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艾伯塔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艾伯塔省Alberta

首府:埃德蒙顿
面积:66.12万平方千米
人口:259.23万(1993)
主要城市:埃德蒙顿、卡尔加里、莱斯布里奇、雷德迪尔、梅迪辛哈特、圣艾伯塔、麦克默里堡
语言:英语(81%)、法语(2.1%)、其他语(13.3%)加入联邦日期:1905年9月1日国民生产总值:737.44亿加元

1905年9月1日成立。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第四位公主L.C.艾伯塔的名字命名。位于加拿大西部北纬49°~60°之间。东接萨斯喀彻温省,南邻美国,西连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靠西北地区。南北长1217千米,东西宽293千米~650千米。面积66.12万平方千米,在三个草原省中面积最小。


位置


省花:野蔷薇


盾徽
地 理
按地理、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条件分为4个生态区:草原地区、疏林草原区、北方森林区和西北皮斯地区。草原地区包括大部分南部地区,是一片起伏不大的绵延草原,较为干旱,几乎没有丛林。疏林草原区集中在中部,土壤和气候对农业有利。北方森林区包括北半部,江河流向北极,土地和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西北皮斯地区例外,是世界上最北端的粮食产区。
地质 最古老的地质区在东北部,地表有前寒武纪时期(38亿年~5亿年以前)形成的水晶石。古生代时期,艾伯塔地区交替成为陆地和海洋。泥盆纪时期形成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层。中生代时期,交替出现陆地上升和海水泛滥,形成雷德迪尔河谷,大部分煤矿资源就集中在这里。到新生代,落基山脉上升,形成现在的自然地理结构。2.5万年前,除落基山、塞皮路斯山和波库派恩山的最高处外,全省为大陆冰块所覆盖。1.3万年前,冰河期消退,出现河流和土壤。
地貌与植被 南艾伯塔草原包括两个地区:矮草区和混合草区。东南部地区草矮小、抗旱。西部野生植物有小麦草和高草。中艾伯塔和皮斯河流域的疏林草原多高草和白杨。北艾伯塔森林区主要树种是白杨和白桦。东部有冷杉和短叶松。西部有高山冷杉。落基山低海拔区有高山冷杉、白云杉等;高海拔区有黑云杉和落叶松,终年积雪。
河流与湖泊 北部主要有阿萨巴斯卡河、哈依河和皮斯河,这些河在麦肯齐汇集,再流向北冰洋。南部主要有南萨斯喀彻温河。疏林草原区到19世纪才出现人工灌溉体系,灌溉面积约45万公顷。灌溉用水量受南萨斯喀彻温河流域的水流量限制。最大的两个湖泊是明湖和小奴湖。
气候 气候凉爽,冬季寒冷、短暂,夏季凉爽、较长。落基山脉的高度、宽度和风向都是决定气温和降水量的重要因素。山脉阻挡了太平洋吹来的气流并降低了它的温度,因此落基山东坡总处于积雨云下,而艾伯塔则经常是晴天,降水量比较小,东南部降水量年均300毫米左右,北部400毫米~450毫米左右,丘陵地带550毫米~600毫米。干燥、清新的气流提供了较长的日照。全年日照时间不等,北部约1900个小时,南部莱斯布里奇地区约2300个小时。太平洋气流对东部的影响减弱,来自北极和美国中西部的大陆性气流控制了该地区,使1月份的平均气温变化从南到北在8℃~24℃之间,4月份平均气温变化在20℃~16℃之间。植被生长季节南部约120天,北部60天。
资源 被誉为加拿大“能源之省”。拥有全国80%的石油储量、90%以上的天然气以及全部的沥青和油砂储量。据1986年调查,常规原油储量约6亿立方米,综合原油储量42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1.77万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量3.16亿立方米,煤储量约217亿吨,占全国煤储量的70%。可耕地面积266.1万公顷,森林面积333万平方千米,其中5.4万平方千米为国家公园,0.47平方千米为省级公园和游乐场,0.56万平方千米为省立自然环保区。
环境保护 1970年建立省环保委员会,负责审查政府环境政策和环保计划。委员会还提出了需要研究的一些问题,如能源开发、商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教育、水、空气和噪声污染、废水及有害物质处理等。
