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殿名。故址在今陝西咸寧縣東南。以其地爲興慶坊,故稱。初名隆慶坊,本唐玄宗(李隆基)爲太子時居所。開元二年(公元714年)以避玄宗諱改稱興慶坊,初建離宫。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重加擴建。因位於西内太極宫、東内大明宫之南,又稱南内。中有文泰、南薰、大同諸殿,南有長慶樓、西南有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沉香亭等,並有夾牆閣道與東内、西内相通。唐玄宗與寵妃楊玉環長期居住於此,乃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者之處。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國輔逼玄宗遷於西内,南内漸廢。唐末朱全忠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南内破壞尤甚。至宋代已爲游客恁弔之處。唐·戌昱《秋望興慶宫》詩:“先皇歌舞地,今日未巡游。幽咽龍泉水,凄凉御榻塵。”清·顧炎武《歷代宅京記·關中四》:“玄宗開元二年秋七月甲寅,作興慶宫。”又:“興慶宫在皇城東南,距京城之東,開元初置,至十四年又增廣之,謂之南内。”參閲《唐會要·興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