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若Rě

现行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有分布。《姓氏词典》 引 《集韵》 收载并注此音; 《中文大字典》 亦收。《姓氏考略》 注其源:
❶其引 《路史》 注云: “颛帝后有若姓。”
❷其据 《汉书·王莽传》 注云: “蜀西南夷有若姓。”
❸或为后魏代北姓 “若干” 氏所改。《姓氏考略》 注“若干” 云: “后魏代北姓,后改为若氏。”
一音ruò,亦姓。


若Ruò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上海、福建之清流、云南之景谷、山西之长治、内蒙之乌海、辽宁之沈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❶其注引 《路史》 云: “颛帝后有若姓。”
❷又据《汉书·王莽传》 注云: “蜀西南夷有若姓。”
一音rě,亦现行姓氏。
汉代有若章,下邳相; 宋代有若汉,咸淳进士。

若ruò

❶怎,怎么。疑问代词。张氲《醉吟》之二:不知时俗意,教我苦为人。白居易《送人贬信州判官》: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❷多,多少。疑问代词,问数量。戴叔伦《昭君》: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

若ruò

❶順。揚雄《河東賦》:“欽若神明者,盛哉鑠乎,越不可載已!”張衡《西京賦》:“禁禦不若,以知神姦。”
❷如,像。邊讓《章華臺賦》:“振華袂以逶迤,若遊龍之登雲。”
❸假設連詞。《漢書》揚雄《長楊賦》:“若客,所謂知其一未睹其一,見其外不識其內者也。”張衡《西京賦》:“若歷世而長存,何遽營乎陵墓。”
❹代詞。你。司馬相如《子虛賦》:“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
❺香草名。即杜若。枚乘《七發》:“掩蘋肆若,爲牧人席。”傅毅《舞賦》:“順微風,揮若芳。”
❻連詞。“若……若”,意同“又……又”。傅毅《舞賦》:“若俯若仰,若來若往,雍容惆悵,不可爲象。”
❼詞尾。猶“然”。《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騎之所蹂若,人之所蹈藉。”

若ruò

❶犹怎也;那也。白居易《送人贬信州判官》诗:“~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若于,犹云怎于也。意言怎的往信州为卑吏而效折腰之事也。王安石《奉酬永叔见赠》诗:“他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他日犹云平生;言平生那能窥孟子也。《诈妮子调风月》剧:“觑了他兀的模样,这般身分。~脱过这好郎君?”言怎放过这好郎君而不嫁也。《竹坞听琴》剧二:“枉将你那机谋用煞,~知俺这棋中奸诈?”若知,犹云怎知或那知也。诗词中最习见者则为“若为”。又见“若为”。

❷与偌同。奚贾《寻许山人亭子》诗:“桃源~远近,渔子棹轻舟。”若远近,偌远近也。戴叔伦《昭君》词:“汉宫~远近,路在沙塞上。”皇甫冉《登玄元庙》诗:“函关~远近,紫气独依然。”义均同上。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诗中颇多乡思寄和》诗:“望乡心~苦,不用数登楼。”若苦,偌苦也。《盆儿鬼》剧三:“许了俺一个盆儿,~多时才与得俺,也该拣一个好的。怎生与俺个破声雌雌的?”若多时,偌多时也。

❶怎,那。王安石《奉酬永叔见赠》:“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若能犹言怎能。
❷与偌同。戴叔伦《昭君》:“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

☚ 转   九画 ☛

怎、如何。杨炎正《水调歌头》(寒眼乱空阔):“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媒。”

☚ 苦   若个 ☛

若ruò

怎。晏几道《南乡子》:“月夜落花朝,减字愉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1—230)

☚ 挼蓝   若个 ☛

若ruò

疑问代词,哪,怎。张氲《醉吟》:“不知时俗意,教我若为人。”

若ruò

❶顺随,顺从。《小雅·大田》一章:“既庭且硕,曾孙是若。”郑《笺》:“若,顺也。众谷生,尽条直茂大,成王于是则力役以顺民事,不夺其时。”《大雅·烝民》四章:“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陆德明《经典释文》: “否 (pǐ),犹恶也。”郑《笺》:“若,顺也。顺否,犹臧否,谓善恶也。”《鲁颂·閟宫》七章: “莫敢不诺,鲁侯是若。”毛《传》: “若,顺也。”郑《笺》: “诺,应词也。是若者,是僖公所谓顺也。”
❷选择。《大雅·烝民》二章:“天子是若,明命使赋。”《说文》:“若,择菜也。”马瑞辰《通释》:“引申通训为择。”王安石《新经毛诗义》:“天子有明命,则使仲山甫赋之。”
❸句首语助词,无实义。《小雅·雨无正》一章:“若此无罪,沦胥以铺。”沦胥,相株连而获罪。铺,病。王引之《经传释词》:“若,发语词也。”王引之《经义述闻》:“言此无罪之人而使有罪者相帅而病之。”
❹形容词词尾,犹“然”。《齐风·猗嗟》一章:“抑若扬兮,美目扬兮。”毛《传》:“抑,美色。扬,广扬。好目扬眉。”孔《疏》:“若,犹然也。”参见〔沃若〕 条。

☚ 苦   茇 ☛

读音r·uo(ˋ),为uo韵目,属e—o—uo韵部。而灼切,入,药韵。
❶若是;如果;假如。
❷好像。
❸你;汝。如:若辈。
❹选择。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r·e(ˇ),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尔者切,上,马韵。
❶[般若](佛经用语)智慧。
❷干草,见《广韵》。
❸[若干]复姓。
❹古地名,在四川。

