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花山崖壁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花山崖壁画

壮族古代崖壁画。发现于1956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已发现180多处,分别属于宁明、龙州、崇左、凭祥、扶绥等县地。以宁明花山崖壁画幅面最大(高约250米,长约170米),图像最多(仅人像即有1,300多个)。距江面高约20—60米, 形象呈土红色,线条粗犷,古朴逼真。人像一般高1—1.6米,最高者达3米,最矮者30厘米,多双手上举,两脚叉开,周围有野兽、铜鼓、船等。绘像年代有战国至西汉、东汉、隋唐诸说。为研究壮族古代史的重要文物资料。

花山崖壁画

花山崖壁画

花山崖壁画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左江、明江两岸的花山、珠山、高山、龙峡等临江石灰岩峭壁上。宋人李石《续博物志》曾对广西岩画作过记述:“二广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淡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怠慢。”自五十年代初发现开始,至今共发现古代壮族先民崖壁画64处,绘人像物形3100多个。因宁明花山崖壁画发现最早,且图像最多,画幅最大,故统称“花山崖壁画”。花山,壮语音为“岜莱山”,形似鹰嘴,峭壁临江,钟乳凝结,位于宁明县城50里明江东岸。岩壁高250米,宽230米。岩画长221米,高40米,覆盖面积9240平方米,计有图像1800多个。其中最大人像高3米,最小则仅30厘米,多为男子,也有女子。画面色彩艳丽夺目,线条呈赭色且粗犷苍劲。画像古朴逼真,有两脚开叉双手上举粗壮高大之武士,有头扎幞头或插雉鸡翎、腰配环首刀、下跨骏马之酋长、将领,亦有侧身屈膝,或托物或跃或舞之下士;其间伴有壮族特有的铜鼓以及狗、马等画像。壁画构图有誓师出征,庆功祝颂,群体欢娱,亦有祈神镇邪图腾祥和之作。龙州县左江崖壁画,已发现39处,78个画组,有人物像、动物像和其他物像等。花山崖壁画的始绘年代,尚无定说,或认为始于春秋时代,或以为西汉始作。距今至少已有两千年历史,其艺术内蕴极为深奥,闪烁着古代壮族人民的智慧之光,堪称世界艺术珍贵遗产。

☚ 9. 花山风景名胜区   10. 龙州县 ☛

花山崖壁画

位于广西宁明县明江河岸花山崖壁上,是壮族古代文化艺术的杰作。画面长200多米,高40多米,1500多个人物图像。规模大、图像多、内容复杂。最大的人像高3米,手执匕首,腰佩刀剑,脚跨骏马。在宁明、龙州、崇左等县左江流域数百公里沿岸有50多处。多位于江河旁的峭壁上。风格和形象近似,皆用土红色彩,鲜艳夺目,粗犷有力,朴素逼真。

花山崖壁画

花山崖壁画

位于广西宁明县东北面约20公里的明江东岸。在临江一面宽大的崖壁上,密集地布满赭红色画像。画面宽221米,高约40米,尚可辨认的各种画像1800多个,计有各种形态的正、侧身人物、犬、太阳及铜鼓、羊角钮钟、铃、环首刀、剑等器物图像,还有男女交媾、竞渡、孕妇以及成排的画有男性生殖图像,且分布有一定规律。人物图像最大的高2.41米,最小的0.3米,一般为0.8~1.8米。凡左江流域各处画面所有的图像,在宁明花山几乎都可以看到,有的画像为其它地点的崖壁画所不见,堪称左江流域崖壁画的典型代表作,其画面之宏大,图像之众多,风格之独特,在我国发现的崖壁画中是首屈一指的,亦为世界所罕见。现在,花山已成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左江流域崖壁画   棉江花山崖壁画 ☛

花山崖壁画

见“左江崖壁画”(459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