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汶 苏汶1907—1964小说家、翻译家。原名戴克崇,笔名杜衡、苏汶。浙江余杭人。曾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戴望舒合编过《璎珞》旬刊、《无轨列车》、《新文艺》。后与施蛰存合编《现代》杂志。1932年,在《现代》上先后发表了《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第三种人”的出路》《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等文章,以“第三种人”自居,在国民党政府残酷压迫左翼文艺的时候,却向左翼文坛要“创作自由”,曾受到左翼文坛的批评。抗战爆发后到香港。1942年在重庆任《中央日报》编辑主任。1949年到台湾后,为《征信新闻报》《联合报》《大华晚报》等报社撰写社评和专论。他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石榴花》《怀乡集》,长篇小说《叛徒》《旋涡里外》,编辑过《自由文艺论辩集》,译作有《黛丝》《革命的女儿》《道林格雷画像》等。 ☚ 石凌鹤 阿垅 ☛ 苏汶 苏汶1907—1964.11.17原名戴克崇。笔名有杜衡、苏文、白冷等。浙江杭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后长期从事文艺刊物的编辑。1926年与戴望舒共同主编《璎珞旬刊》,翌年创办《无轨列车》月刊。1927年与人合编《新文艺月刊》。1932年曾参加《现代》月刊的编辑。他的创作始于1926年前后,以写小说为主,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石榴花》、《怀乡集》等以及长篇小说《再亮些》(又名《叛徒》)。他的创作倾向与施蛰存,刘呐鸥等相似,属现代派。作品内容大都以反映都市中上层社会生活为主。1932年因在“自由人”和“第三种人”论辩里,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并编辑《自由文艺论辩集》,由此名噪一时。抗战前期,蛰居香港,不问世事,皈依天主教。香港沦陷后,他到重庆任南方印书馆编辑主任、中央日报编辑主任等职。在这期间出版了长篇小说《漩涡里外》(1944年)。1949年去台湾,长期担任《联合报》等报刊编辑,以撰写政论文为主。 ☚ 芥舟 苏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