上一条: 下一条:

若ruǒ

❶择菜。例:把菜择~净。
❍ 竟拣~好的拿。
❷顺从。例:这事办得顺~得很!
❍ 这人和善顺~!
❸应允。例:应~人家了,就不要失信。
❍ 人前一句话,马后一鞭子,~是答应了人,就要极力给人办好!
《说文》:“若,择菜也。”《尔雅》:“若,顺也。”《汉语大字典》:“若,应允。”

〔ruo〕 nangb: ~无其事。nangb jex mex sib adsheit。
若干 〔ruo gan〕houb yaot;git dud.
若何 〔ruo he〕nongb jib: 这件事结果~?ad gians sibnend sad gut nis nogbjib?
若是 〔ruo shi〕dad nis.

若na242[nα]

若,如果
⊳我~去,着共汝齐去(我如果去,就和你一齐去) |汝先去伊厝𠲥讨, ~无,介去伊单位𠲥讨(你先去他家里找,如果没有,再上他的单位去找)。

若《广韵》而灼·藥;lnǎ‖ruò

像;好像:看钱~命knuà zní lnǎ bbniâ(视钱如命)
❍ 伊生成~𪜷老爸yī snīsíng lnǎ yīn lâobê(他长得像他父亲。 也可说成“若亲像”lnǎcīncniû)。 《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史记·孝武本记》:“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云‘見天子’。”唐·顾况《弃妇词》:“相思若循環,枕席生流泉。”

◇ lnǎ❶用在相同的词语间,表示跟词语的内容毫不相干或不屑一顾:伊~伊,我~我,井水不犯河水yī lnǎ yī,gguǎ lnǎgguǎ, znǐzuǐ būt huân hózuǐ(他是他,我是我,井水不犯河水)。
❷姑且;暂且:汝~坐lǐ lnǎ zê(你且坐)。
❸若……若……:(a)表示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边……边……:~行~讲lnǎ gniá lnǎ gǒng(边走边说)
❍ ~做~学lnǎ zuè lnǎ óh(边做边学)。(b)表示程度随条件而发展,相当于越……越……:~看~lnǎ knuà lnǎ siáng(越看越像)
❍ ~听~会晓lnǎ tniā lnǎ êhiǎo(越听越明白)。

ㄖㄨㄛˋruò3148多么。闽语。福建福州〖〗。广东潮州〖〗、揭阳〖〗。~大~好用我未用过唔知多么大多么好用我没用过不知道。暂且,姑且。闽语。福建厦门〖〗。汝~坐你且坐。表示动作同时进行。闽语。福建厦门〖〗。~讲~笑边说边笑。表示程度随条件而发展。闽语。福建厦门〖〗。~看~真。多少。闽语。福建永春:饭一碗~钱?台湾〖〗。怎么。湘语。湖南吉首。女。吴语。章炳麟《新方言・释言》:「浙东谓女为『~』,音如诺。」骂人。吴语。浙江象山。樊恭烜《浙江象山方言考》:「骂人曰~。」

若ruo

❶你,你的。《孟子·梁惠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所为:所做的。所欲:所要的。犹:好像。缘:顺着。木:树。)《商君书·画策》:“失法离令,~死我死。”(离令:离开法令。)柳宗元《捕蛇者说》:“更~役,复~赋,则何如?”(更:改变。役:差使。赋:税。何如:如何。)
❷词尾,表达状态,……的样子。《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沃:润泽,肥厚。)
❸[若夫]句首语气词,有“说到”或“至于”的意味。范仲淹《岳阳楼记》:“~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❹[若属]你们。《史记·项羽本纪》:“不(fou)者,~~皆且为所虏。”(不者:不这样的话。者:助词,表示停顿。且:将要。为所虏:被他俘虏。)

若ruò

❶如同
 △ ~明~暗。
❷如果
 △ ~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❸好像
 △ ~隐~现。
❹姓。

若阳平ruò


若ruò


❶好像:~即~离︱~无其事︱~隐~现︱~有所思︱~有所失︱~明~暗︱置~罔(wang)闻︱口~悬河︱固~金汤︱寥~晨星︱凛(lin)~冰霜︱判~两人︱判~鸿沟︱判~云泥︱洞~观火︱旁~无人︱视~无睹︱噤(jin)~寒蝉︱行~无事︱奉~神明︱呆~木鸡︱旁~无人︱受宠~惊︱惘(wang)然~失︱求贤~渴︱深藏~虚︱欣喜~狂︱虚怀~谷︱安之~素︱昭然~揭︱大智~愚︱趋之~鹜(wu)︱门庭~市︱指挥~定︱泰然自~︱谈笑自~︱神色自~。
❷如果:~非︱~是︱倘(tang)~。
❸你;你的:~辈︱~翁。
❹奈:~之何?
○~干(多少)︱莫~(不如)。

若rùo

❶ 好像:若即若离│安之若素│若有所思。
❷ 连词,如果:若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❸ 你:若辈。
❹ 姓。

