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通宝
元钱币名。武宗至大三年(1310)取消禁止钱币流通的政策, 铸至大通宝小平钱和大元通宝当十钱, 与历代钱并用。至大通宝一文折合至大银钞一厘。据现存钱币,至大通宝为汉文楷书, 大元通宝为蒙文。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篇》:“元朝止行钞法而不铸钱。独至大官里行至大二等钱。当五以蒙古字书,小钱以楷书。”所说“当五以蒙古字书”的至大钱, 实即蒙文大元通宝当十钱。至大四年仁宗即位, 复禁止钱币流通。
元朝铜钱之一种。又称至大铜钱、至大钱。武宗至大二年(1309),变更钞法,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与至大通宝2种铜钱,与银钞并行。次年,铸造通行,立资国院、泉货监领之。钱文为汉字。1文准至大银钞1厘,10文准大元通宝1文。依古例,与历代铜钱相参行用。四年,仁宗即位,以“其弊滋甚”,废之。已发铜钱截日封贮,民间行用者于行用库倒换中统、至元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