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致大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致大海再见了,奔放不羁的元素! 你碧蓝的波浪在我面前 最后一次翻腾起伏, 你高傲的美色闪闪耀眼。 象是友人的喁喁怨诉, 象是他分手时的声声呼唤; 你忧郁的喧响,你的低呼, 最后一次在我耳边回旋。 我的心灵所向往的地方! 多少次在你的岸边漫步, 我独自静静地沉思,徬徨, 为夙愿难偿而满怀愁苦。 我多么爱你的余音缭绕, 那低沉的音调,空谷之声, 还有你黄昏时分的寂寥, 和你那变幻莫测的激情。 打渔人的温顺的风帆, 全凭你的意旨所保护, 大胆地掠过你波涛的峰峦, 而当你怒气冲冲,难以制服, 多少渔船就会葬身鱼腹。 呵,我怎能抛开不顾 你孤寂的岿然不动的海岸, 我满怀欣喜地祝福: 愿我诗情的滚滚巨澜 穿越你的波峰浪谷! 你期待,你召唤——我却被束缚; 我心灵的挣扎也是枉然; 为那狂热的激情所迷惑, 我只得停留在你的岸边…… 惋惜什么呢?如今哪儿是我 热烈向往、无牵无挂的道路? 在你的浩瀚中有一个处所 能使我沉睡的心灵复苏。 一面峭岩,——一座光荣的坟茔…… 在那儿,多少珍贵的忆念 沉浸在无限凄凉的梦境; 拿破仑就是在那儿长眠。 他在那儿的苦难中安息, 紧跟他身后,另一个天才, 象滚滚雷霆,离我们飞驰而去, 我们思想的另一位主宰。 他长逝了,自由失声痛泣, 他给世界留下了自己的桂冠; 汹涌奔腾吧,掀起狂风暴雨, 大海呵,他生前曾把你颂赞! 你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 他由你的精神所凝成 象你一样,磅礴、深沉、威严, 象你一样,顽强而又坚韧。 大海呵,世界一片虚空…… 现在你要把我引向何地? 人间到处都是相同的命运; 哪里有幸福,哪里就有人占据; 或是有识志士,或是无道暴君。 再见吧,大海!你雄伟壮丽, 我将深深地铭记在心; 你那薄暮时分的絮语,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羚听。 我将走向丛林和静谧的荒原 心中充满着你的形象, 你的港湾,你的峭岩, 你浪涛的喧哗,你的水影波光。 (杜承南译) 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写于一八二四年。 一八二三年七月,普希金被放逐到黑海之滨的奥德萨,在居住的一年间,因继续写作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诗篇,并与总督仪隆佐夫格格不入,而被再度流放到更偏僻的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这首激情洋溢的诗篇是他在奥德萨动笔,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写成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部分:一、大海颂:二、自由赞:三、命运叹。 一、告别大海,依依难舍 在奥德萨的一年,诗人和大海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人把大海作为风尘知己,如今即将远离大海,去荒僻的山乡忍受难言的寂寞孤独了。诗人向大海尽情倾诉内心的忧郁、苦恼和愤怒,在诗人笔下,大海好象也依依惜别,掀起碧蓝色的波涛,好象高举挽留的双臂,它如怨如诉的喧响,仿佛千言嘱咐,万语叮咛。 二、面对大海,浮想联翩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诗人孑然一身在岸边徘徊,诗人的心象大海的波涛一样激荡起伏。诗人爱大海,也羡慕大海,大海是自由的化身,诗人却是失去自由、身陷囹圄的囚徒,面对大海,诗人想起了拿破仑与拜伦。拿破仑曾经是叱咤风云、东讨西伐的一代枭雄,最后兵败,被幽禁在圣海伦那岛上的囚室里,凄凄惨惨,无声无息地死去,固一世之难也,而今安在?诗人对他既有几分赞许和惋惜,更多的则是嘲讽和谴责,毁大于誉,贬多于褒。 而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普希金则是满怀钦佩和爱慕,把他称之为“天才”,“自由的歌手”,“思想的主宰”。普希金敬重拜伦,不仅因为他是杰出的诗人,还因为他是自由的战士,拜伦投笔从戎,为支持希腊人民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拜伦的革命精神与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激起普希金的强烈共鸣。诗人曾企图逃往国外,在他一八二四年一月给弟弟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想悄悄地拿着芦杖,戴着礼帽,乔装乘船到君士坦丁堡。神圣的俄罗斯在我是太难受了。”除了不堪沙皇迫害之外,对拜伦英雄业绩的向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诗人把拜伦看成是大海的化身,拜伦与大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成为一体。斯人虽已长逝,但诗篇长在,业绩不朽,英名永存。 三,寄语大海,爱心不渝 诗人把纷飞的思绪收拢回来,在诗的最后三节,凝聚成一个明确的结论:茫茫人世,一片虚空;芸芸众生,命运相同。理想破灭,宿愿难酬,不祥的命运象一团乌云笼罩在诗人的头顶,把他一步一步引向痛苦的深渊,但不管打击多沉重,痛苦多深沉,都无法熄灭诗人心中炽热燃烧的自由火焰。 最后诗人对大海殷殷寄语,表白自己对大海的爱心终生不渝。向着丛林和静谧的荒原,我将带走你的岩石,你的港湾,你的声浪和你的水影波光。全篇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普希金正是依据自己的内心感受来描绘大海,融情于景,大海的每一个波涛都带有了诗人主观的感情色彩。