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师 舟师zhōushī━━ 指船夫,舵手。明·高启《欲访李孝廉至娄江遇风而回》诗:“舟师捩舵苦无力,帆势如蓬几飘转。”清·黄遵宪《八月十五夜作歌》:“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 华素 兆姓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車船具部 > 戰船 > 舟師 舟師 zhōushī 亦稱“船軍”。古代水(海)軍部隊,誕生於春秋。當時造船技術能力,已達相當水平,各大國均建有造船手工業,船艦質量、數量,有較大發展。瀕海傍江、地處水網地帶之吴、越、楚、齊,更建有可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之水(海)軍部隊。以吴國舟師爲例,不僅有大型主力戰艦樓船,有大翼、小翼等各級戰鬬船只,而且有專司衝擊敵船之突冒與輕型快艇橋船等。於争霸戰爭中,經常以舟師進行水戰。1935年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之戰國水陸攻戰紋銅鑑,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學出土之戰國嵌錯耕戰紋銅壺,均有舟師水戰之圖形; 戰船為兩層,上層爲戰兵,下層爲槳手,所用兵器有戟、戈、矛、劍與弓箭等,並設有金、鼓、旗等指揮器材。此稱始見於先秦典籍,沿用至清。《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夏,楚子爲舟師以伐吳。”《太平御覽》卷七百七十引漢·袁康《越絶書》:“闔閭見[伍]子胥:‘敢問船軍之備何如? ’對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今船軍之教比陵(陸)軍之法乃可用之。大翼者,當陵軍之車;小翼者,當陵軍之輕車;突冒者當陵軍之衝車;樓船者,當陵軍之行樓車也;橋船者,當陵軍之輕足剽騎也。’”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八下:“海道出師,已作備於春秋時……春秋之季,惟三國邊於海,而且用兵相戰伐,率用舟師蹈不測之險,攻人不備,入人要害,前此三代未嘗有也”。參閲郭寳鈞《山彪鎮與琉璃閣》、《成都百花潭中學十號墓發掘記》(《文物》1976年第3期)。 各种军队 各种军队在海上作战的军队:海军 在水上作战的军队:水军 苍兕 水师舟兵 舟军 舟师 黄头 陆军:陆兵 陆营 陵师 骑兵部队:骑军 马队 以青巾裹头的军队:苍头 女子组成的队伍:女兵 阴兵 娘子军 师以上的部队:兵团 驻扎的军队:驻军 列阵的军队:鹳鹅军 应急出战的部队:奔命之师 骤然进攻的军队:突兵 出乎意料地对敌人袭击的军队:奇兵 轻装的部队:轻兵 轻师 向回调动的军队:还师 从战场归来的部队:归旅 敌兵压境起而应战的军队:应兵 从后边追赶的军队:追兵(后有~) 势单力薄的军队:孤军薄旅 孤立无援的军队:孤军(~奋战) 单军 单师 单兵 深入敌方的孤军:悬军 远征的孤军:悬师 处于困境的孤军:穷军 战败的军队或士兵:败军 贲军 战败剩余的军队:残兵 余兵 遗卒 遗兵 另一支军队:异军 ☚ 军队 各种归属的军队 ☛ 舟师zhōu shī❶水战的军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楚子为~~以伐吴。” ❷水手,船夫。《新唐书·王义方传》:“故贬吉安丞,道南海,~~持酒脯请福。” 舟师古代的水军。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伐吴。”《左传·哀公十年》:“吴子三日哭于军门外,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 舟师水军。楚国舟师最早见载于楚康王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伐吴。”杜预注:“舟师,水军。”又昭公十年、定公六年有“楚子为舟师以伐濮”、“吴大子终累败楚舟师”的记载。《越绝书·兵部》:“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桥船,令船军之教比陵军之法,乃可用之。大翼者,当陵军之重车;小翼者,当陵军之轻车:突冒者当陵军之冲车;楼船者,当陵军之行楼车也;桥船者,当陵军之轻足骠骑也。”战国时期的水战图见于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铜鉴、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学10号墓出土的铜壶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铜壶。从图案上可以看出交战时的大致情况:战船有两层,下层击櫂,上层作战。所用武器与当时陆战武器相同。船上有金、鼓、旗等指挥装备,桨手约占全船人的2/3。楚人的舟战也应与此类似。战国初,楚人请鲁国名工匠公输般制作了舟战武器——钩拒,舟师战斗力因而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