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芫花落叶灌木。中医学上以花蕾入药,性温、味辛、有毒。有泻水逐饮的功能。例同上。 ☚ 巴豆 生半夏 ☛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芫花 芫花 yuánhuā 亦作“芫華”,亦稱“杬”、“魚毒”。瑞香科,落葉灌木,葉紙質,對生或互生。花春季先葉開放,萼筒花冠狀,淡紫色。核果白色,供觀賞。花蕾入藥。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及魯、豫、陝。始載於先秦典籍。《爾雅·釋木》:“杬、魚毒”。《墨子·雜守》:“常令邊縣豫種畜芫、芸、烏喙、袾葉。”《急就篇》卷四:“烏喙附子椒杬華。”唐·顏師古注:“芫華,一名魚毒,漁者煮之,以投水中,魚則死而浮出,故以爲名。其根曰蜀桑,其華可以爲藥。字或作杬。”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芫花》。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芫 > 芫花 芫花 yuánhuā 芫花【同义】总目录 败华鱼毒芫花芫花flos genkwa峻下逐水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杜芫、头痛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 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除去杂质生用或醋炙用。主产华东、华中各地。辛、苦, 温; 有毒。入肺、脾、肾经。功能泻水逐饮,杀虫。主治:❶马伤冷、气痛起卧、与金毛狗脊、大黄、川乌头、椒子、天仙子配伍, 如芫花散(《安骥集药方》)。 ❷马癞, 与蛇床子配伍, 为末, 油调搽之, 如搽疥方(《痊骥通玄论》)。 ❸胸腹积水, 与大枣、大戟、甘遂配伍, 如十枣汤。牛6~15克, 马4~12克: 猪、羊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孕畜忌服,反甘草。本品含芫花素(genkwanin)、羟基芫花素、芹菜素(apigenin)、苯甲酸及甾醇等。芫花素刺激肠粘膜, 引起剧烈的水泻和腹痛。煎剂给大鼠口服和麻醉狗静脉注射, 均有利尿作用。水浸剂在体外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醋制或苯制芫花的醇提取液及羟基芫花素对实验动物有止咳、祛痰作用。 芫花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药鱼草、头痛花、老鼠花、癞头花、棉花条、芫条花、银腰带。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d.et Zucc.的花蕾。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湖南等地。辛、苦,温,有毒。入肺、脾、肾经。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 ❶治水肿胀满,臌胀,痰饮胸水,咳逆上气,痛引胸肋,瘴疟,精神病。内服:煎汤,1.5~3g;研末0.6~0.9g,日服一次。 ❷治白秃头疮,研末调敷。醋制可使其毒性减弱,并加强逐水作用。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反甘草。本品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苯甲酸及谷甾醇等。芫花素能抑制离体肠管及子宫的运动,也能抑制离体蛙心。芹菜素对平滑肌有中度解痉作用,对大鼠有轻度抗胃溃疡作用,羟基芫花素有较好的祛痰及一定的止咳作用芫花浸剂对狗有轻度致泻及致吐作用,其刺激性油状物对离体肠管先兴奋后抑制。煎剂给动物灌服有利尿作用。动物试验中芫花与甘草同用,毒性增强。 芫花lilac daphne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瑞香科,瑞香属。落叶灌木。生长于山坡、路边或疏林中。中国山东、河南、陕西和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茎多分枝。叶对生或偶为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幼枝、幼叶外被柔毛。花先叶开,紫色或粉红色,3~5朵簇生于叶腋;花萼花瓣状,花瓣缺;雄蕊8,排成2轮;柱头红色。核果,肉质。花期3~5月,果期6~7月。性喜阳,较耐旱。种子或插条繁殖。可供观赏;茎纤维可作造纸原料;花蕾入药,性温、味辛,有毒,具利尿、祛痰功用;树皮能活血、解毒;植株浸液可作农药,杀灭害虫。 芫花yuán huā《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芫花(119)。药名。 【基原】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异名】芫(《山海经》),去水(《本经》),败花、赤芫、儿草(《吴普本草》),毒鱼、杜芫(《别录》),头痛花(《本草纲目》),闷头花、老鼠花(《东还纪程》),闹鱼花(《中国树木分类学》),棉花条、大米花(《江苏植药志》),芫条花、野丁香花(《山东中药》),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湖南药物志》),银腰带、小叶金腰带(《江西草药》)。 