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为了突出大海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大量形象鲜明的词汇,生动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胸中的激情。同时,也大大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全诗气势磅礴,纵横开阖,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特色成为诗坛明珠,千古绝唱。曾经有位俄国诗人写道:“凡是在海滨漫步的人,在那一叶小舟和茫茫黄沙之间,凭着眼睛、耳朵和心灵,就会听见、看到和想到普希金的美妙诗句,象金屑一样飘洒,并且久久回响。” (杜承南) 《致大海》《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呀,大海! 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①。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 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 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 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个光荣的坟墓…… 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 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 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②。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 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 像风暴之声驰过我们面前, 啊,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③。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 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 噢,大海! 他曾经为你歌唱。 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 海啊,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 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 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世界空虚了……哦,海洋, 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 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 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再见吧,大海! 你壮观的美色 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 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查良铮 译) 【注释】 ①诗人曾一度想从敖德萨偷渡出海,逃避流放,但未成功。 ②拿破仑于1821年死于圣赫勒拿岛的囚居中。 ③指英国诗人拜伦。他1824年死于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的队伍中。 【赏析】 1824年,普希金由于得罪了敖得萨总督和一封有反宗教内容的信被查获,将再次被流放到北方荒凉的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去,他写下了这首向大海的告别诗。它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是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作者把大海称做“自由的原素”,赋予大海以灵性,它不仅是孤独的诗人的知友,而且与他有共同的情感。作者用了许多富有主观色彩的修饰语(骄傲的、忧郁的、倔强的、任性的等)来塑造大海这个浪漫主义形象。大海在向诗人倾诉、恕语、召唤,他是多么想热烈地拥抱大海,随着它飘洋过海,去寻找自由的乐土。但可惜由于爱情或别的什么原因,他被束缚住了,仍然留了下来。眺望着汹涌的大海,诗人想到了不久前相继去世的欧洲的两个伟人。一个是影响欧洲一代历史的拿破仑,另一个是主宰一代思想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普希金对拿破仑的看法是历史地一分为二的,认为他曾是一个推翻欧洲各封建王朝、让人民看到“自由之光”的伟人,但后来却成了“蔑视人类”、企图奴役各国人民的暴君。(见《拿破仑》一诗,1821年)在《皇村回忆》、《自由颂》等诗中,普希金曾把拿破仑作为侵略者、暴君、恶徒来加以谴责,但在这里诗人却将他与自由的歌手拜伦并列在一起,这大概是隐含着对欧洲反动王朝复辟的指责。拜伦是大海的歌手,自由的化身,他不仅歌唱过自由,而且是在为希腊人民的自由而战斗的岗位上死去的。他去了,自由在悲泣。世界空虚了,到处都是专制的压迫,哪儿有自由幸福的乐土呢?! 第十三节是全篇的重心,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现在诗人将被放逐到北方寂寞的荒原去,大海这个诗人心里的自由的偶象,将伴随着他,永不分离。大海与抒情主人翁——两个孤傲不驯的浪漫主义叛逆者形象,合二而一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