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芫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芫荽yánsui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羽状,果实球形,可做香料,茎和叶有特殊香气,可做调味品。通称香菜。

芫荽yán sui

草本植物。又称香菜。也称胡荽。1887年辰桥《申江百咏》卷上:“浦上呼芫荽曰香菜,即张骞得种于西域者也。气味辛辣,酒馆中多尚之,如食红烧鱼翅、北烧鸭子必拌此菜,以至不可入口,奈时俗所尚,竟有掩鼻而食者。”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辛香 > 蒝荽 > 芫荽
芫荽  yánsuī

同“蒝荽”。

荤菜

荤菜

荤 焄
有辛辣气味的蔬菜:辛(荤辛)
葱:葱(~白;~花;大~) 芤 菜伯鹿胎 和事草
蒜:蒜(~苗;青~;大蒜) 葫(葫蒜)麝香草
姜:姜(~皮;干~;老~)
芫荽:香菜 胡荽
韭菜:韭(青~;黄~) 丰本 起阳草草钟乳 草中乳 懒人菜
韭菜茎:韭白
捣碎的姜蒜或韭菜:
古书上指一种香菜:蓠(江~)
(有气味的蔬菜:荤菜)

☚ 根茎类蔬菜   瓜 ☛

芫荽coriander

夏季蜜源植物。学名Coriandrum sativum L。别名香菜、胡荽、香荽。伞形科,芫荽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植株具强烈香气,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茎生叶三至多回羽状深裂。伞形花序,顶生,每一小伞形花序有可孕花3~9朵,花白色或淡紫红色,有花瓣5片,雄蕊5个。双悬果近球形。(见图)

芫荽


芫荽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现全世界均有栽培,前苏联境内、印度最多。中国在汉代引入,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至今分布南北各地。芫荽喜冷凉,生长适温15~18℃。南方多在晚秋播种,翌年4~6月开花;北方在春天播种,7~8月开花。泌蜜丰富,一日单花泌蜜量约0.1微升。芫荽的幼苗作香料或蔬菜,留种部分可用作蜜源植物。播种面积大时,一群蜂可产蜜30~40千克。蜜呈琥珀色,具香气。其蜂蜜成分如下:总糖72.25~73.70%,蔗糖0.00~2.18%,葡萄糖35.2%,果糖48.1%,麦芽糖14.1%,低聚糖1. 1%;水分16.80~18.48%,灰分0.10%~0.25%,淀粉酶值9.7~16.4,羟甲基糠醛(ppm) 0.96~3.84,蛋白质0.0044~0.0065%。
中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较零散,不宜被大量蜂群利用。在欧洲东部各国以及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芫荽是重要蜜源植物。据报道,罗马尼亚每公顷可产蜜100~500千克。花粉团为红色,可供蜂群繁殖。

芫荽coriander

伞形花科(Umbelliferae)芫荽属中以叶及嫩茎为菜肴调料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Coriandrum sativum L.,别名香菜、胡荽、香荽等。染色体数2n=2x=22。每100克食用部分含维生素C135毫克、钙184毫克,还含有其他营养物质。具香气。在中国,芫荽可作为调味品,也可装饰拼盘。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果实可入药,有驱风、透疹、健胃及祛痰的功效。种子含油量达20%以上,是提炼芳香油的重要原料。芫荽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中国在汉代由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引入,名 “胡荽”,因避石勒讳,改名为“香荽”。《齐民要术》 (533~544) 中,已有栽培技术及腌制方法的记载。公元8~12世纪传入日本。现全世界都有栽培,以苏联、印度等国栽培较多,在中国栽培也很普遍。
芫荽的主根较粗大,白色。子叶披针形。根出叶丛生,长5~40厘米,1~2回羽状全裂,羽片数1~11,卵圆形,有缺刻或深裂。花茎上的茎生叶3至多回羽状裂,裂片狭线形,全缘。伞形花序,每一小伞形花序有可孕花3~9朵,花白色,花瓣及雄蕊各5,子房下位。双悬果球形,果面有棱,内有种子两枚,千粒重2~3克。芫荽按种子大小分两个类型: 大粒类型的果实直径7~8毫米,小粒类型的果实直径仅3毫米左右。中国栽培的属小粒类型。