人口 1993年有259.23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占2/3;城市人口占77.3%,郊区非农业人口占14%,农业人口占8.7%。约一半的人口集中在卡尔加里市和首府埃德蒙顿市。
1896年~1914年是艾伯塔农业殖民兴盛时期。移民主要来自加拿大东部、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1901年仅有人口7.3万,1911年增至37.4万,1921年移民大潮结束时58.4万,1941年79.6万,1961年猛增至133.2万。增长幅度最低是19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海外移民和加拿大其他地区的人迁入艾伯塔,人口再次增长。19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迅速发展,促使人口大幅度增加,从1973年的176.9万增至1984年的236.7万。此后人口数量开始稳定。
农业人口在19世纪30年代达53万,占当时全省人口的2/3。都市化的进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战后的经济繁荣时期。城市人口增长最明显的是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1946年,27%的艾伯塔人居住在这两个中心城市,1986年比例增至56.5%。据1986年城市人口普查,埃德蒙顿市人口78.5万,卡尔加里市67.1万。
劳动力 1987年,就业人口116.7万,失业率7.7%。多年来,失业率属全国最低之列,但1983年~1984年失业率达到10%。据1987年4月统计,就业人口中服务行业占35.1%,商业占17.6%,农业占7.4%,运输业占7.3%,建筑业占6.5%,制造业占7.5%,其他初级产业占5.8%,金融业占5.3%。1987年2月人平周薪447加元,比1983年降低3.8%,为全国第三位,次于安大略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比全国人平周薪高8加元。
种族、语言和宗教 19世纪80年代以前,土著居民在当地占统治地位。但很快就让位于从欧洲和加拿大东部迁来的移民,其中多是讲英语的新教徒和讲法语的天主教徒。最大的人口变化是1896年~1914年开始的移民浪潮。这次浪潮引来欧洲北部、中部和东部成千上万的讲各种语言、代表不同宗教信仰的移民。据1991年统计,在全省人口中,英裔占44%,操英语的人口占80%以上。其他种族按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是德裔、法裔、乌克兰裔、斯堪的纳维亚裔和荷兰裔。土著民族约有1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0.6%。
最大的宗教教派为罗马天主教,其他依次是联合教会、英国圣公会、路德教、浸礼教、长老会、东正教和乌克兰天主教。
历 史
最早到达今艾伯塔地区的是欧洲人A.享德。1754年~1755年,这位哈得孙湾公司的雇员由一队克里部族人陪同,完成了穿越雷德迪尔地区的探险旅行。1778年,西北公司雇员P.庞德来到阿萨巴斯卡河,建立第一个毛皮贸易站。10年后在阿萨巴斯卡湖上建立奇佩维安要塞,该要塞成为A.麦肯齐1789年进入麦肯齐河流域的据点。
18世纪后期,黑脚人、布卢德人(又称血族人)、佩甘人、格罗斯文特人等印地安部族占据艾伯塔西部。库特奈部族和一些山区部族进入该区狩猎野牛。沿北萨斯喀切温河是萨尔西部落,更北部是比弗部落,其后是斯拉弗部落。印第安人在见到欧洲人以前已经感觉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哈得孙湾公司从事金属工具和武器贸易,将它们转卖到西部草原。那些临近哈得孙湾的部落逐渐开始从事货物贸易,把收集的毛皮作为交换品,通过公司运送到欧洲。克里部族和阿西尼博因部族在18世纪迁徙到萨斯喀切温河北部,将萨尔西人和黑脚人逼向南边,将比弗人逼向北边。希佩维安部落进入艾伯塔东北角,将比弗人赶进大山。19世纪初,格罗斯文特部落迁徙到美国境内。
1870年6月23日,加拿大政府控制了哈得孙湾公司的全部所有权,包括今艾伯塔省。翌年,新马尼托巴省和落基山脉之间的地区组成加拿大西北地区。从1896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移民大批涌向艾伯塔和加拿大其他草原地区。移民源源进入农牧场和乡镇,不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使艾伯塔形成难以改变的多元文化社会。
