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苗族诸禁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苗族诸禁忌 苗族诸禁忌禁忌习俗。苗族旧时盛行很多禁忌,但地区不同,禁忌也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图腾崇拜及祖先祭祀禁忌、两性禁忌、节令禁忌、生产禁忌和生活禁忌等。如忌坐“杭果”: 湘西苗族堂屋火坑右边的中柱脚设有祖先神位,苗语称为 “杭果”,青年妇女严禁坐在这一方烤火,孩童不能在此打闹,否则认为会惊动神祖,带来厄运。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禁震龙岩: 苗族每家的堂屋中央都有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内放清水一碗,是“龙” 的栖身之地,如果震动了这块石板,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也会遭难。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等。有少数的苗家支系严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因为狗曾经有恩于该支系的祖先。农事生产禁忌有: 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如若遇到,忌打招呼。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则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切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还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会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 “他们父子”来代称。岁时节令禁忌有: 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每月初一、十五忌讳挑粪; 除夕夜晚洗脚不能倒洗脚水,认为倒洗脚水来年会有洪水泛滥; 大年初一吃饭不能泡汤;妇女不得串门,认为串门会踩着别人的门神。苗家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苗族在与外族人交往时,忌讳称他们为 “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或者喜欢别人称他们为苗家或 “亲家”。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相称呼。和苗家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迎客要穿节日服装。贵客来临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反之,在苗家做客,如果不是主人敬,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在苗家吃火烤的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当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 “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遇到苗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家有产妇,外人3日内不得入内,如有不慎而入门者,出门时要洗脚,喝一碗冷水,否则会将产妇的奶水“踩干”。遇有婚丧或祭祀等仪式活动时,如家人有事,门口插着青树叶等,非经主人同意,外人不得随便闯入。路遇新婚夫妇行走,不得从二者之间穿过。生活习俗禁忌有: 有些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等,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苗家人不喜欢吃羊肉。在山上饮生水时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风病。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新媳妇吃饭不得与老公公同桌,而只能与婆婆和丈夫同桌。产育禁忌有: 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地区忌讳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丧葬禁忌有: 有些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更“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此便死者在回东方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死人。一些苗族地区村寨在死人当天,可以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一个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给他人。苗族的一些禁忌具有习惯法的功能,并成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关系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与意义在于避凶趋吉,保护自身,进而保护整个族群,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 “社会契约” 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生存环境的不断优化、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知识的不断普及,以上各种禁忌已经在逐步调适和消失之中。 ☚ 苗族庆鼓堂 苗族丧葬典仪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