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宦官与士大夫集团的斗争。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侵犯了士族大地主集团的利益。首都洛阳的太学,有太学生3万人,以郭泰、贾彪为首的士大夫集团,利用“清议”,抨击朝政,反对宦官专权。 宦官诬称这些官僚与太学生结为朋党,诽谤朝廷。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李膺等人被宦官集团的亲信诬告为“共为部党,诽讪朝廷”,宦官乘机怂恿桓帝拘捕李膺,下令郡国大捕“党人”,词语所及,共达200多人。 次年李膺及其他党人被赦归田里,禁锢终身,是为第一次党锢事件。灵帝继位后,外戚窦武专权,起用“党人”。 与太傅陈蕃密谋诛杀宦官,事泄被杀。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宦官侯览等挟持灵帝收捕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下狱死。牵连而被处死、流徙、囚禁者达六、七百人。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又诏令州郡,凡“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均免官禁锢,并连及五族。是为第二次党锢事件。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才解除党锢。 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反对宦官的斗争,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