(29次)
❶如;象。汩余~将不及兮《离》 华采衣兮~英《歌·云》 ~有人兮山之阿《歌·山》 旌蔽日兮敌~云《歌·国》涕淫淫其~霰《章·哀》 何晦明之~岁《章·抽》 心踊跃其~汤 岁曶曶其~颓兮《章·悲》 宁昂昂~千里之驹乎 将氾氾~水中之凫《卜》 赤螘~象 玄𧒒~壶些 其身~牛些 衽~交竿《魂》 ~鲜卑只《大》 僒~囚拘 其生兮~浮 其死兮~休 澹虖~深渊之靓 氾虖~不系之舟《服》气涫𩰾其~波《哀》
❷及;至于;赶上。故相臣莫~君兮《章·诵》
❸顺利。抑鹜~通兮《魂》
❹如果。~必筮予之《魂》
❺犹而。表并列关系。臑~芳些《魂》
❻犹和;与。和酸~苦《魂》
❼犹然。语助。忽~去不信兮《章·哀》
❽作语助,无实义。~在远行《辩·一》
❾“杜若”之省文。香草名。谓蕙~其不可佩《章·日》

若ruò

❶如,仿佛,像,好像。用在名词前常表示比喻。《楚辞》中有“若岁”、“若霰”、“若汤”、“若象”、“若壶”、“若牛”、“若云”、“若日”、“若波”、“若雾”等。《云中君》:“华采衣兮若英。”朱熹《楚辞辩证》释:“若英,若即如也。犹《诗》言美如英耳。”《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
❷ 顺。《尔雅·释言》:“若、惠,顺也。”《招魂》:“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王逸注:“若,顺也。”《天问》:“而后帝不若。”
❸ 同“如”,假如、如果。《招魂》:“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
❹ 而,且。《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些。”王逸注:“言取肥牛之腱烂熟之,则肥濡𦠆美也。”
❺和,及。《招魂》:“和酸若苦,陈吴羹些。”洪兴祖补注:“若,犹及也。”
❻指杜若,香草名。《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若椒,即杜若和花椒。《惜往日》:“谓蕙若其不可佩。”蕙若,即蕙草和杜若。杜若、花椒、蕙草均为芳香之物。

若ruo

若非 若干 若何 若是 仿若 即若 假(jia)若 莫若 如若 设若 倘若 宛若 自若 若即若离 若明若暗 若无其事 若隐若现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呆若木鸡 口若悬河 冷若冰霜 判若两人 旁若无人 视若无睹 置若罔(wang)闻 安之若素 大智若愚门庭若市 受宠若惊 欣喜若狂 虚怀若谷 昭然若揭 神色自若 神态自若 泰然自若 谈笑自若 坦然自若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zhuo)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若(一)ruò (二)rě

【辨形】 下是右,不写作古。8画。会意。
【辨义】若(一)ruò
❶好像:若即若离|若明若暗|若无其事|若隐若现|若有所失|若有所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若|宛若|呆若木鸡|洞若观火|奉若神明|固若金汤|噤若寒蝉|敬若神明|口若悬河|朗若列眉|冷若冰霜|寥若晨星|了若指掌|凛若冰霜|判若鸿沟|判若两人|判若云泥|旁若无人|视若草芥|视若儿戏|视若路人|视若无睹|行若无事|置若罔闻|安之若素|宠辱若惊|寸阴若岁|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浮生若梦|甘之若素|举棋若定|举重若轻|茫然若失|门庭若市|求贤若渴|趋之若鹜|少成若性|深藏若虚|受宠若惊|爽然若失|惘然若失|欣喜若狂|虚怀若谷|指挥若定|昭然若揭|狗彘(zhì)不若|知子莫若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❷ 如果:若非|若果|若其|若是|即若|假若|如若|设若|倘若|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❸ 你,你的:若辈|若翁。
〔若虫〕蝗虫、椿象等昆虫,孵化后,还没有长成成虫的阶段。
〔若夫(fú)〕助词,用在一句的开头,表示发端,或表示转向另一方面。
〔若干〕多少。
〔若何〕如何。
〔若羌〕县名,在新疆。
〔兰若〕兰草和杜若(杜若,草名,也叫竹叶莲)。
〔自若〕不拘束,不变常态:从容自若|举止自若|神色自若|泰然自若|谈笑自若|坦然自若。
(二)rě 〔般若〕智慧(佛经用语)。
〔兰若〕梵语音译词。指林中寂静处;佛寺。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若(一)ruò构成支配式、并列式、偏正式、陈述式合成词或单用,作动词、副词、连词、代词、名词、数词、助词,并作动词性、副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rě构成音译单纯词,只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若(一) ruò用于比较、打比方及表示假设、指代人称和数量,并用于县名等;(二)rě作佛经用语。
三、音源不同:若(一) ruò是汉语原有读音;(二)rě是外来词的译音。
四、使用频度不同: 若(一) ruò 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rě义项少,只用于“般若,兰若”。

若ruo

❶如;好像:欣喜~狂|~明~暗|他装得~无其事的样子|这帮 人在街上横冲直撞,~入无人之地。
❷〈连〉如果(用于书面语):你~不来,须来函告之|小刚~能考上大学就好了|敌~进犯,必将被我全歼。

(同)你 女 汝 您 尔

若ruò

❶如果:婶子~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六·143)这是我们家的规矩,~错了,我们就笑话呢。(四十·913)
❷如;好像: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银盆,眼似水杏。(二八·655)爱自己尊~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七九·1977)


