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是受血者自己的血液或它的成分输还给自己的输血技术。自身输血有三种:
❶创伤后或手术时,在体腔内或手术区收集失血的回输;
❷临手术前,从受血者的静脉采集的血液的回输;
❸手术前若干日,从受血者采集和保存的血液的回输。自身输血的优点是:
❶可迅速得到血液,施行输血;
❷可解决找不到配合的稀有血型供血者的困难;
❸可防止同种输血的致敏作用;
❹可防止同种输血的某些输血反应;
❺不传播疾病,特别是肝炎;
❻节约血源。但自身输血如果施行不当,仍可发生某些输血并发症。因此,仍应严格执行输血技术的有关要求和制度。
(1) 自身失血收集和回输:受血者因创伤或手术中,可用合适的器械,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收集体腔内或手术区的失血,经过抗凝、过滤后用标准输血器还输给自身。例如宫外孕破裂、脾破裂、神经外科和骨科手术等。这种自身失血利用的最大优点是在紧急情况下,可立刻得到输血,也不必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细菌污染、微栓塞、空气栓塞、溶血反应、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缺乏以及DIC等。受肿瘤细胞污染,或受细菌污染(如胃肠道内容污染)的血液则禁忌使用。
(2)手术前采血(血液稀释法)和自身血回输: 临手术前,在手术台上采集病人的血液,用晶体液或代血浆 (右旋糖酐、HES或明胶)或5%血浆蛋白溶液、或5%白蛋白,补偿损失的血容量。当手术中失血超过300ml时,开始回输给病人自己。病人的选择标准是: 年龄基本上不限,一般身体状况良好,血红蛋白11g/dl以上,红细胞比积34~35%。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预计手术中失血量在1L以上者。采血总量可达病人的血容量的20~30%,红细胞比积可稀释到20~30%。血液稀释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在手术中丢失的是稀释血,红细胞的损失较少;手术后期输回自身血,即可不输或少输同型同种血液;且不影响凝血机制和伤口愈合。禁忌证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肺和肝肾功能不全、贫血、凝血因子缺乏和全身性感染等。
(3) 手术前保存的自身血回输: 某些选择性手术前若干日,从病人静脉多次采血,予以保存,在手术中行自身血回输。此法采集的自身血可多达5瓶以上。其指证和禁忌证同血液稀释法的自身输血。采血量一次不应超过血容量的10%,采血间隔不得少于四天(一般为一周),术前三天内不应采血。为支持多次自身采血,可口服铁剂。自身血在4℃保存期应不超过所用保存液的规定。为了保存易变的凝血因子或其他血浆蛋白,可在采血后6小时内将血浆分出,立即冰冻保存;其余的浓缩红细胞可在4℃保存,或用甘油冰冻法保存。冰冻法保存自身血的保存期长,便于采集更多的自身血,并增加手术计划日期的灵活性。
所以,它既是对受血者的血浆成分疗法,也可看作是供血者血液有形成分的自身输血。也可用单采血浆术,即是指在向供血者采血时单取其血浆把血液其他成分回输给供血者。从同一供血者一次可采集较大量的血浆并且只需间隔数天还可采集一次,因为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被采集的血浆蛋白是可较快地得到补充的。用连续离心机 (NCI-IBM或Haemonetics) 进行单采血浆术是比较方便的,一边采血一边离心,分出血浆后则可把血细胞回输给供血者。用普通离心法行单采血浆术则操作较繁琐,需采血后经离心分出血浆,然后将血细胞回输给供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