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节孝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节孝记 节孝记❶高濂作。《古人传奇总目》作“马瑞兰作”,误,应作“高瑞南”,因濂号瑞南。今存明万历间世德堂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此剧分上下两卷。上卷为《赋归记》,共十六出,写陶潜事。本事见《晋书·隐逸传》、《续晋春秋》、《高僧传》诸书。剧从《耕读》、《赴任》、《弃职》、《送酒》,直写到弃家入莲社,突出其“节”。下卷为《陈情记》,共十五出,写李密事。本事见《晋书·孝友传》。剧从《问寝》、《救祖》、《弃征》、《写表》,直到《庐墓》,戏尚未完,突出其“孝”。一部传奇分写两个主要人物,可称之为“合传”,别是一体。上卷〔尾声〕云:“清风史载高人传,素节青留归去篇,三隐浔阳万古传。”下卷剧终云:“先生纯孝,夫妇同心,警世醒俗,有益风化。”祁彪佳《曲品》云:“陶元亮之《归去辞》,李令伯之《陈情表》,皆是千古至文,合之为《节孝》,想见作者胸次。但于二公生平概矣,未现精神。且《赋归》十六折,而陶凡十五出;《陈情》十六折(按今存本有残缺),而李凡十三出,不识场上劳逸之节。”就是说,剧中主要人物接连出场入场,必使扮演者疲于奔命。此案头之作,非场上之曲。 ☚ 玉簪记 凤仪阁乐府 ☛ 《节孝记》《节孝记》
传奇剧本。明高濂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中下品”,说:“陶潜之《归去》,李密之《陈情》,事佳。分上、下帙,别是一体。”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陶元亮之《归去辞》,李令伯之《陈情表》,皆是千古至文,合之为《节孝》,想见作者胸次。但于二公生平概矣,未见精神。且《赋归》十六折,而陶凡十五出;《陈情》十六折,而李凡十三出:不识场上劳逸之节。”此剧上卷写陶渊明弃官归隐的气节;下卷写李密对祖母的孝。作者意欲表彰古人,却未能表现出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且将思想意义及情节毫无联系的两剧强合为一剧,亦不足法。 节孝记戏曲。明高濂撰。濂有《玉簪记》传奇已著录。全剧分上下帙,上帙《赋归记》,十六出,叙陶渊明辞官归隐,躬耕南阳事,本事出正史及《续晋春秋》、《高僧传》。下帙《陈情记》,十五出。叙李密写表陈情,孝敬祖母事,本事出《晋书·孝友传》。陶以“节”,李以“孝”,一记分两帙,与沈璟《奇节记》体制略同。有明万历世德堂刻本,《古本戏曲丛刊》据此本影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