芫 荽


芫荽喜冷凉,生长适温15~18℃。属长日性作物,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能促进发育,在短日照条件下,需经过13~14℃以下的较低温度才能抽薹开花。芫荽的适应性较强,营养生长时期的植株既可度过酷暑,也能在简易覆盖条件下,经受较长时期的严寒。因此,中国各地生长季节内均可栽培,但以日照较短、气温较低的秋季栽培产量高,品质好。在中国南方成株可露地越冬,北方可长时间贮藏。
栽培芫荽可直播,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足有机质基肥,耙平后作平畦。播种用的果实需先搓开,使种子分离。条播或撒播。每亩播种量为1.5~2.0公斤。播后保持土壤湿润,7~8天幼苗出土,苗高3~4厘米中耕除草及疏苗,保持株行距5~8厘米。植株封地后,加大灌水量,同时追肥1~2次。播种后50~60天,最大叶长30~40厘米时收获。留种的芫荽,在中国北方多于9月至10月播种,幼苗(4~5片真叶)在覆盖条件下越冬。翌年春恢复生长后疏苗,株距20~30厘米。6月果实成熟及时收获。在中国南方于早春播种,当年可收种子。

芫荽

药名。出《日用本草》。又名胡荽、香菜。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带根全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辛,温。入肺、胃、肝经。发汗透疹,健胃消食,解毒止痛。
❶治麻疹透发不畅,感冒发热无汗,食滞胃痛,头痛,牙痛,痞闷。煎服:9~15g,鲜品,15~30g。透疹亦可用鲜品煎汤熏洗。
❷治疮肿初起,蛇咬伤,捣敷之;脱肛,炒,烟熏。全草含具恶臭的癸醛以及芳樟醇等。

芫荽coriander

Coriandrum sativum L.,又称香菜、胡荽、香荽。伞形科,芫荽属。一二年生草本。2n=2x=22。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栽培遍布世界。主根粗大,白色。子叶披针形,根出叶丛生,1~2回羽状全裂,羽片数1~11 ,卵圆形,有缺刻或深裂。伞形花序,花白色。双悬果球形,种子两枚。按种子大小分为大粒型和小粒型两类。中国栽培多数属小粒型。喜冷凉,适应性强,营养生长期能渡过酷暑严寒。属长日照植物。6月果实成熟。中国南方早春播种,当年可收种子。种子含油率达20%以上,是提炼芳香油的原料。嫩茎叶可作调料、饰拚盘或腌渍。果实入药。

芫荽

芫荽

别名香菜、胡荽、香荽。全疆均有栽培。具有散寒理气、发汗透疹、开胃消食的功能。药用全草及果实,主治麻疹不透、胃寒作痛、胆道蛔虫等病症。杀虫植物,对蚜虫有效。

芫荽

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香菜。株高30~100 cm,全株具强烈香气。直根。茎直立。基生叶1~2回羽状全裂。茎生叶2~3回羽状深裂,最终裂片狭条形。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伞幅2~8 cm。花小,白色或淡紫色。果近球形,直径1.5 mm,有香气。花期4~5月,果期6~7月。原产意大利。中国自古栽培,茎叶作蔬菜和调味香料。耐寒,生长期短。春、秋均可播种。大面积生产栽培,华北各地8月播种为适期,江南10~11月为适期。北方入冬后畦面防寒,早春上市。芫荽种子含芳香油0.4%~1%。蒸油后的种子还可榨取17%~21%的脂肪油。油粕蛋白可作饲料。