省界在1905年正式建省时划定,包括两个主要社会文化区域:南艾伯塔,以卡尔加里为中心;中、北艾伯塔,以埃德蒙顿为中心。南艾伯塔曾是黑脚人部落的领地,而北部是克里部落和各森林部落的领地。在白人殖民早期,白人农场主首先进入南部,在当地开荒,发展农业。卡尔加里和南艾伯塔最初靠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连接东部,埃德蒙顿和北部则由太平洋铁路干线与加拿大北方铁路相连。现在,卡尔加里是该省石油业和金融中心,而埃德蒙顿则是石油勘探和开采中心。
政 治
立法权由省督和选举产生的83名成员组成的省立法会议掌握。省督的传统权力已不复存在,实际权力由省总理和内阁掌握。省总理是省立法会议中多数党的领袖。每位内阁阁员担任一个或几个政府部门的部长。最高的司法部门是省高等法院,法官由联邦政府任命,审判庭负责审理重大的民事和刑事案件。上诉法院同时审理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的上诉案件。地方法院负责大多数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初审。
地方政府 权力范围主要由省政府确定,以各种行政法令为依据。市政当局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如警察、消防队、垃圾和污水处理、水和其他公用事业、道路养护和公共运输、公园和娱乐设施等。该省设有市镇区(平均30个村镇)和县(平均40个村镇)。
联邦代表 在联邦参议院有6个席位。1987年在众议院有21个席位(席位数根据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情况确定)。建省后的联邦大选中,自由党1908年和1911年在该省两度获得大多数席位,保守党1917年获胜,进步党1921年~1930年掌权,社会信用党1935年~1957年掌权。保守党1958年重新获胜,1972年、1974年、1979年、1980年和1984年囊括艾伯塔在议会的所有席位,且得票率从58%上升到69%。
财政 居民支付的所得税在各省中最低,而且不支付商品零售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煤以及其他矿业公司支付的矿区租用税、矿产开采税和其他管理税。1981年~1982年,这类税收占政府财政收入的45%。政府收入在70年代中期发生的能源价格危机中并未减少,反而猛增,促成了艾伯塔遗产基金的建立。遗产基金旨在以政府剩余资产净值获取最大的收益,以便在财政紧张时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或促使该省经济多样化,承担公共卫生事业、灌溉工程和新建项目等特殊工程的投资,以及研究开发利用油砂技术等。
卫生 1969年7月加入联邦卫生保健系统,开始实施全民卫生保健保险方案。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包括对老年人和伤残人的资助。艾伯塔遗产基金通过一个拥有3亿元资金的捐赠基金会——艾伯塔医学研究遗产基金会对医学研究提供资助,并增加医院的床位。最大的两个投资项目是埃德蒙顿的新W.C.麦肯齐医疗科学中心和扩建的卡尔加里的艾伯塔儿童医院。该省还有各种医疗保健机构,包括中心城市的大型综合医院、较小的乡村医院、专门进行长期保健治疗的辅助医院、省立精神病和心理疾病医院,以及老年人护理院。
政治 特点是执政党控制议会绝大多数席位,长期执掌政权,然后遭到新兴政治势力的打击而被取代。这种情况始于自由党第一位省总理A.C.拉瑟福德任内。1905年,他所领导的自由党在该省第一次大选中获得57.5%的选票,在省议会25个议席中拥有22席。1909年、1913年和1917年,自由党在拉瑟福德及其后任A.L.西夫顿和C.斯图尔特的领导下,又获得重大胜利。在1921年的大选中,艾伯塔农民联合会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众的不满情绪,曾一举获得省议会61个席位中的38个。该联合会在1926年和1930年的大选中再次获胜。1935年大选时出现另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以W.阿伯哈特领导的社会信用党。该党在当年的大选中获得省议会63个议席中的56个。此后,社会信用党连续执政达36年之久。1971年大选中,P.拉菲德领导的保守党获得省议会75个议席中的49席,并相继在1975年、1979年和1982年的大选中战胜所有的反对派。从19世纪20年代的农民联合会开始,各政党通常都反对联邦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关于税收、自然资源和联邦性质等问题上尤其如此。

