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南。据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姑苏州学之南,积水瀰数十顷,傍有小山,高下曲折相望,盖钱氏时广陵王所作……庆历间,子美(苏舜钦字子美)谪废,以四十千得之为居,旁水作亭曰‘沧浪’。”这首诗就是苏舜钦在其所筑沧浪亭内所写,其旨趣正如胡仔所说的那样,是“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

全诗紧扣“初晴”来写,细腻地状写了雨后初晴游亭时的所见所闻,并由此表现了作者“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晴吟》)的闲情逸致。起句从“初晴”写起,用的是曲笔:“夜雨连明春水生”。一夜的绵绵春雨直下到天亮方止,清晨启户所见,沧浪亭畔的池中积水已经涨高了几寸,这就从反面点出了雨后初晴,为下文的正面摹写“初晴”景致垫底。接着,就把视线转向天空,直接描写天上的云影和晴光,以显示出“初晴”的景物特色。诗人在这里选择了云团和太阳作为其主要的描摹对象,构筑了“娇云浓暖弄微晴”的“景语”。这句句子中包含多层意思:首先,由于是雨后初晴,所以空气中的湿度仍然很大,因此天上的云团也显得姿态多变、千娇百媚(故曰“娇云”);其次,太阳毕竟已经露面,这就重给大地带来了春日的暖意(故曰“浓暖”);第三,更有意思的是,太阳和云团(一则象征“晴”,一则象征“阴”)之间的“斗争”还未结束,但太阳的“胜利”已成定局,故而诗人就把这种乍晴还阴、乍阴还晴的“初晴”景色给了“弄微晴”的三字形容,煞是准确生动。“弄”者,做弄也,嬉弄也;“微晴”者,初晴也,薄晴也。它们就以动态的描写,显示了“初晴”的特征。行文至此,诗人又进而把笔触转向自己赏新晴的心理感受:“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这儿的一个关键字眼是个“静”字,不过其绘声绘色却仍不离“初晴”的题旨。上句“帘虚”指帘内无人,暗写“静字”;“日薄”,言阳光淡薄,暗切“初晴”;“花竹静”则一以明点“静字”,二亦以表示花竹刚经雨洗、又复沐浴日光,仍含而不露地衬托了“初晴”的景色。下句写乳鸠的时而对鸣,更是“一句两用”的妙语:一则以动衬静,用美妙动听的鸟鸣来反衬沧浪亭内的阒静,二则乳鸠(布谷鸟之类)多在雨过天晴时鸣叫,这又绾合了“初晴”的题目。所以综观全诗,可谓是紧扣题目、写景贴切之作。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 宋诗精品 - 可可诗词网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 ①沧浪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城南。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花园。苏舜钦被谪后,“以四十千得之为居,傍水作亭,曰沧浪”(《石林诗话》)。②连明:从夜晚到天明。娇云:舒展作态的春云。弄阴晴:浮云飘荡,时阴时晴。阴晴,一作“微晴”。③虚:疏朗。日薄:日光轻淡。乳鸠:雏鸠。

【译文】 池内春水泱泱,涟漪微兴,只因昨夜雨不停,下到天明。空中那浮云飘忽,舒展作态,时阴时晴;亭内却阳光轻淡透过薄帘,花竹幽静。只有那成双成对的初生之鸠,间或发出数声悄鸣。

【集评】 今·金性尧:“全诗都围绕初‘晴’而写,次句‘弄微晴’正显得春云之娇而媚。三四两句,写阳光虽微,却亦足够叫乳鸠们兴奋,亦使人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早行》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这句诗。”(《宋诗三百首》第67页)

今·毛谷风:“这首七绝写沧浪亭雨后初晴的美丽风光。春波荡漾,娇云飘逸,轻帘垂挂,暖日迟迟,鲜花簇拥,翠竹掩映,乳鸠声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美好。正如作者在另一首《沧浪亭》诗中所写的那样:‘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诗约作于庆历五年(1045)或六年的春天。”(《宋人七绝选》第26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对于古代士大夫来说,春水的盈动和沧浪亭的虚静,娇云的骄贵和乳鸠的拙贱,其寓意是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因此,这首抒写初晴游沧浪亭乐趣的诗,虽然写的都是初晴景物,却有内外对比的寓意,其实仍是寄托着‘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的情怀。(《宋人绝句选》第39页)

【总案】 此诗当作于庆历六年(1046)春。时为苏舜钦遭陷害退居苏州之次岁。全诗有明暗两条线索。春水、娇云、薄日、花竹、鸠鸣,无不围绕“初晴”写来,沧浪亭初晴之美景跃然纸上,“初晴”可谓明线。而诗题中“游”字则隐含句中。观春水、望娇云、沐薄日、赏花竹、听鸠鸣之游人,便是初晴时徜徉亭内的主人公,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也。倪、许二位先生谓诗中诸景皆有寓意,或稍嫌拘泥过实,然诗人悠闲自得之深处,确仍有难以平静的情怀在,不过诗中表现得相当隐晦含蓄而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