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莫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莫遮 苏莫遮唐代歌舞戏之一种。“莫”或作“幕”、“幙”、“摩”。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一:“‘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麿遮’。 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霑洒行人,或持羂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啗人民之灾也。”传入唐朝后,又名“泼胡王乞寒戏”、“泼寒胡戏”、“乞寒胡戏”。张说《苏摩遮》歌辞五首《全唐诗·乐府十二》所引题下小注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当为戏中之歌辞。任半塘《唐戏弄·剧录》以为是以曲调名为歌舞戏名之歌舞戏剧目,说之甚详。 ☚ 弄假妇人 踏歌 ☛ ![]() ![]() 苏莫遮见“苏幕遮”。 苏莫遮 苏莫遮又称飒磨遮、悉磨遮,系龟兹语的音译。唐宋时歌舞。来源有多说,如: 出于印度或中亚(欧阳予倩《唐代舞蹈总论》),出于伊兰(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出于龟兹(慧琳《一切经音义》 ),出于大秦,即古罗马(席臻贯《泼寒胡戏辨》 )等,关于苏莫遮的演出形式,任半塘在《唐戏弄》中认为是“以曲调名为歌舞戏名也。乃纯粹胡乐、胡舞,始于北周”。另外有人认为苏莫遮就是泼寒胡戏(董锡玖《唐代舞蹈》 )。苏莫遮的曲子有三部,天宝十三年有两部改名:沙陀调《苏莫遮》改名《万宇清》,金凤调《苏莫遮》改名《感皇恩》。水调《苏莫遮》未改。 ☚ 浑脱 凤凰衔书伎 ☛ 苏莫遮 苏莫遮又称飒磨遮、悉磨遮,系龟兹语的音译。唐宋时歌舞。来源有多说,如: 出于印度或中亚(欧阳予倩《唐代舞蹈总论》),出于伊兰(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出于龟兹(慧琳《一切经音义》 ),出于大秦,即古罗马(席臻贯《泼寒胡戏辨》 )等,关于苏莫遮的演出形式,任半塘在《唐戏弄》中认为是“以曲调名为歌舞戏名也。乃纯粹胡乐、胡舞,始于北周”。另外有人认为苏莫遮就是泼寒胡戏(董锡玖《唐代舞蹈》 )。苏莫遮的曲子有三部,天宝十三年有两部改名:沙陀调《苏莫遮》改名《万宇清》,金凤调《苏莫遮》改名《感皇恩》。水调《苏莫遮》未改。 ☚ 浑脱 凤凰衔书伎 ☛ 苏莫遮古代乐舞。流行于今新疆一带。又名浑脱舞。苏莫遮(同音异译有苏摩遮、苏幕遮、飒磨遮等)、浑脱,系用黑羊毛制成的一种毡帽,因舞蹈者所戴而得名。并有“苏莫遮”乐曲。其形式多样,有成群结队的大型音乐舞蹈,旗鼓相当,腾逐喧噪,彷若两军对阵;也有两军对舞,竞相戏谑,多与“乞寒舞”一起配合进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