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芦读音l·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落胡切,平,模韵。 上一条: 廬 下一条: 蘆 芦〔lu〕 ![]() ![]() 芦蘆lú❶芦苇 芦蘆lǔ见957页“油葫芦”。 芦蘆❶一种长在水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光滑,可编席和造纸。根可入药:~苇︱~花︱~管︱~根︱~席︱~笋︱~笙。 芦lú❶ 芦苇:芦花│芦席。 芦lu芦荡 芦根 芦管 芦花 芦荟 芦笙1 芦笋 芦田 芦苇 芦席 芦衣 葫芦 藜芦 芦笛岩 闷葫芦2 糖葫芦 依样葫芦 依样画葫芦 芦(一)lú (二)lǔ【辨形】 下是户,不是卢。7画。形声。 芦lú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蘆 蘆 lú 亦稱“葦”、“葭”、“葭蘆”。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簇生,具匍匐之根莖。葉綫形,基部寬,漸尖。夏末秋初抽穗,相繼開花,稠密,圓锥狀排列。爲園林緑地獨特景觀。可固堤,護坡,控制雜草。稈作編織、製紙原料。根、莖入藥。我國南北均產。《詩·召南·騶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又《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温庭筠《病中書懷》詩:“躍魚翻藻荇,愁鷺睡葭蘆。”《三才圖會·草木》:“〔蘆〕在處有之,生下濕陂澤中,其狀都似竹,而葉抱莖生,無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節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蘆》:“〔釋名〕葦、葭,花名蓬蕽,笋名虇。時珍曰: 按毛萇《詩》疏云: 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清·汪灝等《廣群芳譜》:“蘆,一名葦,一名葭。生下濕地,處處有之,葉四向而垂,中心抽稈,長丈許,中虚皮薄,色青,老則白,莖有白膚,身有節,如竹葉隨節生。” 芦蘆lú芦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芦*蘆C2AB 常见的草 常见的草席草:苞 藨草 茳芏 水毛花 ☚ 野草 香草 ☛ 芦蘆lú❶芦苇。如:芦花,芦席。 芦lú《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芦(301)。药名。参见“芦根”条。 芦(蘆)lú ❶ {植} (芦苇) reed 芦(蘆)lǔ(构词成分): 油葫 ~ [yóu hu lǔ] {动} a kind of field cricket 芦lú
芦蘆(7画) *芦(蘆)lú7画 艹部 *芦(蘆)lǔ7画 艹部 【油葫芦】 一种像蟋蟀而体形较大的昆虫,危害棉花、芝麻等农作物。 芦蘆lú战国以来的形声字。从草头,盧声。《说文》说用于芦菔(-fú)。后音转为萝卜。中古用于芦苇,也叫苇子。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茎中空,可造纸,编席等。根茎可入药。宋代以来群众简化作芦。改从户声。如户炉庐例。易学易用,现作规范字。见《总表》。 芦蘆★繁◎常★常◎异lú蘆,形声,从艸,盧声,用于“芦菔”(萝卜,一种草本植物)“芦苇”(一种草本植物)。元代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简作“芦”,音符改为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