若ruò

❶順也。《詩經·大雅·大田》: “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鄭玄箋:“若,順也。” 《詩經·大雅·烝民》: “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 鄭玄箋: “若,順也。” 《禮記·曾子問》: “宗子死,稱名不言孝,身没而已。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若義也。” 鄭玄注: “若,順。” 《禮記·禮器》: “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 鄭玄注: “若,順也。” 《尚書古文·洪範》: “詩雨若。” 鄭玄注: “若,順也。” (《通德堂經解》)《尚書·洪範》: “時雨若。” 鄭玄注: “若,順也。” (《鄭氏佚書》)
❷如也。《周禮·冬官·梓人》: “毋或若女不寧侯,不屬於王所,故抗而射女。” 鄭玄注: “若,如也。”
❸猶“女 (汝)” 也。《周禮·冬官·梓人》: “其辭曰: 惟若寧侯。” 鄭玄注: “若,猶女也。” 《儀禮·士昏禮》:“勗師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鄭玄注: “若,猶女也。” 《禮記·祭統》: “公曰叔舅,予女銘,若纂乃考服。” 鄭玄注:“若、乃,猶女也。” 《尚書中候》 卷上:“授司空,伯禹稽首讓於益歸。帝曰:何斯若真。” 鄭玄注: “若,汝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尚書中候》:“帝曰:何斯若真。” 鄭玄注: “若,汝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海若 > 若
若  ruò

“海若”的省稱。

若ruò

〖动词〗
一、如,像(112)。《邹忌讽齐王纳谏》;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闹市一样。《争臣论》:夫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那阳子的用心,也像这样。《象祠记》:虽若象焉犹可以改。——即使如象那样的人,也还是可以改变的。
二、顺(1)。《王孙满对楚子》: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遇到对自己不顺的东西。


若ruò

〖代词〗
一、代第二人称。你(4)。《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更换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捕蛇者说》:若毒之乎?——你怨恨这差使吗? 《卖柑者言》: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你卖给顾客的柑子,是让顾客拿它去装满盘子,供奉祭祀或款待客人吗?
二、表示近指。这,这样(2)。《五柳先生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这话说的就是先生这样的人吧? 《象祠记》: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君子喜欢这人,推及到他屋上停留的乌鸦。


若ruò

〖副词〗
表示揣测、估计。可译为“好像”(25)。《报任安书》: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情意恳切,好像抱怨我不听从你的意见。《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每每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与陈给事书》: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说话连续不断,好像同情我的困苦处境。


若ruò

〖连词〗
一、连接分句,表示他转。可译为“至于”(7)。《圬者王承福传》: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粮食是经过耕种而后生长的,至于布和绸,一定要养蚕纺织才能得到。《后十九复上宰相书》: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至于所说的时机,本来就是在上位的人造成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蔺相如能够保全和氏璧是天意啊! 至于他后来在渑池会上坚强不屈,在国内柔服廉颇,那是他计谋愈出愈奇,运用愈来愈巧妙了。
二、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2)。《同学一首别子固》:其师若友,岂尽同哉? ——他们老师和朋友,难道全都一样吗?《同学一首别子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一定是学习圣人的。
三、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81)。《蹇叔哭师》: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如果秘密派军队来,郑国就可得到手。《诸稽郢行成于吴》: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天假如抛弃吴国,那吴国一定会答应我们的求和而认为我们越国不值得忧虑。《圬者王承福传》: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力劳也。——倘若成了家而力量不够,那么心就要劳苦了。

若rě

见328页“兰若rě”。
另见535页ruò。


若ruò

❶ 选择。《国语·晋语二》:“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夫:代词,指代“二公子”。)
❷ 顺利。《诗经·大雅·烝民》:“邦国~否,仲山甫明之。”(否pǐ:恶,坏。)
❸ 如,奈。常与“何”配合,构成“若……何”的格式,意思是“对……怎么办”。《左传·成公十六年》:“信谗慝而弃忠良,~诸侯何?”
❹ 像,如同。《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飞。”苏轼《石钟山记》:“又有~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❺ 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柳宗元《捕蛇者说》:“则吾斯役之不幸,未~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❻ 副词。似乎,仿佛。曹操《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出其中;星汉灿烂,~出其里。”陶潜《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❼ 传说中的海神名。《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河伯:河神。望洋:仰视的样子。)
❽ 代词。❶ 第二人称。你(们),你(们)的。柳宗元《捕蛇者说》:“更~役,复~赋,则何如?”方苞《狱中杂记》:“予我千金,吾生~。”
❷ 第三人称。其,他的。《论衡·实知》:“孔子生,不知其父,~母匿之。”
❸ 此,这。《论语·宪问》:“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人!尚德哉~人!’”(南宫适kuò:人名。)又如此,这样。《齐桓晋文之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❾ 连词。❶ 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烛之武退秦师》:“~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孔雀东南飞》:“今~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
❷ 表示选择。或,或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愿取吴王~将军头,以报父之仇。”李朝威《柳毅传》:“(柳毅)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喜~悲,零泪如丝。”(迫:走近。)
❸ 表示并列。与,和。《论衡·论死》:“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中年夭亡,以亿万数。”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凡子厚名氏与仕与年暨行己之大方,有退之志~祭文在。”(退之:韩愈字退之。)
❹ 表示转折或提起。至于。《齐桓晋文之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❺ 表示承接。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慎毋令我子孙知~学我方也。”
❿ 词尾。用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表示状态。可译为“……的样子”。《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沃若:润泽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自失。”(愀qiào然:容色变动的样子。超若:怅惘的样子。)
另见519页rě。

