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史hangkong gongyeshihistory of aviation industry
航空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人类对飞行的长期探索的基础上,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首先实现了载人动力持续飞行,标志着飞机的发明。1906年莱特兄弟获得专利后,1908年接受美国陆军的第一个飞机研制合同,并于同年把制造飞机的专利权转让给一家法国企业。这被认为是形成航空工业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飞机的大规模生产,确立了航空工业作为一个新兴工业部门的地位。近百年来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史,是美国和欧洲在航空技术上交替领先,在发展规模上竞争促进,从仅有少数国家掌握航空技术到成为国际性的重要产业,从一般加工制造业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
最早有组织地进行航空研究活动的是西欧。英国在1866年就建立了“大英航空学会”,1870年发明了风洞,建立了研究机构和试验设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欧一些强国认识到飞机的巨大潜力,积极开展航空研究,仅德国和法国投入的资金就是美国的50倍。所以,美国虽然是飞机的发明国,但首先把飞机作为武器使用的不是美国,而是西欧国家。1908年在意大利,1909年在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了飞机制造商。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冯如,于1907年在美国的奥克兰设计制造飞机,1909年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1910~1912年,俄国也出现了飞机制造厂。1910年日本开始试制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生产飞机3000多架,美国生产军用飞机49架,民用飞机约60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和平时期,航空工业走向成熟。其特点是:
❶战争的需要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法国各生产5万架飞机,美国生产1.7万架,各参战国生产的飞机超过18万架,共建立约200家飞机制造厂和80家发动机制造厂;
❷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和民用飞机。1919年2月德国建立了国内航线,8月英国和法国建立了定期国际航线。先是将轰炸机改装为运输机,后来专门制造民航机。美国在1919~1938年共生产39万架飞机,民用飞机占2/3;
❸航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星形气冷发动机、变距螺旋桨、收放式起落架和自动驾驶仪等新技术就是这一时期的成就。与之相对应的是出现了一系列创纪录飞行,如横跨大西洋(1919年)和横跨太平洋(1928年)的飞行等。1932年以后,美国的试验设备被欧洲大批仿制并做了显著的改进,如意大利出现了超音速风洞,德国建立了火箭发展中心;并首先将后掠翼用于飞机设计,成功地试飞了第一架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欧洲的航空技术超过了美国。这一时期,十月革命成功后的苏联大力发展航空工业,缩小了与美国和西欧的差距,共生产约3万架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工业又一次迅速发展,在航空技术上形成了美国雄踞世界前列的格局。战争期间,美国陆续新建了艾姆斯中心和克利夫兰中心,扩建了兰利中心,不仅地面试验条件显著改善,而且系列研究试验机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美国政府给“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以巨额建设投资,迅速扩大了航空研究能力,从而使美国在1940年研制成功喷气发动机,在1944年研制成功喷气式战斗机并首先在美国服役。在工业规模上,航空工业出现了高速度膨胀的畸形发展。由于战争的刺激,世界各国航空工业的生产工人,从1937年的约40万人增加到1944年的600万人,销售额从15亿美元猛增到300亿美元,飞机产量从2.7万架上升到23万多架。其中,以美国和苏联发展最快,特别是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航空工业第二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航空科技水平迅速提高,航空工业规模缩减的时期。其特点是:
❶战后对军用飞机的需求急剧下降,航空工业的生产规模迅速萎缩。如航空工业的从业人员,美国从1944年的129.7万人缩减到1946年的23.7万人,英国从182万人降到14.4万人;苏联的飞机产量减少了2/3;而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战败国则被禁止发展航空工业;
❷从军用转向民用。英国首先将“彗星”式喷气客机投入航线。此后波音公司生产出美国的第一架喷气式客机波音707并打入民机市场,1964年开始生产波音727中程喷气式客机,以后又继续生产了波音737、747、757、767飞机。美国麦道公司是另一大型飞机公司,主要民机产品是DC-9、DC-10、MD-80等飞机。空中客车公司于1970年12月成立,拥有法国、原联邦德国、英国和西班牙4个正式成员国,其民机生产规模和销售额逐步超过美国麦道公司,主要产品是A300、A310等飞机。苏联的民用飞机亦有较快发展,50年代开始将轰炸机改为客机,如图-114,以后陆续研制生产的大型客机有图-154、伊尔-76、伊尔-86/96等;
❸向航天工业发展,航空工业本身曾一度受到严重影响。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全世界引起了“飞机与导弹之争”。重航天武器,轻航空武器,甚至否定有人驾驶飞机作用的思潮,一度严重影响了航空工业的发展。英国取消了一批飞机的研制计划,苏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机型出现,美国航空工业也受到削弱。美国为解决航天技术落后于苏联的状况,于1958年将NACA改组为“航空与航天局(NASA)”,并宣称:“把开发空间的职责与NACA传统的航空研究职能协调起来,是一种自然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安排,在一段时期内,许多航空研究机构(如兰利中心)和试验设备都转向航天研究;
❹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工业出现突破性进展。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和巴西、印尼取得的成功。中国航空工业于1951年建立,经4个10年的发展,按从业人数和设备数量计居世界第三位,已能生产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农林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并开始自行研制新型军用飞机和发展干线客机。中国台湾省于60年代建立航空工业,规模较小,但已具备研制军用飞机和空空导弹的能力。巴西于30年代建立航空工业,但直到60年代末才随经济起飞得到发展,到80年代末共生产了包括军用、民用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14个型别、5000架飞机,50%左右出口到4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轻小型飞机的主要制造国之一。印尼于40年代后期建立航空工业,始终未形成批量生产能力,1976年改组以后才形成以生产轻小型运输机和直升机机体为特点的中等规模的航空工业。通过专利装配、专利生产和合作研制等几个阶段,印尼现已开始研制第三代支线飞机和100座级的飞机。近年崛起的韩国航空工业,在决定与中国联合研制100座干线飞机之后,又拟在欧洲选择合作伙伴,开发先进喷气教练/轻型战斗机(KTX-11)。
在80年代初,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美国出现了航空工业是否是“夕阳”工业的争论。
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是以航空兵器为主取胜的战争,充分显示了高技术在新型军用飞机中应用的水平和成就。高技术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也达到高水平。民用飞机,特别是远程旅客机正在向大型、宽体、节能、高速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波音777飞机于1994年6月首飞成功,首架于1995年6月交付。麦道公司于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MD-11飞机。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研制了A320、A330/A340飞机,1993年提出了600座A3XX飞机计划,最近又提出代号为E2的运输机计划;俄罗斯研制图-204、伊尔-114等飞机。
到目前为止,航空工业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产业,拥有航空工业的国家和地区共44个,其中具备或基本具备研究和发展能力的23个。航空工业的发展态势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继续大力发展航空工业,竭力保持其技术优势和权威地位;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航空工业优势,仍不遗余力地发展航空工业;日本、德国等后起发达国家重点支持航空工业发展,力图跻身航空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巴西、印度和印尼等较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把航空工业作为带动经济起飞的战略产业;韩国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纷纷把航空工业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中国航空工业制定了为期15~20年的“腾飞计划纲要”,正在实施突出主体、加强两翼、发展经济、振兴航空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