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芳草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芳草渡

芳草渡

分慢词与令词两类。慢词见宋周邦彦《清真集》,注双调(夹钟商);令词见宋张先《张子野词》(侯文灿《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不载)。《词律》卷八、《词谱》卷一一列此调。慢词体《词谱》举周邦彦“昨夜里”一首,双调,八十九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又列别体一种。令词体《词谱》列张先词二首,双调,五十七字,“主人宴客玉楼西”一首,上、下片各七句四平韵;“双门晓锁响朱扉”一首,上片七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四平韵。又列一体见宋欧阳修“梧桐落”词(陈世修《阳春集》题冯延巳作),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八句四平韵,下片八句五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不同部错叶。按,《词谱》卷一三于《系裙腰》调名下注云:“宋媛魏氏词名《芳草渡》”,并取魏氏词列为《系裙腰》之又一体。魏氏词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参见《系裙腰》条。

☚ 芳心苦   芳洲泊 ☛

芳草渡

 昨夜里,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侣。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多少离恨苦。方留连啼诉。凤帐晓,又是匆匆,独自归去。愁睹。满怀泪粉,瘦马冲泥寻去路。谩回首、烟迷望眼,依稀见朱户。似痴似醉,暗恼损、凭阑情绪。淡暮色,看尽栖鸦乱舞。
 周邦彦是宋代词坛上的大师。其词富丽精工,尤以表现离愁别恨的羁旅行役与男女恋情词而著称。这首词描写男女恋情与别恨,曲折铺叙,回环往复,抒情细腻工巧,很能代表清真词的特色。
 这首词是双调,通篇赋别恨,以忆昨思今的叙述方式,铺叙心曲。上片以逆挽笔法写昨夜的欢聚与拂晓痛别的情景。开端三句:“昨夜里,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侣”。这是以回忆方式重温昨夜与情人欢聚的甜蜜生活。桃源、仙侣是用典: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迷路,山中逢仙女,同居半年。后归家,已是七代子孙了,再返山中,仙境渺然。这里是用神秘仙境、仙女比喻昨夜宿处与欢爱的女子。同时又暗示与美女的情爱关系,亦蕴涵着别意。昨夜是点明时间,桃源代替难以名状的地点,再宿是说已是多次来这里幽会。醉邀,表现相爱情深,相会不易,尽醉相欢。愉悦、赞美、恋情达到了极致。对下文写别恨起到反衬作用,是别恨之因。接着以听觉的感知方式,调转彩笔写窗外环境骤变,急风疏雨,吹打着碧窗珠帘,暗示着惊破了甜密缱绻的幽会。“多少离恨苦”,点出题旨,“多少”是偏义复词,用多义,多到无法估量,用来形容离恨之苦。由开端忆昨欢聚到此刻拂晓痛别,陡转下跌,一落干丈。物极必反,悲欢相续,是生活中的常理,况且这种艳遇生活,暮来朝去呢。于是下面三句转入铺叙悲情。“凤帐晓”是催别的无声命令,于两人留连难舍、偎抱啼诉中,匆匆离去,独自踏上了归途。“又”是表明同往常一样痛别,今昔别情一齐涌上心头,心里的压力难以负荷。匆匆:是匆忙之意,而这里更有时限已到,不走不行,故而匆匆忙忙的离去。蕴涵着恨别之情。结尾的独去与开端的双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词情由欢极到悲苦。至于什么原因使两人必在拂晓时分别,难以说实。恐是周邦彦在京城为官,受朝事所致,不得延误时间吧。独自归去,开启下片,写归去途中别恨之情。下片换头,“愁睹”,以愁苦的眼光看自己,满怀都是恋人的泪水脂粉;骑着瘦马,在泥泞的路上,冲起泥水,寻找着归去的道路。照应上片风快疏雨与拂晓告别。天未大亮,故寻找道路,冲水崩泥,以景衬愁情,瘦马状其寒酸相;踏泥冲水,一幅狼狈不堪的相。形离而心在,于是引出“谩回首,烟迷望眼,依稀见朱户。”回头远望,本拟可见恋人,不见倩人,愿望化为泡影。只在烟雾中略现朱户,聊以自慰。“谩”字,有漫不经心之意。表示动作的习惯性,多次分别都是如此,而深情就凝聚在这“谩回首”中。烟迷是早雾的实景描写,又暗喻内心愁绪。依稀又有穷尽目力辨识之意。倾刻一望之间的复杂心理活动,希望、失望、茫然无绪之情,接踵而来。朱户回应上片桃源,表明这位女子居住环境如仙境,房舍富丽华贵。可能这位女子是一位歌妓,是周邦彦的一位知心恋人。以绮丽的语言描写她的居住环境,正是衬托人物之美,表现自己钟爱之情。词由上片昨夜再宿桃源,拂晓分别,到下片归途恨别,结束了追忆。回笔写现实的处境与追忆后的心境,“似痴似醉,暗恼损、凭阑情绪。”词至此点出回忆的地点与情态。痴与醉既刻画他凭栏凝神呆望遐想的形象,又描绘欢极至痛极的心态,这种由忆昨带来的无尽的烦恼,正暗暗的损害自己的形体与心神。词情推向了高潮。于是以薄暮凭栏、看尽乌鸦忙乱归巢的景象,收束全词,寓恨别之情于景色中。暮色降临,乌鸦乱飞,争归旧巢,是实景。然而出现在词中,却有着词人自己情感的寄托。乌鸦有归,而自己归向何处,望桃源而不能再宿,此情可待成追忆。慌乱茫然之情不能自已。情与景汇,水乳交融,自然浑成。
 这首写恨别之词,构思工巧,章法多变,意脉衔接自然。基本上是历时性的结构,但以忆昨思今的方式结构,就无平淡乏味之感,又有词情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回环往复的抒情特点与曲折铺叙,不仅有力地突出题旨,而更增添了词的感染力。词语绮丽,写恋情别恨,真挚情深,无雕饰痕迹,沁人肌骨,含蓄和雅,极富诗意。