*

C8F4
(一)ruò❶如同;好像:~无其事/~隐~现/欣喜~狂。
❷连词,如果:~无大家的帮助,他也不会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❸〈文〉代词,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们)”、“你(们)的”。
(二)rě[般若]borě佛经用语。智慧。

顺从

顺从

顺(顺服;顺随;委顺;容顺;驯顺;逊顺) 从(从服;从属;委从) 服(服帖;服贴;帖服;贴服;逊服;集服;翕服) 依(依从;依顺) 帖(帖帖;帖服) 慎弭(弭伏;弭服;望风而~) 率 若(允若;曾孙是~) 徇(曲徇)适(适从) 随(随顺;随驸;委随) 贴伏 贴就 不违 委蛇 曲傅 向化
依顺和违反:依违 罔养
顺从人:应人
 顺从他人:徇人
 随声附和,跟随依从他人:雷同相从
以礼顺从尊长:礼顺
顺从贤明:顺明
顺从法则:顺则
 顺从纪纲:顺纪
 顺从典常:顺典
顺从正道:从道
 顺从正义:顺义
顺从形势:顺权
顺从物理:顺物
顺从自然的变化:顺化
顺从天命:顺命
顺从天性:顺性
顺从命运:顺运
顺从风俗:顺风
 依从习俗:从俗 循俗 随俗
顺从时俗:时徇 从俗 从世 循俗 随俗
 顺随时俗:顺俗 徇俗
 随顺世俗:徇世
随从乡俗:顺乡
(顺服,服从:顺从)

另见:服从 依照 孝顺 遵从 遵循︱违背 抗拒

☚ 顺从   顺从思想 ☛

有些象

有些象

象(好象) 像(好像;如像;髣像) 若(若如;有若;恍若;忽若) 如(如同;正如;恰如;适如;比如;有如;匹如;还如) 犹(犹如;犹若) 赛(赛似;赛如) 恍(恍若;恍如;恍疑) 宛(宛如;宛若;宛似;宛然) 仿(仿似;仿像;仿佛;相仿) 而 僾 庶几 类乎 似乎 好比 好似 亚似 欲似 有似 匹似 比似 忽似 依稀 隐约 有同 不啻 将近 差不多
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似的 一般 一样
形式、外观相似:形似 状类 肖貌 貌似 象似
大致相像:似(似类;类似) 象 疑(疑似) 依类 相状
形象类似:类像
相类似:体贰
相近或相像但不相同:恍惚 近似 疑似 庶几 相类

☚ 相像   相反 ☛

假设

假设

假(假之;假令;假如;假若;假使;假而;假是;假定) 令(向令;设令;借令;浸令;借令;弟令;诚令) 苟(苟或) 即 自 诚 讵 向使 把似 借使 遮么遮莫 浸使 浸假 乡使 譬使 向使 借若
表示假设:设(设或) 向 如(如果;如若;如其;如使;如或;如令;如是;有如;设如) 或(或者;或若) 要(要是) 使(当使;如使;倘使;设使;乡使;借使) 倘(倘若;倘如;倘或;倘使;倘然) 傥(傥若;傥使;傥或;傥然) 若(若非;若如;若其;若是;若果;若令;若使;若或;若还;若苟;若为;若然;或若;当若;有若;设若;假若) 借 脱(脱若;脱或;脱使) 适 而 抑(抑或) 借 可中 都然
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万一
(姑且认定:假设)

另见:虚构

☚ 讽喻   引用 ☛

能够相比

能够相比

如(莫~;自愧不~) 及(~格) 若 朋 媲(媲美;媲敌;媲配;相媲) 匹(匹比;匹配;匹敌;匹俦;为匹;相匹) 配(配享;相配;般配;配得上) 亚 逮 顶 抗(抗衡) 方比 伦比 敌耦 相当 及得上
赶上,及得上:企及
比拟,比得上:般比
可以比美的:良比
比某一事物好:登而上之
比较要好一点:好些
 比完全没有好一点:聊胜于无
比较稍强:略高一筹 一日之长
一切都比得上:无所不及
完全比得上:毫不逊色 毫无逊色

☚ 相比   不能相比 ☛

相像

相像

像(像似) 肖(肖似;相肖;克肖) 随 想(云~衣裳花~容) 不啻 直似 相似 似类 类同 设若 如同 一似 有似 似乎 似的 一样
与某事物相像:比方 相亚
与某事物形状相似:像形
像这样:许(如许) 若(~个) 偌 乃恁(恁地;恁样;恁厮) 这样 这般 如斯 为尔 若此 如此 能梗
像原样:如初 如故
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如既往
十分相像:俨(俨然;俨如) 像煞 真似神似 浑似 脱似 恰似 切似 一似 曲似 怪似 酷似 酷肖 毕肖 逼肖 惟肖 曲肖 神肖 肖神 肖似 浑如 宛类 宛然 迫真 毕现 酷类 至如 一如 一若 活像 活似 活脱 活托 活忒忒 何其相似乃尔
酷似真的,非常相像:逼真逼肖 逼真毕肖
极像真的:逼真
两件事情非常相像:如出一辙 如出一轨若出一轨 若出一辙 如循一轨
不相像:不肖
全不像:浑不比
不伦不类,什么也不像:非驴非马 非马非驴