【性味】辛苦,温,有毒。 ❶《本经》:“味辛,温。” ❷《别录》:“苦,微温,有小毒。” ❸《药性论》:“有大毒。” 【归经】入肺、脾经。 ❶《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❷《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❸《本草求真》:“入脾、肺、肾。” 【功用主治】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鯮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 ❶《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 ❷《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❸《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❹《日华子本草》:“疗嗽、瘴疟。” ❺《本草纲目》:“治水饮痰澼,胁下痛。” ❻《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分至一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宜忌】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芫花yuánhuā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药鱼草、头痛花、老鼠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genkwa Sieb. et Zucc. 的花蕾。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湖南等地。辛、苦, 温, 有毒。入肺、脾、肾经。泻水逐饮, 解毒杀虫。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喘咳、痛引胸胁、精神病、二便不利, 内服: 煎汤, 1. 5 ~3 克; 粉剂,0. 6 ~0. 9 克。治白秃头疮、疥癣、冻疮, 研末调敷。孕妇忌服。反甘草。本品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等。芫花素能刺激肠黏膜,引起剧烈水泻和腹痛。煎剂对大鼠和狗均有利尿作用。醋制或苯制芫花醇提取液及羟基芫花素对动物有止咳、祛痰作用。动物试验证明, 芫花与甘草同用, 毒性增大, 利尿、泻下作用均受抑制。 
芫花 芫花 芫花芫花,又名杜芫、头痛花、老鼠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瑞香科植物芫花 Daphne genkwa sieb. etzucc.的花蕾。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湖南等省。 本品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脾、肾经。功能泻水逐饮,杀虫疗癣。主治痰饮癖积、喘咳胁痛、水肿胀满、胸、腹积水,及白秃疮、痈肿等证。《名医别录》谓本品“消胸中痰水”,使水气从大小便排泄,如《伤寒论》十枣汤用本品配大戟、甘遂,治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鞭,干呕短气,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者;亦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他如《普济方》枳壳丸以本品配枳壳,治疗蛊胀,逐水而行气。临床上也常与葶苈子、车前子等同用,以增强其逐饮利水作用。现代尚有取本品逐痰泻下之功,治疗精神病的报导。《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上气”,《补缺肘后方》以本品与大枣同煎服,治卒得咳嗽。有用以治慢性气管炎者,有祛痰止咳的效果。芫花用于疮癣肿毒,有杀虫疗疮之功,如《集效方》以本品为末,猪脂和膏,涂治白秃头疮,若配雄黄同用,则疗效更佳。治痈肿初起,《千金方》以本品为末,调敷患处。验方有以本品煮鸡蛋内服,吃蛋喝汤,每日1~2次,每次1~2个,治急性乳腺炎及深部脓肿有效。此外,本品研末外擦,可治牙痛,如《魏氏家藏方》芫花散。芫花药力峻猛而有毒。内服宜醋制,并常配大枣同用以减低其毒性,缓和药力。煎服1.5~3g;研末服,0.6~1g。凡体质虚弱,或有严重心脏病、溃疡病、消化道出血以及孕妇等,均须忌用。反甘草。 实验研究: 芫花含芫花灵、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芫根甙、芹菜素; 另含谷甾醇、苯甲酸等。 水浸剂、煎剂及醇浸剂有兴奋离体动物肠管平滑肌的作用,故有轻度致泻及致吐作用。煎剂有某些利尿作用。羟基芫花素对动物有止咳、祛痰作用。醇提物对动物有镇痛作用,纳洛酮能阻断其镇痛作用; 并有镇静、抗惊厥作用。芫花灵和芫花酯甲对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明显抗肿瘤活性,主要影响DNA合成,抑制嘌呤代谢途径。芫花素能引起狗的子宫收缩。据动物实验,芫花与甘草合用,毒性有增强倾向。 ☚ 红大戟 芫花根 ☛ 00002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