古代爱情诗词《》芳草渡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芳草渡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作者选取临别送酒、殷勤叮嘱这样一个片断,着重刻画了一个送人远行的女子的细腻感情。
 起句点明送别。“征辔”、“离怀”都表示行人要上路了。“销魂当此际”,这是最令人伤心动情的时刻。女主人公将“征辔”再一次留住,送上了最后一杯离别酒:劝君更进一杯酒,从此前路无亲人……这种缠绵深沉的感情,全都隐含在“留征辔,送离杯“这两个动作中了。接下的两句仍是两个动作:“羞泪下,撚青梅”。离别酒已经送上,再没有什么可以留住行人的脚步了。此刻的女主人公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泪水。“羞泪下”等于是说泪已经流了下来,只是因为羞于让别人看到,这才低下头去玩弄手中的青梅,借以掩饰。这两句的刻画极其准确细致,作者抓住了“羞泪下,撚青梅”这一细节,以少总多地展示了女主人公送别时的心境。一般地说,词这种文体主要是通过烘托和渲染,来达到抒情的效果。这首词的前四句,却完全是用细节的描写来传神达意。从“留征辔”到“送离杯”,再到“羞泪下,撚青梅”,四个动作不仅有着时间上的逻辑联系,更主要的是感情发展一脉相承,逐次递进,从而将全词推入了一个特定的感情基调,为下边的进一步描写作了铺垫。
 从“低声问道几时回”开始,词完全采用了代言体,即作者用女主人公的口吻来说话。因此,虽然从词的格律上讲,上片应该到“此夜为谁排”才结束,但从词的内容上讲,“低声问道”以前四句应为一段,主要写行为;“低声问道”以后为一段,主要写语言。“低声问道”一句紧承前四句而来。离别酒已经饮下,泪也已经流出,行人就要上路了。抓住这最后的时刻,再说上几句话吧。“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留我一人在此,纵然对着秦筝,又能为谁弹呢? “雁”指筝上架弦的雁柱,“促”即近。雁愈促则弦愈急。这句的意思,与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一句的意思一样,都是设想分别后的孤独寂寞。所不同的是,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没有一直沉溺于一己愁苦的倾述,而是转而为对方着想。“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 ”“蓬莱”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用来表示极远的地方,所以下一句说“千里地,信音乖。”因为太远,只怕信也很难带到了。孤身一人远在他乡,衷肠无处倾吐,相思无人安慰,甚至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相思成病底情怀。”这一句询问中,包含了极深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卿卿我我所能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词的结尾才由设想转而为安慰:“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女主人公不说要对方写信,但意思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她让对方“寻个便”带信来,不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宽慰,而是为了使对方得到些许解脱。“和烦恼”紧承上句“相思成病底情怀”,是让对方把相思成病的情怀,连同烦恼一道,“寻个便,送将来。”因为这里有人在惦念他,关心他,随时准备为他分担痛苦。知道有人在无时无刻地牵挂自己,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宽慰。词的这几句,看似径直浅显,但却把主人公的牵挂、关怀、体贴和安慰之情,写得十分感人,没有真正的感情是写不出这几句的。
 词作者贺铸,字方回,以善写情词著称。黄庭坚有诗:“解道江南断肠句,而今唯有贺方回。”不过这首词不以“断肠”取胜,而以情深感人。词人感情由送别到念远,由感伤自己到安慰对方,表面上愈来愈平静,骨子里却愈来愈深婉,正所谓“语愈缓而意愈切”。尤其结尾几句,运用口语入词,更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全词洗净铅华,纯以情胜,“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