☚ 相像   有些象 ☛

如此

如此

若(若此;若兹;若斯;若尔;若然;此若) 许(许来;如许;宁许) 恁(恁么;恁地;恁的;恁底;恁迭;恁般) 能(能亨;能底;能许;能尔;能个;能样) 尔(尔尔;乃尔) 然(其然) 底(底样) 这(这样;这么样;像这样) 云云 如是 如斯 如馨 而此
如此,这般:此(如~这般;何至于~)
我听说如此:如是我闻
因为这样:唯其如此
只希望能这样:但愿如此
由于如此:有鉴于此
已经如此:既然
忽然如此:陡恁
确实如此:洵(洵然) 谌 良然 诚然
 果然如此:审尔
即使如此:虽然
如果这样:若然
也是这样:亦然
 也还是这样:亦复如此 亦复尔尔 亦复如是
不仅是这样,不仅如此:不宁唯是
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能如此:计无复之
这样那样,如此这般:是长是短
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自然而然 不期而然
表示一直如此:总是 须是 尽管
本来如此:固然 既然
自古相同,古今如此:千古一辙 千古一律 千年一律
天天如此:殆无虚日
全部如此:尽然(未必~) 率然 莫不如此
 表示完全如此:简直
 表示完全如此的语气:真是
全都如此,没有例外:概莫能外 概莫等外 无一例外 一无例外
表示无论怎样一定如此:总归
就这样罢了:如此而已 如是而己 如斯而已
 不过如此罢了:不过尔尔 不过尔耳 无过尔尔
姑且如此而已:聊复尔(聊复尔耳;聊复尔尔) 聊复尔耳
不必说,只好如此:说不得
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理当如此 理当然耳 理所应该 理该如此
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应该
不完全如此:不尽然
如果不这样:要不然
不得不这样:不得不然 不得不尔
(这样:如此)

另见:不变 相像 相同

☚ 指代   指出 ☛

你 汝 而(~父) 乃(~祖) 侬(阿~) 恁 伊(~家) 戎 倷伲
你,你的:
敬称你:您 恁
你的:若(~翁;~辈;~父) 乃(~父;~兄) 而
你们:戎 你等 尔等 汝辈 若曹 若辈 若属

☚ 你、我、他   我 ☛

若ruò

而灼切,入药。
❶选择,挑选。《诗·大雅·烝民》:“天子是~,明命使赋。”
❷顺从,顺服。见“允若”。
❸如同,好象。《论语·泰伯》:“有~无,实~虚。”
❸你,你们。《商君书·画策》:“~死,我死。”
❹你的,你们的。柳宗元《捕蛇者说》:“更~役,复~赋。”
❺这样,这些。《墨子·节葬》:“法~言,行~道。”
❻连词。假若,如果。张先《苏幕遮》:“天~有情,天也终须老。”
❼连词。或者,或则。《礼记·士丧礼》:“~九,~七,~五。”
❽助词,用在词尾,无义。《史记·司马相如传》:“愀然改容,超~自失。”

〖若〗 粵 joek6〔弱〕普 ruò

❶ 好像,近似。韓愈《師說》:「彼與彼年相〜也,道相似也。」
❷ 比得上。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也。』」
❸ 平順、自然,有詞語「自若」。魏禧《吾廬記》:「余談笑飲食自〜也。」
❹ 人稱代詞,你。歸有光《項脊軒志》:「吾兒,久不見〜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❺ 指示代詞,這樣,此。孟軻《孟子.梁惠王上》:「〜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❻ 連詞,如果。諸葛亮《出師表》:「〜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
❼ 多與「夫」組成詞語「〜夫」,解作「至於」。左丘明《國語.晉語五》:「病未〜死。」范仲淹《岳陽樓記》:「〜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若ruò

❶如果,假如。
❷好像。如:若有若无。
❸你。如:若辈(你们)。

若ruo

(一)代词。(A)人称代词,多用作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的”,偶而也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的”“她的”。如:❶若能掩之,则吾子也。(《左传·襄公二十年》“若”句:你能掩盖我杀君之名,〔你〕就是我的儿子。)
❷吾翁即若翁。(《史记·项羽本纪》“若”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
❸欲使仲子处于陵之地,避若兄之宅,吐若兄之禄,耳闻目见,昭晰不疑,仲子不处不食明矣。(《论衡·刺孟》“若”句:要让仲子住在于陵,避开他的哥哥的房子,吐出他的哥哥的食物,〔这如果是孟子〕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明明白白,无可怀疑,那么仲子不居住不吃喝是明摆着的了。) (B)代词,用于名词或形容词前,相当于“这”“如此”。如:
❹君子哉若人! (《论语·宪问》“若”句:这人是君子呵!)
❺尔知宁王若勤哉! (《尚书·大诰》“若”句:你知道文王如此勤勉呀!)(二)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测度或不肯定语气,相当于“似乎”等。如:
❻若闻蔡将先卫,信乎? (《左传·定公四年》“若”句:似乎听说盟会时蔡国将列在卫国之前,是真的吗?)
❼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集·桃花源记》“若”句:山上有一个小口,隐隐约约好象有点光亮。)(三)连词。(A)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等。如:
❽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世说新语·方正》“若”句:王修龄如果饿了,自然应当去向谢仁祖索取食物,不需要陶胡奴的米。)
❾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 (《世说新语·贤媛》“若”句:如果鬼神有灵,不会接受奸人的吐诉;如果鬼神没有知觉,向他吐诉有什么用?)(B)表示另提一事,相当于“至于”。“若夫”义同。如:
❿臣之罪大,尽灭桓氏可也:若以先臣之故,而使有后,君之惠也。若臣,则不可以入矣。(《左传·哀公十四年》“若”句:我的罪恶大,〔君王〕灭尽桓氏家族是可以的;如果因为先臣的缘故而使桓氏有继承人,这是君王的恩惠。至于我,那是不能回国了。) (11)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 《国语·楚语下》“若”句:至于白色美玉,是先王的玩物,算什么宝呢?) (C)用于并列短语中表示抉择,相当于“或者”。如:(12)若从践土,若从宋,亦唯命。(《左传·昭公十三年》“若”句:或者听从践土盟约,或者听从宋国,也尊重晋国的意见。) (四)语缀,用于另一字后,构成状语。如:(13)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庄子·德充符》“若”句:一会儿〔小猪〕都弃掉死母而跑了。)