艾伯塔省历任省督(1905~1987)

G.H.V.布尔里亚1905~1915
R.G.布雷特1915~1925
W.埃格伯特1925~1931
W.L.沃尔什1931~1936
P.C.H.普里姆罗丝1936~1937
J. C.鲍恩1937~1950
J.J.鲍尔恩1950~1959
J. P.佩奇1959~1965
J.W.G.麦克尤恩1965~1974
R.G.施泰因豪尔1974~1979
F.C.林奇-斯汤顿1979~1985
H.亨勒1985~

艾伯塔省历任总理(1905~1987)


A.C.拉瑟福德
A.L.西夫顿
C.斯图尔特
自由党
自由党
自由党
1905~1910
1910~1917
1917~1921
H.格林菲尔德艾伯塔农民
联合会
1921~1925
J.E.布朗利艾伯塔农民
联合会
1925~1934
R.G.里德艾伯塔农民
联合会
1934~1935
W.阿伯哈特
E.C.曼宁
H.E.斯特罗姆
P.拉菲德
D.R格蒂
社会信用党
社会信用党
社会信用党
保守党
保守党
1935~1943
1943~1968
1968~1971
1971~1985
1985~

经 济
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开发和外部市场,产品的价格和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经济和政治力量。这种产业结构是随着18世纪的毛皮贸易、19世纪的专业牧场和粮食生产的发展而建立和形成的。1885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为艾伯塔的粮食输出提供了一条市场通道,同时也有益于东部工业品的进入。1947年在勒杜克发现石油前,农业一直在该省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从那以后,矿产业和加工业的产值超过了农业。
19世纪70年代前期,世界石油价格迅速上涨,促使艾伯塔经济空前增长。但经过10年的经济繁荣后,在1982年~1983年的全国性经济衰退中,艾伯塔的形势尤为严峻,建设速度放慢,零售指数下降,失业率从4%上升到10%以上。1982年~1983年,投资额和消费水平急剧下降。以后几年经济无增长或增长甚微。1986年,世界粮食和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政府曾许诺用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促使经济多样化,但经济仍然依赖矿产品和粮食出口,极易受到国外市场的影响。
农牧业 农业生产和粮食出口在全国处于极重要的地位。1975年~1980年,农业现金收入增加65%,并开始稳定在这一水平上。大部分牲畜(主要是牛)的销售量增加,销售额约为农业现金收入的一半。其他收入来自小麦、甜菜、马铃薯和蔬菜等。畜牧业产值在全国各省畜牧业产值中居第一。在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这两个大都市周围地区,有许多畜牧场和家禽饲养场。小麦和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皮斯河流域。联合企业多建在从莱斯布里奇西北部到卡尔加里和雷德迪尔河谷这一广袤的月牙形地区。卡姆罗斯和洛尔德明斯特东北部、埃德蒙顿北部地区和疏林草原地区土地肥沃,多呈黑色和棕色,是建立各类牧场最理想的地方。特别是在该省东南部,集中了更加专业化的牧场和小麦生产基地。排灌农田集中在莱斯布里奇,主要生产甜菜、马铃薯和蔬菜。


