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花生根颈腐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花生根颈腐病Peanut Diplodia collar rot

由棉色二孢引起,为害花生幼苗胚轴及成株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
分布和为害 广泛分布世界各国,其中非洲南部、美国、委内瑞拉、澳大利亚以及斐济等地发生严重。中国的山东、江苏、河南、河北、辽宁、安徽及海南、广东发生较重。发病严重年份,其面积达50%以上,病株率轻的10%~20%,重者可达60%以上,甚至绝产。幼苗期首先侵染子叶,使子叶发黑腐烂,然后侵染近地面茎基部或地下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成黑褐色围绕茎或根颈的环形病斑。花生感病初期,地上部叶色变淡,中间叶柄下垂,复叶闭合,次日清晨恢复正常,随病情发展,叶柄全部下塌,整株萎蔫,天旱时变黄褐色枯死,病部呈琥珀色凹陷紧贴茎部或根颈部,髓呈褐色干腐状,湿度大时,病株腐烂变黑褐色,病部及侧枝上产生很多黑色的小突起(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因 病原物为棉色二孢(Diplodia gossypinaCooke),属半知菌,球壳孢目。孢子器散生或集生,球形或烧瓶形,埋生寄主表皮下,成熟后暴露,孢子器内常有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成熟孢子为暗色双胞,大小为20~30×10~13(微米)。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3~35℃,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对不良环境具强的抵抗力,零下1~3℃经27天仍可致病,水浸243天后致病率仍在90%以上。病菌耐干燥,自然条件下,干燥266天,在室内干燥869天,仍能侵染。病害的流行受气候条件影响。在有菌源的前提下5厘米深地下稳定在20~22℃时可出现病株,山东6月中旬为第一次发病高峰,8月中旬为第二次发病高峰。寄主范围广,能侵染大豆、棉花、甘薯等20余种作物。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在花生种子和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用花生病株作饲料的牲畜粪肥以及混有病残株的土粪肥也是传播蔓延的重要菌源,大风及农事操作中耕等引起传播,但一般植株无伤口(如日灼伤、机械伤、虫伤等),病菌再次侵染比较困难。
收获季节,如遇阴雨连绵天气,花生种荚不能及时晒干,造成荚果“霉捂”,荚果带菌率为37.4%,籽仁带菌率为65.4%。病菌从植株的根颈部及茎部的伤口侵染,由伤口侵入的潜育期短,发病率高,由表皮直接侵入的潜育期长,发病率低。花生生长后期经常侵染分枝,造成枝条死亡。
病害控制 防止种子“霉捂”是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留种地应适时收获,充分晒干,播前进行晒种,减少病菌的初次侵染源。药剂处理种子,50%多菌灵可湿性粉用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防效可达90%以上。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方法,也能控制其为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