☚ 如   善 ☛

若rě

(译音用字) a word used in translitera ̄ tions: 般 ~ [梵] prajna; wisdom
另见 see also ruò。


若ruò

Ⅰ  (如; 好像) like; seem; as if: 呆 ~ 木鸡 dumb as a wooden chicken; dumbstruck; 旁 ~ 无人 act as if there was no one else present; self-assured or supercilious Ⅱ  [书] (如果) if: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 ~ 犯我, 我必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if we are attacked, we will certainly counterattack. 他 ~ 能来, 我们一定热烈欢迎。 If he could come, we would give him a warm welcome. ~ 不是他指引, 我们就迷路了。 If it weren't for him, we would have gone astray. Ⅲ [书] (你) you: ~ 辈 people like you Ⅳ (姓氏) a surname: ~ 章 Ruo Zhang
另见 see also rě。
◆若虫 {昆} nymph; 若非 if not; had it not been; were it not for; 若干 a certain number or amount; how many; how much; 若何 how; what; 若即若离 be neither friendly nor aloof; hold oneself slightly aloof; keep sb. at arm's length; maintain a lukewarm relationship; neither to accept nor reject; 若明若暗 be now open now covert; have a blurred [an indistinct] picture of; have a hazy notion about; semi-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若是 if; supposing; 若无其事 act as if nothing were on one's mind; (appeared)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as if nothing had occurred; as if nothing were wrong; carry it off well; (went off) just as if nothing at all had happened;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If you don't want people to know what you do, don't do it!; If you don't want people to know, you'd better not do it.; If you want to keep sth. from people, don't do it.; The only way to prevent people from knowing is not to do it.; 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 Murder will out.; 若隐若现 partly hidden and partly visible; indistinct; (It) disappeared, reappearing again (like smoke).; 若有所失 look blank [distracted]; feel as if bereft of sth.; feel disturbed as if having lost sth.; feel sth. is missing; feel the lack of sth.; (He) felt as if (he) had lost sth..; (She) felt something was lost (to her).; 若有所思 as if thinking of sth.; as if absorbed in thought; as if deep in thought

若ruò

臂使指|不胜衣|操左券|出一辙|火燎原|离|合|履平地|暗|烹小鲜|丧考妣|释重负|数家珍|无其事|现|无|有所失|有所思|有所悟

❷ 灿繁星|呆木鸡|动脱兔|洞观火|奉圭臬|奉神明|固金汤|浩烟海|欢平生|涣冰释|恍隔世|坚金汤|矫惊龙|较画一|噤寒蝉|敬神明|静处子|口悬河|冷冰霜|寥晨星|了指掌|凛冰霜|面死灰|邈山河|明观火|命悬丝|目悬珠|傍无人|判鸿沟|判两人|判两途|判水火|判云泥|旁无人|翩惊鸿|弃敝屣|契金兰|轻鸿毛|情手足|声洪钟|视儿戏|视路人|视神明|视无睹|悚木鸡|婉游龙|稳泰山|向之叹|心死灰|置罔闻

❸ 爱才渴|安之素|怅然失|怊怅失|大巧拙|大智愚|浮生梦|忽忽失|欢喜狂|欢欣狂|恍然失|嫉恶仇|惊喜狂|举国狂|举重轻|料远近|门庭市|求贤渴|求知渴|趋之鹜|深藏虚|受宠惊|爽然失|思贤渴|惘然失|夕惕厉|欣喜狂|虚怀谷|昭然揭|指挥

❹ 神气自|神色自|神态自|神意自|泰然自|坦然自|轩昂自|言笑自|晏然自|夷然自|怡然自|意气自|镇定自

若,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或説初文象人跽坐以雙手理順頭髮,因而用作順從之義。金文末一字形增“口”爲裝飾符號,西周晚期以後多沿用。卜辭、銘文用順、善、如等義。文獻多沿用之。或讀如 “諾”。
楚簡帛文作,已見因解散篆體而生訛變。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若ruò,rě

甲骨文为象形字,像一个人用手梳理自己的头发。本义为“顺”,《尔雅·释名》:“若,顺也。”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ruò
偌(合音字,偌大,这么大)
婼(译音用字,婼羌,今作“若羌”)
箬(竹笋壳。“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nuò
诺(承诺)
喏(唯唯喏喏)
锘(人造放射性元素)

匿(匿名信)