雷德迪尔河地区的牛仔


工业 不仅有原材料(石油、农产品、木材或非金属矿产品)加工业,还有服装制造业、能源开发和建筑业。19世纪70年代,发展最快的加工业是石油化工业。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大规模持续发展,建筑业在19世纪50年代~80年代前期成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是加拿大发展最快的两大城市,19世纪70年代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发展最快。


埃德蒙顿附近的石油井架


旅游业 是第三大经济支柱。落基山,特别是班夫和贾斯珀国家公园的神奇景色和方便舒适的娱乐场所,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一些重大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如埃德蒙顿1978年主办的英联邦运动会、1983年主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卡尔加里1988年主办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旅游业年提供7.4万个工作日。1986年旅游收入达20多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非艾伯塔人。
矿产 煤炭工业为矿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他矿产有黄金、盐、硫酸钠、泥炭和建筑材料,如石灰石、沙、粘土等。是世界上最大的从碳氢中提取硫磺的产地之一。在阿萨巴斯卡湖地区还有低品位的铁矿和铀矿尚待开发。1985年,矿产值约273.4亿加元,占全国矿产总值的60.8%。原煤产量1975年~1980年间增加67%,达2010万吨,1985年又增加37%,达2760万吨。
森林 森林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21.6万平方千米具有商业开采价值。但由于该省需求量过小和木材品质不高,只有很少一部分森林资源被开发利用。1985年林产品产值只占该省大宗产品产值的0.1%。全年原木的生产主要是云杉木,约240万立方米。
财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加拿大境内的流动资金向西部转移,艾伯塔省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卡尔加里巩固了其作为全省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显示出成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势头。同期贸易额从9500万加元增加到4.8亿加元。1980年,卡尔加里有22家外国银行(1987年减少到17家),成为仅次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第三个大公司总部所在地。
运输 河流为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皮毛贸易提供了运输通道。19世纪后期,铁路开始把地方经济与全国经济联系起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国营铁路网承运了艾伯塔东、西部输往国际市场的所有粮食。艾伯塔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为增加,最繁忙的道路是埃德蒙顿至卡尔加里之间的2号高速公路。主要的跨省公路有加拿大1号高速公路、耶洛黑德16号高速公路和以北皮斯河地区为起点连接西北地区的麦肯齐高速公路等。总部设在卡尔加里的“灰狗”汽车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汽车运输公司,其交通网络达2.25万千米。艾伯塔的两个国际机场建在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加拿大航空公司和加拿大国际航空公司为国内外旅客提供服务。此外,还有一些美国和欧洲航空公司也承担部分航运服务。艾伯塔还有独特的管道运输,长20多万千米的管道通向国内和国际市场,输送原油和天然气。原油通过跨省管道送到东部,通过穿山管道向西送往太平洋沿岸地区。
能源 天然气的开采早于石油,早在1883年就在梅迪辛哈特附近发现天然气。19世纪70年代起,天然气产量便占加拿大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石油工业始于1914年特纳山谷油田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后期有过一段短暂的兴旺,此后一度停留在很小的规模上。1947年发现勒塔克油田,后来又相继开发伍德本德、雷德沃特、彭比纳油田,石油工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全省境内有1.7万多口油井。石油产量在全国石油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从1972年的79%上升到1985年的88%。