芫荽

芫荽Yansui

伞形科。又名香菜。一年生栽培草本,无毛,有强烈香气。基生叶1—2回羽状全裂,裂片宽卵形或楔形;茎生叶2—3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形。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序边缘花具辐射瓣,花白色或淡紫色。双悬果近球形,光滑。原产地中海区。我国各地栽培。茎叶作蔬菜和调香料,有健胃消食作用;果可提芳香油;种子含油20%;果入药,有驱风、透疹、健胃、祛痰功效。

☚ 芹菜   胡萝卜 ☛
芫荽

芫荽Coriandrumsativum

俗称“香菜”。双子叶植物,伞形科。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特殊香味。果实可提制芫荽油;嫩的茎叶作蔬菜。中医学上以全株入药,有健胃、驱风解毒、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性喜凉忌炎热。华北地区栽培最广。

☚ 芹菜   香菜 ☛

芫荽yuánsuī

中药名。出元·吴瑞《日用本草》。别名胡荽、香菜。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带根全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辛, 温。入肺、胃经。发汗透疹, 健胃消食。治麻疹初期透发不快, 感冒无汗, 食滞胃痛、痞闷。煎服: 9 ~ 15 克。透麻疹亦可用鲜芫荽煎汤熏洗。全草及果实均含具恶臭的癸醛。果实尚含挥发油、脂肪油, 其主要脂肪酸为岩芹酸。还含多量维生素C。

芫荽

芫荽

芫荽,一作蒝荽;又名香菜、园荽、香荽。始载于《食疗本草》,原名胡荽。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 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品味辛,性温。归心、肺、脾、胃经。功能发表透疹,理气消食。主治风寒感冒,麻疹透发不畅; 消化不良,食滞腹胀及胃寒胀痛等证。李时珍谓其“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解一切不正之气”,凡外感风寒、发热无汗者,可同葱白煎服,以发散解表; 麻疹初期,因风寒外束,透发不畅者,可与蝉衣、薄荷或紫背浮萍等煎汤内服,并可用鲜芫荽入沸水略煮后,取汤擦洗手足及胸背等部,有促进麻疹透发之效。用于食滞腹胀,可配神曲、麦芽等药,以加强消食化滞的作用; 胃寒腹胀者,则可配干姜、陈皮之类以温中行气。由于本品为辛温走窜之品,易致耗气。故气虚者不宜多服; 麻疹已透或因于热毒壅滞而不易透发者忌用。煎服,10~15g;鲜者可用30~60g。
芫荽子,亦供药用。味辛、酸,性平。亦有透疹、健胃之功,并有收涩止血、止痛作用。主治麻疹透发不畅,食欲不振,胸膈胀闷,肠风痔血,下痢等证。如捣碎后布包,醋煮,可用以熨治脱肛; 煎取浓液口含,可治牙痛。煎服,6~10g.

☚ 葱白   杜衡 ☛

芫荽

芫荽

芫荽,又名香菜。维吾尔药物名优米哈克苏提,别名开孜白热、开西尼孜。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品性二级干寒。功能生干生寒,调节异常血液质,清目安神,清热消肿,除脂消食,开胃除胀,利尿消炎等。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目赤失眠,暗疮红肿,口腔溃疡,油食不化、纳差腹胀,小便不利等。内服10—15 g。外用适量。内服过量可减少精液,并对瘫痪患者、气质寒性者、健忘和神经衰弱者有害。矫正药为蜂蜜、鸡蛋黄、荜茇、肉桂。若本品缺货,可代用罂粟。本品可入汤剂、糖浆剂、敷剂等。实验研究:全草和果实均含具恶臭的癸醛。果实含挥发油0.8%—1%,油中主要含芳樟醇(lianlool)65%—80%,并含对伞花烃(P-caymans)、∝和β-蒎烯、-宁烯、∝和β-萜品烯、龙牛儿醇(geraniol)、龙脑、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等;另含脂肪油10%—20%,其脂肪酸中岩芹酸(petroselicacid)的最高含量约53%。

☚ 莴苣子   小檗实 ☛

芫荽yan sui

coriander

芫荽

coriander


芫荽

coriand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