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由民权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由民权运动 自由民权运动Ziyou minquan yundong18741887年日本全国规模的民主改革政治运动。主要有反对藩阀专制, 要求开设国会, 制订宪法, 减轻地税和修改条约等项要求。1874年1月, 在“征韩论”政争中下野的前参议板垣退助、副岛种臣、江藤新平、后藤象三郎等8人提出了 《设立民选议院的建议书》,批评大久保政权的 “有司(官僚)专制”, 要求设立“民选议院”, 拉开了运动的序幕。4月, 板垣退助、片冈健吉等在高知县建立了“立志社”。之后, 各种类似的民权组织在各地纷纷出现。1875年3月, 以立志社为中心的各地民权组织代表40人(都是士族)汇集大阪,成立了全国性组织“爱国社”。政府为了抑制运动在全国的发展而拉拢板垣入阁。4月,爱国社解散。由于农民反对地税改革斗争的兴起, 民权派看到了民众的力量,使运动有了转机。1877年6月立志社代表片冈健吉再次向天皇递交“建议书”。其中隐含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三大内容,广泛地吸引了社会各阶层。运动从少数士族知识分子的请愿建议运动扩展为全国性请愿。1878年9月, 爱国社以立志社为中心重建。1880年3月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 更名为“国会期成同盟”,同时掀起了请开国会的大规模请愿,签名者达24万余人。政府迫于形势, 一方面颁布了《集会条例》对请愿予以镇压,并发动“明治十四年政变”,将主张立即开设国会的大限重信赶出了政府;另一方面,被迫颁布以1890年为期开设国会,公布宪法的诏书。民权派发生了分化。以板垣为首的激进派于1881年10月成立自由党,其党纲声称“为确立善美的立宪政体而努力”。以大隈重信为首的渐进派于1882年3月成立了立宪改进党, 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 反对自由党比较激进的主张。在政府严厉镇压和分化瓦解的两手政策之下, 两党之间的对立分歧日益加深, 对运动的领导能力也不断削弱。自由党内激进的地方党员掀起武装反抗政府的 “福岛事件”、“群马事件”、“加波山事件” 等, 政府加以严厉镇压,自由党领导感到局面失控而丧失信心。1884年10月自由党宣布解散。12月, 改进党也瓦解。运动遂进入低潮。1887年, 以反对井上外相的屈辱性修改条约草案为开端的反政府活动又将自由民权运动推向新的高潮。片冈健吉等提出的言论自由、减轻地租、革新外交三大要求, 以及后藤象三郎倡导的自由党和改进党重新携手努力的 “大同团结运动”, 成为运动的主流。1887年政府颁布《保安条例》加以镇压,运动失败。该运动毕竟促使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取消了每隔五年修改一次地价的规定。井上外相的草案也被粉碎。 ☚ 岩仓使团 大日本帝国宪法 ☛ 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80年代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参加者有士族反对派、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要求建立“民选议院”,实现“民定宪法”,著名组织有立志社、爱国社、自由党、立宪改进党等。代表人物为板垣退助、大隈重信等。未取得真正的民主成果,但向国民推广了民权思想。 自由民权运动 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下半期日本人民争取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政治运动。1874年初,以板垣退助(1837—1919)为代表的士族反对派向政府提出设立民选议会的建议书,并成立爱国社和立志社,宣传“天赋人权”思想。运动展开后,许多中、小资产阶级人士参加。1878年,在大阪成立全国社团联合组织。1881年明治天皇被迫颁布诏书,允诺1890年开设议会。旋即各资产阶级政党相继出现,如以板垣退助为首的自由党 (1881),以大隈重信(1838—1922)为首的立宪改进党(1882) 等。自由党人数曾达到13万,一些地方组织还领导过武装斗争。政府害怕这一运动,一面严令限制政党活动,一面收买各政党上层分子并挑拨其关系。1884年,自由党解散后,运动遂告瓦解。 ☚ 伊藤博文 日俄战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