从1947起,石油化工工业为该省带来了繁荣,把艾伯塔从“一无所有”的省变成“富有”的省。埃德蒙顿成为石油贸易、生产和加工中心,卡尔加里成为经济开发、行政和金融中心。在石油价格和出口指标方面,艾伯塔省和联邦政府之间存在的分歧往往引起激烈的争论。
文 教
教育 19世纪中叶,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开始在艾伯特创办学校。1905年艾伯塔加入联邦时仍实行以安大略模式为基础的教育体制,允许当地其他少数教派创办的学校存在。这一模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在教育方面,艾伯塔富于革新精神,如引进社会教育,建立农村学校管理网,发展成人教育,改善教师经济待遇等。
行政管理 公共教育由省政府、地方政府和独立的学校委员会共同负责。省教育部在课程设置和教师资格审定等方面拥有绝对管理权。教育经费来源于省政府拨款和地方财政税收。1985年~1986年,1年级~12年级的在校学生有41.89万人。职业中等教育由当代教育和人才部负责,省政府拨款约占其办学经费的78%,其他由学费和私人捐款来补充。该省的四所大学——艾伯塔大学、卡尔加里大学、莱斯布里奇大学和阿萨巴斯卡大学都是公立大学,非教会学校。1985年~1986年,在校学生共5.2万人。其他公立学校,如职业中等教育学校,包括埃德蒙顿的北艾伯塔技术学校、位于斯托尼平原的西部技术学校、卡尔加里的南艾伯塔技术学校等,1985年~1986年在校全日制学生达8848人。
文化生活 一度存在两种主要的消极力量:一种是顽固的“边疆精神气质”——强调经济实利主义和朴素利己主义;另一种是趋附外来文化的倾向,如模仿纽约、伦敦、多伦多和洛杉矶等大都市。但艾伯塔文化也有自己的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强烈感染了画家和作家,激发了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多民族共享的多元文化、历届政府的业绩、历代名人的影响等构成了艾伯塔文化的基础。
艺术 20世纪60年代前,艾伯塔的视觉艺术中心一直在卡尔加里,以省立艾伯塔艺术学院为代表,受不列颠画风影响的风景画派占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以埃德蒙顿艺术画廊为宣传阵地,影响了一代艾伯塔画家。后来,这一画廊在介绍和发展现代金属雕塑方面在全国居领导地位。重要的艺术画廊还有设在卡尔加里格伦博-艾伯塔学院的艺术画廊。专业表演艺术集中在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埃德蒙顿主办夏季民间艺术节和国际爵士音乐节——“爵士城”。该市交响乐团颇负盛名,此外还有两个舞剧院。戏剧组织有埃德蒙顿城堡剧院和卡尔加里剧院。省政府设有艾伯塔艺术基金和艾伯塔表演艺术基金,以支持表演艺术的发展。
许多成功的作家,如小说家R.克罗特、W.O.米切尔和R.威伯等,都立足艾伯塔进行小说和纪实文学创作。青年作家受到省政府的鼓励,参加一年一度的“寻找新艾伯塔小说家”比赛。纪实文学创作以当地历史传说为主,颇能吸引学术界和普通读者。卡尔加里大学图书馆收集和珍藏着加拿大当代作家的手稿。
大众传播 共有8种日报:《埃德蒙顿日报》、《卡尔加里先驱报》、《梅迪辛哈特新闻报》、《埃德蒙顿太阳报》、《卡尔加里太阳报》、《大草原每日先驱论坛报》、《麦克默里堡今日报》、《雷德迪尔捍卫者》,均为报业组织控制,其中6种为多伦多的全国报业网所控制。《雷德迪尔捍卫者》是全国唯一一家外国人拥有的日报,由英国利物浦邮政局和回声集团控制。杂志有新保守党人的《艾伯塔报道》、艺术杂志《西北周报》、生活杂志《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还有一些为石油业和其他行业服务的通讯简报。
有12家电视台,分全国性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两类。加拿大广播公司在卡尔加里设有电视网,在埃德蒙顿设有2个电视台。在雷德迪尔、劳埃德明斯特和梅迪辛哈特等地设有下属电视台。大多数城市都设有有线电视网,为用户提供美国和当地的一些节目。
名胜古迹 历史名胜多是毛皮贸易、传教、骑警队和移民等早期开发活动的遗迹。省政府建立艾伯塔历史资源基金,资助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主要博物馆有卡尔加里的格伦博博物馆、埃德蒙顿的艾伯塔省立博物馆、德拉姆黑勒的蒂勒尔古生物博物馆等。历史档案主要集中在埃德蒙顿的省立博物馆和卡尔加里的格伦博-艾伯塔学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