处。
【适应病证】 痤痱疮,痒痛难睡。
【注意事项】 愈后避风,忌食发物。


苦参汤 《疡科心得集》引《大全》

【组方药物】 苦参 蛇床子 白芷 金银花 野菊花 黄柏 地肤子 大菖蒲
【制剂用法】 上药8味,用河水煎汤,临洗入4~5枚猪胆汁,洗2至3次可愈。
【适应病证】 一切疥癞疯癣。
【注意事项】 忌食发物及吹风。

苦参汤

苦参汤

出自《疡科心得集》,由苦参9克蛇床子6克白芷6克金银花9克野菊花9克黄柏10克地肤子10克菖蒲6克组成。水煎,入猪胆汁,洗患处。有清热燥湿,止痒之功。主治各种疥癞风癣,皮肤瘙痒,阴痒阴肿等。现临床多用治疥疮,癣、风疹、湿疹,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有较好疗效。

☚ 二妙散   萆薢渗湿汤 ☛

苦参汤kǔshēntānɡ

❶《千金要方》卷五方。苦参八两, 地榆、黄连、王不留行、独活、艾叶各三两, 竹叶二升。为粗末, 水煎洗患处。治小儿疮疡。
❷ 《疡科心得集》方。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野菊花、黄柏、地肤子、菖蒲。水煎, 入猪胆汁, 洗患处。治各种疥癞风癣。

苦参汤

苦参汤

本方见于《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系由《金匮要略》苦参汤加味而成。方由苦参一两,防风二两,露蜂房二两,甘草汤二两(《济生方》去防风、露蜂房,加荆芥、桃皮各等分;《证治准绳》去防风、露蜂房,加枳实、黄芩、黄连、大黄、荆芥;《外科正宗》去防风、露蜂房、甘草,加菖蒲二两)组成。将上药细锉,用水二升,煎至六分,去滓,趁热洗患处。功能祛风燥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蕴郁,痈疽溃烂。方中苦参清热燥湿,解毒杀虫;防风、蜂房祛风胜湿攻毒;甘草解毒止痛。诸药相伍,具有祛风清热,燥湿解毒止痛作用。临床上用于痤痱疮,痒痛非常者;沿肛痔,肛门周围皮肤有扁平疙瘩隆起,呈乳白色或灰白色,局部渗出奇臭滋水;肛门瘙痒、阴痒、阴蚀、松皮癣、麻风病等。
蛇床子汤(《外科正宗》卷四) 苦参、蛇床子、当归尾、威灵仙各五钱。以水五碗,煎数滚入盆内,先熏,待温时浸洗患处。功能祛风燥湿,活血止痒。主治肾囊风,阴痒,阴蚀。
溻痒汤(《外科正宗》卷四) 苦参、威灵仙、蛇床子、归尾、狼毒各五钱,鹤虱草一两。用水十碗,煎数滚,滤清贮盆内。临洗时和入公猪胆汁二、三枚,乘热熏洗,待温时淋洗患处。功能祛风活血,燥湿解毒。主治湿热下注外阴瘙痒。
苦参汤(《疡科心得集》) 苦参二两,蛇床子一两,白芷五钱,银花一两,菊花二两,黄柏五钱,地肤子五钱,菖蒲三钱。水煎,入猪胆汁四、五枚,洗患处。功能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治各种疥癞疯癣及阴痒、阴蚀等。

☚ 将军铁箍膏   铁桶膏 ☛
000046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