惹(惹是生非)
相关链接
“匿”(nì),金文为会意字,一个梳头的人躲在一个框子里。“惹”字读音与“匿”相关。

145.趣談“若”字

若,甲骨文像人在理順頭髮,有“順從、應允”的意思,借爲假“若”,訓爲“好像”,另造“諾”字。


甲骨文;金文;金文;篆ruò,rě

(《説文》:“若,擇菜也。從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許説按秦簡、漢印。不確。若,甲骨文像梳順長髮形。金文雙手訛爲“艸”,長髮訛爲“又”,因而本意不得其解。本由“梳順長髮”會意爲順從。擬爲諾本字。1.ruò,引申爲好像〈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如果〈假若、倘若〉;2.rě,佛經指智慧〈般若bōrě〉。)]
《詩經·小雅·大田》:“既庭且碩,曾孫是若(ruò)。”(莊稼長得茁壯,順了周王願望。
[宋] 黄庭堅《清平樂》:“若(ruò)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ruò

(8画)

【提示】艹,3画,宋体是一横两竖,楷体第三笔竖改撇; 不要依旧字形写成四笔()。

*若rě

8画 艹部 译音字。
(1) 【般若】 (bō—)〖梵Praj〗智慧(佛经用语)。
(2) 【兰若】 (lán—)[梵Ᾱrayaka]寺庙。
 另见ruò(349页)。


*若ruò

8画 艹部 
(1) 好像;如同: ~无其事|旁~无人|~明~暗|欣喜~狂。
(2) 〈书〉 代词。你(们);你(们)的: ~辈|吾翁即~翁。
(3) 连词。如果: 天~有情天亦老。
 另见rě(343页)。

若()


甲骨文合集818,殷
……若,十屯。
按: 象人跽坐以手順髮形。

甲骨文合集891,殷
貞王亡不若。

甲骨文合集35913,殷
……在□, 貞祖甲升……戉升,若我受[又又]。

亞若癸鼎,殷周金文集成2400,殷
若癸𠂤(師)乙受丁斿乙止。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王若曰……

我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63,西周早期
用乍(作)父己寶(尊)彝。 亞{若}。

曶鼎,殷周金文集成2838,西周中期
𠟭(則)卑(俾)復令曰。若。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王若曰……

復公仲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128,春秋晚期
復公中(仲)若我曰……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智(知)天若否。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38,戰國
不不若巳(已)。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1,戰國𥿆(治)人事天, 莫若嗇。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36,戰國
丌(其)(勝)也不若丌(其)已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四19,戰國
若齒之事䏦(舌), 而終弗(憒)。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逸詩—交交鳴1, 戰國
愷俤君子,若玉若英。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凡物流形(甲本)17,戰國
若并天下而訣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凡物流形(乙本)17,戰國
冬(終)身自若。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13,戰國至秦
蓋忌: 五酉、甲辰、丙寅,不可以蓋,必有火起,若或死焉。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同者□約也,與心若一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奉陽 〔君〕 □□□丹若得也,曰笥毋任子講,請以齊爲上交。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107,西漢
若論而失之。

冀州從事馮君碑,東漢
司三郡糾明若否獻善絀惡寬猛……

肥致碑,東漢
敬進肥君,餟順四時,所有神仙退泰,穆若潛龍。

高陽令楊著碑陽,東漢
是以黎庶愛若冬日,畏如秋旻。

大將軍曹真殘碑陽,三國魏
……曰約立化柔嘉百姓恃戴,若卬陽春……

元崇業墓誌,北魏
秀若高桐,峻似孤岳。

宋仲墓誌,隋
敷德義信若斯,動威儀削如此。

謝岳墓誌,隋
祖慶,魏荊州刺史,志性深沉,珪璋特達,淨如水鏡,芘若椒蘭。

郭君妻張某墓誌,唐
若夫長源濬委,與括地而俱流。

鄧夫人墓誌,唐
宛兮淑慎,花若桃李。

李壽墓誌,唐
憑暉若木,漸潤咸池。

喬崇敬墓誌,唐
簪裾章甫,高謝若遺。
《説文》:“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若”本象人跽坐以手順髮形,甲骨文於此形態逼肖。至金文則漸生兩種變異: 一則由跽坐之人形不顯的“”類字形發端, 只突出人手部, 進而演成“叒”,“叒”字《説文》單獨立部,收在六卷下,訓曰: “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 ”一則由增“口”爲飾的“”類字形發端, 頭髮及雙手或訛作“中”、“艸”形,隸變後則成上“艸”下“右”之字,《説文》收入 “艸”部。

☚ 荃   苴 ☛

若ruò

甲骨文和西周金文象人跪坐两手理顺头发状。是顺从义。又是许诺、应允义,即诺字的初文。现r-古代归n-。由顺从义引申为若是,如果(“如”本也是随从义),假如。如:若不努力学习,就是落后。又为如,像。如:年相若|若有若无。由双声(n→r-)假借为你,汝。如:若辈|若曹。组词如:若干(问数量或指不定量)。

若★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1象人跽坐举手梳理之形,表示使头发理顺;金文2字形增口加繁;小篆字形讹变为从艸,隶定为“若”。本义读ruò,顺,引申为顺从,假借为如同、好像、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代词(相当于“你、你的、这、此”)等;又读rě,用于“般(bō)若”,智慧。
【辨析】
❶以“若”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ruò:偌、箬∣nuò:诺、喏、锘∣nì:匿∣rě:惹。
❷若/尔/而/乃见95页“尔”。

(ruò)

擇菜也。菜,艸屬。右,手也,所以擇之。

*若(叒)njak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擇菜也。 从艸、右。右,手也。一曰: 杜若馨香。(六篇下)
《說文》: , 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桑木也。凡叒之屬皆叒。,籀文。 (六篇下)
兩手上伸,理髮使順,或高興而雙手高舉揮舞狀。

☚ 香   兔 ☛
000003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