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花椰菜花叶病毒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花椰菜花叶病毒组Caulimo virus group

属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无包膜,球形基因组病毒。谢菲尔德(Shepherd等,1968)首先证明了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 的基因组是dsDNA。哈里森(B. D. Harrison,1971)根据花椰菜花叶病毒、大丽花花叶病毒(Dahlia mosaic virus,DaMV)和石竹蚀环病毒(Carnation etehed ringvirus,CERV)的基因组都是dsDNA,并具有相同的粒子形态和传毒介体,相互之间有血清学相关性等性质,建议编排为一个病毒组。于197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二报告中正式命名为花椰菜花叶病毒组(Caulimoviruses)。组名来源于Cauliflower mosaicvirus的缩拼。典型成员是花椰菜花叶病毒。花椰菜花叶病毒组编码程式是D/2:45/16:S/S:S/Ve/Ap。
病毒性质 粒子呈球形,直径45~50纳米。蛋白质外壳的厚度为6.5纳米,DNA紧贴于蛋白质外壳的内壁,电子致密的中心部位很少有或没有蛋白质和DNA。沉降系数(S20·ω)为208,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37克/立方厘米。核酸基因组的分子量为5.0×106,7.8~8. 0千碱基对,占粒子重量的17%,在0. 15 mol/L的氯化钠或0. 025 mol/L的柠檬酸钠中的解链温度(Tm)为87.2 ℃,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 702克/立方厘米,电镜下核酸的轮廓长度为2.31或2.47微米。外壳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5~42×103,是一种磷酸化的糖蛋白。
活体外性质较稳定,钝化温度80~90℃,室温下存活7天,稀释限点10-3
基因组和复制 本组多数成员的DNA分子有环状和线状两种形式。环状的是粒子中存在的自然状态,线状的可能是在提取过程中受到物理损伤或经酶裂解而成的。只有环状DNA具有侵染力。DNA分子是松弛的,具有3~4个缺口,一个缺口在α链上,其余的在β链上,限制性内切酶谱显示这些缺口在固定的位置上。花椰菜花叶病毒的DNA每个缺口的5’端都在一个固定的核苷酸位置上,而3’端的一部分则叠盖在5′端的可变的迭盖区间。花椰菜花叶病毒的DNA有8016~8031个碱基对,6~8个阅读框架(推定的基因),DNA可能在细胞核内复制,累积在内含体中,并在内含体内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花椰菜花叶病毒的DNA小链在细胞核中转录。有19S和35S的两个主要的多聚腺苷酰化转录本(即mRNA)。19 S的mRNA是从Ⅵ基因部分转录下来的,翻译分子量为62 000的内含体蛋白质。35S的mRNA可能是反转录酶控制的病毒的DNA复制模板。
分布和为害 病毒的分布常与其寄主分布有关。花椰菜花叶、大丽花花叶和石竹蚀纹环斑病毒分布很广,中国新疆也有花椰菜花叶病毒为害。玄参花叶病毒(Figwort mosaic virus,FMV)、紫茉莉花叶病毒(Mirabilis mosaic virus,MMV)等主要分布在北美洲;蓟花叶病毒(Thistle mosaic virus,ThMV)、矮牵牛脉明病毒(Petunia vein clearing virus,PVCV)主要分布在欧洲;大豆褪绿斑驳病毒(Soybean chloroticmottle virus,SbCMV)分布于日本。病毒可系统侵染寄主,表现系统花叶、斑驳、矮化和坏死等症状,重者整株死亡。病毒可汁液传毒,在自然情况下,蚜虫以半持久性方式传播。蚜虫传播花椰菜花叶病毒时,需要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8000)辅助因子的帮助。病毒的寄主范围较窄,一般限于1~2科范围内,某些成员甚至只侵染1个科中的1~3个属的植物。
病毒与寄主细胞关系 病毒粒子存在于内含体中,有时游离于细胞质内,偶而出现在扩大的胞间连丝中。内含体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20微米,无外膜,周围被核糖体包围。侵染初期,较小的内含体散布整个细胞中,常靠近细胞核,侵染后期逐渐合并形成1~2个较大的内含体。内含体是贮存和装配病毒粒子的场所。内含体发生在叶肉细胞、薄壁细胞和表皮细胞中,有时也发现于韧皮部的筛管和管胞中。这种独特的内含体是花椰菜花叶病毒组的主要特征之一。
病毒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花椰菜花叶病毒与辣根潜隐病毒(Horseradish latent virus,HrLV)、石竹蚀环病毒、大丽花花叶病毒和草莓脉带病毒(Strawberryvein banding virus,SVBV)之间有血清学相关性,而与紫茉莉花叶病毒、越桔红环斑病毒(Blueberry redringspot virus,BRRV)之间则无相关性,但是石竹蚀环病毒与大丽花花叶病毒之间也没有相关性。对花椰菜花叶病毒组成员之间的血清反应结果的解释,应持慎重态度,因为外壳蛋白的水解作用可影响试验结果。用DNA分子杂交,可较准确地反映病毒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如花椰菜花叶病毒与辣根潜隐病毒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大丽花叶、玄参花叶和石竹蚀环病毒之间无同源性。

花椰菜花叶病毒组Caulimovirus group

以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为典型成员的双链DNA病毒组。性状代码为D/2:4.8~5.0/17:S/S:S/Ap。组名源于(Cauliflower mosaic virus)的缩拼。病毒粒子球形,直径45~50nm,沉降系数215~245 S。核酸含量为17%,蛋白质含量83%。基因组为一个分子的双链DNA,分子质量为5×106 u,环形结构。病毒的钝化温度为80~90℃,体外存活期7天,稀释限点为10-3。寄主范围较窄。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和半持久性方式传播,蚜虫传播时需要借助于由病毒编码的蛋白质辅助成分。一部分病毒成员可机械传播,如花椰菜花叶病毒;而另一部分成员则不能,如草莓脉带病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